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臂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62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臂力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两个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握手部、支撑臂分别设置在基部的前后位置;每个支撑臂分别配置有弹性件;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下,支撑臂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受力后的收拢状态下,弹性件的弹力被外力克服并使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新型臂力器不仅可达到有效训练手臂的目的,而且其本身结构精巧、简单,各部件局部合理;收纳后体积小,储运成本低。运成本低。运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臂力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锻炼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臂力器,臂力器上设有弹性件,通过臂部施力的方式克服弹性件,以达到锻炼臂部的效果。

技术介绍

[0002]臂力器,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锻炼器械;现有的臂力器由如下几种不同构造或款式;
[0003]第一种棒式臂力器,如CN208943380U的安全型臂力器,包括位于中部的拉伸弹簧及两端的握力杆。双手用力将拉伸弹簧弯曲、恢复,需克服弹簧的弹性,以达到锻炼臂部力量的目的。
[0004]第二种为V型臂力器,如CN214260546U的臂力器,包括两个呈V型的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以及位于中间的弹性件。
[0005]上述两种臂力器,均是双手握住臂力器的两个握手部,运动方式主要以双臂的展开和收拢为主,主要锻炼胸部、肩部和大臂部的肌肉群。
[0006]由于锻炼人群及多样化需求不同,现有的臂力器并不能满足对大臂、小臂及肘部有锻炼需求的人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臂力器不能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对大臂、小臂和肘部有锻炼需求的新型臂力器。
[000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臂力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两个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
[0009]所述两个握手部对称地设置在基部的前侧位置;
[0010]所述两个支撑臂对称地轴接在基部的后侧位置,所述每个支撑臂分别配置有弹性件;
[0011]所述支撑臂的外端可转动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手臂的内侧
[0012]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支撑臂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
[0013]受力后的收拢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被外力克服并使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
[0014]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
[0015]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两个握手部均轴接在基部上,转动握手部可使握手部处于张开的第一位置和收拢的第二位置;
[0016]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握手部相对于基部向两侧展开;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握手部在基部的前侧位置靠拢。
[0017]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臂的后部设有一轴接部,所述支撑部轴接在支撑臂的后端;
[0018]所述支撑部的前侧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以适应手臂内侧。
[0019]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具有一转动关节,所述支撑臂分为前臂和后臂,所述后臂的后端轴接在基部上,所述支撑部轴接在所述前臂的前端。
[0020]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基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连接;
[0021]所述基部呈椭圆形,圆形或长腰形。
[0022]另一主题:新型臂力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两个可转动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
[0023]所述基部的前侧设有第一轴销,基部的后侧设有第二轴销;
[0024]所述两个握手部通过第一轴销对称地轴接在基部的前侧位置;所述两个支撑臂通过第二轴销对称地轴接在基部的后侧位置;所述两个支撑臂配置有扭簧,扭簧的两个作用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
[0025]所述支撑臂的外端可转动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手臂的内侧;
[0026]所述支撑臂在所述扭簧的作用力下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
[0027]所述扭簧的弹力被外力克服并使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
[0028]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
[0029]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轴销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轴销为第二螺栓,所述基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相互连接紧固。
[0030]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臂与基部之间设有转动幅度限位结构,以限制支撑臂的转动幅度。
[0031]本技术的另一优选主题:新型臂力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
[0032]所述两个握手部设置在基部的前侧位置;所述两个支撑臂轴接在基部的后侧位置;
[0033]所述支撑臂的外端可转动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手臂的内侧;
[0034]所述支撑臂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
[0035]所述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
[0036]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
[0037]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两个支撑臂配置有弹性件。
[0038]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臂的中间设有一关节,前臂和后臂之间设有所述关节。
[0039]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两个握手部可转动地轴接在基部上。
[0040]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基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
下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连接;第一螺栓位于基部的前侧,第二螺栓位于基部的后侧;
[0041]所述握手部绕所述第一螺栓转动,所述支撑臂绕所述第二螺栓转动。
[0042]另一主题:新型臂力器,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两个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所述基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前侧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下壳体的后侧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0043]所述两个握手部可转动地设置在基部的前侧位置,所述握手部可绕所述第一螺栓转动;所述两个支撑臂可转动地设置在基部的后侧位置,所述支撑臂可绕所述第二螺栓转动,所述每个支撑臂分别配置有第一弹性件;
[0044]所述支撑臂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
[0045]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被外力克服并使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
[0046]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
[0047]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臂的外端可转动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手臂的内侧。
[0048]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弹性件为第一扭簧,第一扭簧安装在基部内并套在第二螺栓上,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支撑臂上。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两个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所述两个握手部对称地设置在基部的前侧位置;所述两个支撑臂对称地轴接在基部的后侧位置,所述每个支撑臂分别配置有弹性件;所述支撑臂的外端可转动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手臂的内侧;未受外力的初始状态下,所述支撑臂在弹性件的作用力下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受力后的收拢状态下,所述弹性件的弹力被外力克服并使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握手部均轴接在基部上,转动握手部可使握手部处于张开的第一位置和收拢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握手部相对于基部向两侧展开;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握手部在基部的前侧位置靠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后部设有一轴接部,所述支撑部轴接在支撑臂的后端;所述支撑部的前侧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以适应手臂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中间具有一转动关节,所述支撑臂分为前臂和后臂,所述后臂的后端轴接在基部上,所述支撑部轴接在所述前臂的前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至少一个紧固件连接;所述基部呈椭圆形,圆形或长腰形。6.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间的基部、两个可转动握手部和两个可转动的支撑臂;所述基部的前侧设有第一轴销,基部的后侧设有第二轴销;所述两个握手部通过第一轴销对称地轴接在基部的前侧位置;所述两个支撑臂通过第二轴销对称地轴接在基部的后侧位置;所述两个支撑臂配置有扭簧,扭簧的两个作用端分别连接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外端可转动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在手臂的内侧;所述支撑臂在所述扭簧的作用力下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a;第一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扭簧的弹力被外力克服并使支撑臂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的两个支撑臂之间的角度为b;第二位置下的两个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为B;角度a>角度b,距离A>距离B。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臂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销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轴销为第二螺栓,所述基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相互连接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新型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昱顺应兰花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华阳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