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55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在围护结构上设有若干层换撑结构,换撑结构上设有连通换撑结构上下空间的洞口,作为施工人员通道以及将来回填土通道。另外,换撑组件只与围护结构连接,不与地下室外墙连接;因此,在换撑结构的下部出现空洞、而上部又有回填土的情况下时,换撑结构即使产生较大的弯矩、变形,也不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可有效避免主体结构开裂,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安全。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安全。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两层及以上地下室的深基坑工程层出不穷,在众多基坑支护形式中,桩撑支护(即围护桩(墙)+内支撑)结构因其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深度、不同土质的基坑,且安全系数高、变形较小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但在支护结构施工完毕、土方开挖完毕后,地下主体结构由下往上施工过程中,将经历内支撑的逐层拆除,围护结构外侧的水土压力将逐步转移至刚施工完毕的主体结构上,因此,在拆除之前需要采用其他的支撑结构替换内支撑,以继续支撑围护结构,即“换撑”,所以必须对换撑结构进行设计。
[0004]主体结构各层板与围护结构之间的换撑,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换撑结构的形式,可以是换撑梁或板带,其与地下主体结构钢筋锚接、同步浇筑,成为一体。
[0005]而在基坑肥槽区域回填时,换撑结构的存在会造成回填土不密实的情况。此时,换撑结构下方存在空腔、上方又存在回填土荷载,导致换撑结构出现弯矩、变形等,其会传至地下主体结构,导致主体结构开裂、破损。因此,需要一种更为可靠的换撑结构,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同时,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在承受水平载荷的同时,有效避免因换撑结构出现弯矩、变形导致主体结构开裂、破损的现象。
[0007]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坑内周侧的围护结构以及位于围护结构内侧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主体结构包括地下室外墙和设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地下室楼板;
[0009]在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设有若干层换撑结构,每层换撑结构由若干个水平间隔布设的换撑组件组成,在相邻两个换撑组件之间留有运送回填土的洞口,换撑组件的一侧固定在围护结构上,换撑组件的另一侧抵靠在地下室外墙上。
[0010]按上述技术方案,换撑组件采用梁状结构;换撑组件包括换撑梁主体、吊筋、以及隔离层;换撑梁上主体的一端固定在围护结构的支护桩上,且换撑梁的数量和支护桩的数量一一对应;吊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护桩和换撑梁主体上;隔离层位于换撑梁主体的另一端和主体结构之间,且隔离层夹紧在换撑梁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
[0011]按上述技术方案,换撑组件采用板状结构;换撑组件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换撑板主体、设于换撑板主体内的钢筋、倾斜布设在围护结构和换撑板主体上表面之间的吊
筋、以及位于换撑板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隔离层,钢筋与围护结构内部的钢筋固定连接,换撑板主体与围护结构固定连接,吊筋的一端固定在钢筋上,吊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围护结构内部的钢筋上;隔离层夹紧在换撑板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
[0012]按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呈现为多个相连的矩形结构,若干个横向钢筋平行间隔布设在换撑板主体内,横向钢筋的一端固定在围护结构的内部钢筋上;在横向钢筋内圈周向间隔布设有若干根纵向钢筋,纵向钢筋之间相互平行,且纵向钢筋固定在横向钢筋上。
[0013]按上述技术方案,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取值范围为0.1m~0.2m;横向钢筋的直径不小于10mm,间距取值范围为0.1m~0.2m。
[0014]按上述技术方案,横向钢筋替换为箍筋。
[0015]按上述技术方案,换撑板主体的宽度不小于2m,相邻两个换撑板主体之间的洞口的宽度不小于1m。
[0016]按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层采用木模板或外墙防水材料,隔离层在换撑结构和主体结构之间仅传递水平荷载;隔离板层的尺寸与换撑板主体的端部尺寸相匹配。
[0017]按上述技术方案,吊筋的直径不小于20mm,位于同一个换撑组件上的相邻两根吊筋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m。
[0018]按上述技术方案,每层换撑结构的高度与邻近的地下室楼板的高度一致。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在围护结构上设有若干层换撑结构,换撑结构上设有连通换撑结构上下空间的洞口,作为施工人员通道以及将来回填土通道。另外,换撑组件只与围护结构连接,不与地下室外墙连接;因此,在换撑结构的下部出现空洞、而上部又有回填土的情况下时,换撑结构即使产生较大的弯矩、变形,也不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可有效避免主体结构开裂,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换撑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换撑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中,1、围护结构;2、地下室外墙;3、地下室楼板;4、换撑结构;4

1、换撑板主体;4

2、吊筋;4

3、钢筋;4

31、横向钢筋;4

32、纵向钢筋;4

4、隔离层;5、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5]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
[0026]实施例1
[0027]包括设于基坑内周侧的围护结构1以及位于围护结构内侧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主体结构包括地下室外墙2和设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地下室楼板3;
[0028]在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设有若干层换撑结构4,每层换撑结构由若干个水平
间隔布设的换撑组件组成,在相邻两个换撑组件之间留有运送回填土的洞口5,换撑组件的一侧固定在围护结构上,换撑组件的另一侧抵靠在地下室外墙上。
[0029]本实施例中,在围护结构上设有若干层换撑结构,换撑结构上设有连通换撑结构上下空间的洞口,作为施工人员通道以及将来回填土通道。另外,换撑组件只与围护结构连接,不与地下室外墙连接;因此,在换撑结构的下部出现空洞、而上部又有回填土的情况下时,换撑结构即使产生较大的弯矩、变形,也不会对主体结构造成影响,可有效避免主体结构开裂,保证地下主体结构的安全。
[0030]实施例2
[0031]实施例2的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1的结构和原理接近,其不同之处在于:给出了一种优选的换撑组件。根据施工场地的工况,选择该换撑结构,提升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0032]具体为,换撑组件采用梁状结构;换撑组件包括换撑梁主体、吊筋、以及隔离层;换撑梁上主体的一端固定在围护结构的支护桩上,且换撑梁的数量和支护桩的数量一一对应;吊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护桩和换撑梁主体上;隔离层位于换撑梁主体的另一端和主体结构之间,且隔离层夹紧在换撑梁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由于换撑梁主体和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隔离层,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基坑内周侧的围护结构以及位于围护结构内侧的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留有一定间距;主体结构包括地下室外墙和设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地下室楼板;在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之间设有若干层换撑结构,每层换撑结构由若干个水平间隔布设的换撑组件组成,在相邻两个换撑组件之间留有运送回填土的洞口,换撑组件的一侧固定在围护结构上,换撑组件的另一侧抵靠在地下室外墙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换撑组件采用梁状结构;换撑组件包括换撑梁主体、吊筋、以及隔离层;换撑梁上主体的一端固定在围护结构的支护桩上,且换撑梁的数量和支护桩的数量一一对应;吊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护桩和换撑梁主体上;隔离层位于换撑梁主体的另一端和主体结构之间,且隔离层夹紧在换撑梁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换撑组件采用板状结构;换撑组件包括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换撑板主体、设于换撑板主体内的钢筋、倾斜布设在围护结构和换撑板主体上表面之间的吊筋、以及位于换撑板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隔离层,钢筋与围护结构内部的钢筋固定连接,换撑板主体与围护结构固定连接,吊筋的一端固定在钢筋上,吊筋的另一端固定在围护结构内部的钢筋上;隔离层夹紧在换撑板主体和地下室外墙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减小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基坑换撑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坛金璐邵文祎邹锦洲代恒军朱方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