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测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在道路上实现真值测试,通常会部署测试系统。由于测设系统需要较高高度以进行更准确的测试,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系统通常部署在例如灯杆或者交通信号灯杆等高度大于4.5米的路边立杆上。
[0003]然而,这样的部署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基础建设施工成本,并且施工周期也较长。当某一区域测试完成而需要调整测试区域时,则需要重新进行基础建设的施工,会极度大的限制测试系统的使用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测试系统的使用灵活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移动底座;支撑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件和支撑座,支撑件可升降地设置在移动底座上,支撑座设置在支撑件远离移动底座的一端;视觉检测结构和雷达检测结构,均安装在支撑座上,视觉检测结构和雷达检测结构设置在支撑座上。
[0006]进一步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0);支撑组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撑件(21)和支撑座(22),所述支撑件(21)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10)上,所述支撑座(2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1)远离所述移动底座(10)的一端;视觉检测结构(30)和雷达检测结构(40),均安装在所述支撑座(22)上,所述视觉检测结构(30)和所述雷达检测结构(40)设置在所述支撑座(2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2)为支撑板;所述雷达检测结构(40)包括:主雷达传感器(4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辅助雷达传感器(4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调节支架(5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调节支架(51)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一调节支架(51)的调节端角度可调节地设置,所述主雷达传感器(41)与所述第一调节支架(51)的调节端连接;第二调节支架(52),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二调节支架(52)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调节支架(52)的调节端角度可调节地设置,所述辅助雷达传感器(42)与所述第二调节支架(52)的调节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结构(30)包括多个视觉检测件(31),所述多个视觉检测件(31)呈环形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多个视觉检测件(31)的检测部均朝向所述多个视觉检测件(31)围成的环形空间的外侧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雷达传感器(41)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多个视觉检测件(31)的安装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三调节支架(53),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三调节支架(53)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三调节支架(53)的调节端角度可调节地设置,所述第三调节支架(53)为多个,所述多个视觉检测件(31)与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彦宇,赫一达,杨西山,吕建永,张鹏飞,陈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亮道智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