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氢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35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氢反应釜,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该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釜体件,以及用于物料反应传动与氢气循环的引气传动组件,和用于物料快速反应的回引增反组件,所述釜体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物料反应驱动的驱动器,所述引气传动组件包括转杆件;传动轴传动带动转杆件转动,继而带动混合叶片和增反件转动,对物料以及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而混合叶片能够对釜体件内底部的物料无法快速反应,并且减少出现粘壁情况的出现;在转杆件传动时,送气扇叶随其转动,将氢气带入外护壳进入至混合叶片内,而在通气管件的作用下排出,将氢气排出至釜体件内腔底部的物料中,进行循环利用,加速其反应效果。加速其反应效果。加速其反应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氢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氢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加氢反应釜体积小巧,整机结构简单可靠,经济、耐用、配件齐全和标配有原装进口微型直流马达、压力表、防爆装置、进气阀门、取样阀门、温度探头、可方便地实现微量反映实验釜体、加热器可完全分离、极大地方便了反应釜的拆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0003]在现有技术(申请号为202122956552.8,专利名称为一种加氢反应釜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该设备主要解决的是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叶片对物料进行搅拌时,搅拌叶片较短,故搅拌叶片可能对釜体本体内壁边缘处的物料搅拌不够充分,搅拌效率低的问题。在实现该技术方案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由于在对物料进行反应时,中途需加入一定的催化剂来增加其反应效果,而有的催化剂是固态粉料,因此,易使得固态催化剂进入釜内落入至釜体腔底,而釜内搅拌叶片难以对釜体内腔底部的粉料进行搅拌,若改变叶片规格使其与腔内底部接触,虽能对腔内底部粉料接触,则易导致叶片长时使用受摩擦损坏,并且在利用氢气增加物料反应时,而进入釜内的氢气会充入釜内的顶部,无法有效地对氢气进行循环利用,则易导致氢气无法有效地对釜内物料进行有效混合,因此,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特此设计出一种能够对釜内底部物料以及催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和能够对釜内氢气进行循环利用增加物料反应的一种加氢反应釜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氢反应釜,能够对釜内底部物料以及催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和能够对釜内氢气进行循环利用增加物料反应,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釜体件,以及用于物料反应传动与氢气循环的引气传动组件,和用于物料快速反应的回引增反组件,所述釜体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物料反应驱动的驱动器,所述引气传动组件包括转杆件,所述转杆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气体流通的外护壳,所述回引增反组件包括用于物料反应搅拌的混合叶片,所述混合叶片的底部设置有防止釜底物料粘底的增反件。
[000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釜体件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腔内快速升温加速反应的导热护壳,所述釜体件的顶部设置有方便拆解的顶盖。
[000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器的底部连接有支架,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
[000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护壳内表面的底部连接有连固件,所述外护壳的顶部连通有增气壳。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护壳的顶部设置有增加快速引风部件的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底部连接有用于辅助增稳的连接壳体。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增加引气的进气壳体,所述进气壳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送风的通气槽体。
[0012]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壳体的内腔设置有用于气体联动引流的送气扇叶。
[00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混合叶片的表面连接有用于辅助其固定的安装套。
[0014]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套表面的两端均贯穿开设有气体引入混合叶片内的进气槽。
[00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增反件的表面贯穿设置有用于单向出气的通气管件。
[00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驱动器工作带动传动轴传动,继而带动转杆件转动,继而带动混合叶片和增反件转动,而混合叶片能够对釜体件内物料以及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在增反件随混合叶片的作用下,能够对釜体件内腔底部的物料进行搅动,防止釜体件内底部的物料无法快速反应,并且减少出现粘壁情况的出现;而在转杆件搅拌传动时,转杆件转动能够带动送气扇叶转动,送气扇叶转动使得釜体件内顶部氢气进入至安装壳体内,并通过外护壳进入至混合叶片内,而在通气管件和增反件的作用下排出,将釜体件内腔顶部氢气排出至釜体件内腔底部的物料中,加速其反应效果,继而有效地对釜体件内腔的物料进行高效反应。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剖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引气传动组件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引气传动组件局部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回引增反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3]图标:
[0024]10、釜体件;11、导热护壳;12、顶盖;13、连接件;
[0025]20、驱动器;21、支架;22、传动轴;
[0026]30、引气传动组件;31、转杆件;311、连固杆件;32、外护壳;321、连固件;322、增气壳;33、安装壳体;331、连接壳体;34、进气壳体;341、引气壳体;342、通气槽体;35、送气扇叶;
[0027]40、回引增反组件;41、安装套;411、进气槽;42、混合叶片;43、增反件;431、通气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由于在对物料进行反应时,中途需加入一定的催化剂来增加其反应效果,而有的催化剂是固态粉料,因此,易使得固态催化剂进入釜内落入至釜体腔底,而釜内搅拌叶片难以对釜体内腔底部的粉料进行搅拌,若改变叶片规格使其与腔内底部接触,虽能对腔内底部粉料接触,则易导致叶片长时使用受摩擦损坏,并且在利用氢气增加物料反应时,而进入釜内的氢气会充入釜内的顶部,无法有效地对氢气进行循环利用,则易导致氢气无法有效地对釜内物料进行有效混合。因此,专利技术人经研究提供了一种加氢反应釜,在使用中能够对釜内底部物料以及催化剂进行充分混合和能够对釜内氢气进行循环利用增加物料反应,从而解决上述缺陷。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请参考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釜体件10,以及用于物料反应传动与氢气循环的引气传动组件30,和用于物料快速反应的回引增反组件40,釜体件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物料反应驱动的驱动器20,引气传动组件30包括转杆件31,转杆件31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气体流通的外护壳32,回引增反组件40包括用于物料反应搅拌的混合叶片42,混合叶片42的底部设置有防止釜底物料粘底的增反件43。
[0031]请参考图1和图2,釜体件10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腔内快速升温加速反应的导热护壳11,釜体件10的顶部设置有方便拆解的顶盖12;
[0032]而顶盖12的底部连接有快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氢反应釜,包括釜体件(10),以及用于物料反应传动与氢气循环的引气传动组件(30),和用于物料快速反应的回引增反组件(40),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件(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物料反应驱动的驱动器(20),所述引气传动组件(30)包括转杆件(31),所述转杆件(31)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气体流通的外护壳(32),所述回引增反组件(40)包括用于物料反应搅拌的混合叶片(42),所述混合叶片(42)的底部设置有防止釜底物料粘底的增反件(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件(10)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腔内快速升温加速反应的导热护壳(11),所述釜体件(10)的顶部设置有方便拆解的顶盖(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20)的底部连接有支架(21),所述驱动器(20)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轴(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氢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壳(32)内表面的底部连接有连固件(321),所述外护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朝阳嵇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中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