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韬专利>正文

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993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套接组件、检测组件、风速检测仪、支撑斜杆、磁力座,所述套接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方,且与底座插接,所述检测组件与套接组件滑动插接;套接组件和检测组件的连接方式采用了齿轮齿条升降结构,具体包括套筒和滑杆,套筒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杆一侧设置有齿条,滑槽外部设置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同时带动齿条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检测组件的升降功能,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比较快速地检测到森林中从下部树干到上部树冠以及上部树冠外的铅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数据更加精准,有利于更及时做好林业火灾的预防工作,且升降结构方便更换检测组件上的各种部件。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气象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林业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
[0003]通过检测那些导致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速、风向等气象因子,可以预防森林大火的发生,在发生大火时也可以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快速合理的灭火工作;而传统的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高度固定,难以快速检测出森林中从下部树干到上部树冠以及上部树冠外的铅直方向的风力变化,导致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风速检测部件出现故障时,需要工作人员爬到较高的顶端进行更换风速检测部件,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一般的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支撑杆下部与底座仅通过螺栓固定,当支撑杆上部安装部件较多时,或者支撑杆较高时影响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可能造成装置的弯曲、倾斜甚至倒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套接组件、检测组件、风速检测仪、支撑斜杆、磁力座,所述套接组件设置在底座上方,且与底座插接,所述检测组件与套接组件滑动插接,所述风速检测仪固定设置在检测组件上,所述支撑斜杆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套接组件外表面,所述支撑斜杆底部均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磁力座插接固定在底座上部;
[0007]所述套接组件包括套筒、齿轮,所述套筒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一侧转动设置有齿轮;
[0008]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滑杆,所述滑杆与滑槽滑动插接,所述滑杆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0009]优选地,所述套接组件还包括支撑板、电机,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套筒外侧,所述套筒一侧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支撑板上垂直安装有挡板,所述齿轮设置在第一槽口内,与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方,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
[0010]优选地,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滑杆上方,所述连接杆中上部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检测杆和第二检测杆,所述第二检测杆与第一检测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检测杆下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均与第二检测杆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杆外部固定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杆上方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杆上方一端转动设置有风向标,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风速检测仪。
[0012]优选地,所述风速检测仪包括第一连接件、保护弯曲杆,所述第一连接件下端与第二检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部固定设置有下支撑块,所述下支撑块上部设置有上支撑块,所述保护弯曲杆为U形,U形开口的一端与下支撑块固定连接,U形开口的另一端与上支撑块固定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风速检测仪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下支撑块和上支撑块之间,所述转轴中部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有多个杆,多个杆共同组成为中心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件端部固定设置有若干风杯。
[0014]优选地,所述风速检测仪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下支撑块和上支撑块之间,所述转轴中部沿圆周方向固定设置有三个中心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件端部固定设置有风杯。
[0015]优选地,所述保护弯曲杆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风杯外部。
[0016]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套筒下部与第一插槽插接,所述磁力座与第二插槽插接。
[0017]优选地,所述磁力座包括座体和磁力开关,所述磁力开关固定设置在座体上方,所述座体与第二插槽插接。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1)本技术的套接组件和检测组件的连接方式采用了齿轮齿条升降结构,具体包括套筒和滑杆,套筒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杆一侧设置有齿条,滑槽外部设置有齿轮,齿轮和齿条啮合传动,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同时带动齿条上下移动,即可实现检测组件的升降功能,使本技术能够比较快速地检测到森林中从下部树干到上部树冠以及上部树冠外的铅直方向的风速变化,数据更加精准,有利于更及时做好林业火灾的预防工作;且升降结构方便更换检测组件上的各种部件。
[0020](2)本技术设置有底座和磁力座,底座埋入在地下,磁力座接在底座中,控制磁力开关使底座和套接组件通过磁力吸附紧固,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斜杆,支撑斜杆下端与底座固定,上端与套筒外表面固定,形成稳定的支撑斜杆支撑结构,使装置能够很好的抗弯抗倾斜性能,有较好的稳定性。
[0021](3)本技术的风速检测仪设置有保护弯曲杆,风杯设置在保护弯曲杆内部,能够防止杂物直接接触风杯,导致风杯损坏,影响检测结果。
[0022](4)本技术的检测组件上能够安装有多种传感器,用于检测森林中各种数据,检测种类和范围较广泛。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零件连接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中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中风速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中套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9]1、底座;11、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2、套接组件;21、套筒;211、第一槽口;22、滑槽;23、支撑板;24、电机;25、齿轮;26、挡板;3、检测组件;31、滑杆;32、齿条;33、连接杆;34、第一检测杆;341、温度传感器;342、湿度传感器;35、第二检测杆;351、风向标;36、信号器;37、支撑杆;4、风速检测仪;41、第一连接件;42、第二连接件;43、下支撑块;44、转轴;441、中心连接件;442、风杯;45、保护弯曲杆;46、上支撑块;5、支撑斜杆;6、磁力座;61、座体;62、磁力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

图5所示,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套接组件2、检测组件3、风速检测仪4、支撑斜杆5、磁力座6,套接组件2设置在底座1上方,且与底座1插接,检测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套接组件(2)、检测组件(3)、风速检测仪(4)、支撑斜杆(5)、磁力座(6),所述套接组件(2)设置在底座(1)上方,且与底座(1)插接,所述检测组件(3)与套接组件(2)滑动插接,所述风速检测仪(4)固定设置在检测组件(3)上,所述支撑斜杆(5)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在套接组件(2)外表面,所述支撑斜杆(5)底部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磁力座(6)插接固定在底座(1)上部;所述套接组件(2)包括套筒(21)、齿轮(25),所述套筒(21)内部开设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一侧转动设置有齿轮(25);所述检测组件(3)包括滑杆(31),所述滑杆(31)与滑槽(22)滑动插接,所述滑杆(31)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齿条(32),所述齿条(32)与齿轮(25)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组件(2)还包括支撑板(23)、电机(24),所述支撑板(23)固定设置在套筒(21)外侧,所述套筒(21)一侧开设有第一槽口(211),所述支撑板(23)上垂直安装有挡板(26),所述齿轮(25)设置在第一槽口(211)内,与挡板(26)转动连接,所述电机(24)固定设置在支撑板(23)上方,所述齿轮(25)固定设置在电机(24)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3)还包括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固定设置在滑杆(31)上方,所述连接杆(33)中上部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检测杆(34)和第二检测杆(35),所述第二检测杆(35)与第一检测杆(34)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检测杆(35)下部对称设置有两个支撑杆(37),所述支撑杆(37)一端均与第二检测杆(35)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杆(33)外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业气象用风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韬陈诚陈学君王小勇邸燕君雷晓妹王亚同安晓东徐娟李霞张圆园潘卓卓吕玫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