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8765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属于石材技术领域。包括输送装置、表面清理装置、烘烤烤箱、氧化烤箱和风冷装置,输送装置沿前后向设置且其由前至后依次为前导辊输送结构、链板输送结构和后导辊输送结构,表面清理装置设于前导辊输送结构的正上方且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滚刷结构和吹扫结构,烘烤烤箱和氧化烤箱分别设于链板输送结构的前部与后部;烘烤烤箱和氧化烤箱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隧道式加热结构,其内顶部设有红外线加热管,其顶部设有热风循环结构;链板输送结构穿过烘烤烤箱和氧化烤箱且其中部为喷涂区,风冷装置设于后导辊输送结构的正上方。仅一个设备即可实现表面清理、烘烤、喷涂、氧化处理和冷却过程,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石材
,特别涉及一种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用于糙面处理后进行烘烤、喷涂和氧化处理。

技术介绍

[0002]仿古面的处理是在装饰建材上常用的一种技术,即是通过采用仿古药水对天然石材表面进行腐蚀处理,使其呈现出天然色彩,残留古老气息的技术手段,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着诸多的关于天然石材表面的仿古处理技术,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仿古药水和仿古技术。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210678920.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天然花岗制备仿古石材的方法,方法包括:
[0004](1)糙面处理:将花岗岩加工为预定尺寸并将表面加工成凹凸不平的糙面;
[0005](2)烘烤:通过烘箱将花岗岩加热至30

35℃;
[0006](3)喷涂:趁热将仿古剂均匀喷涂于花岗岩表面,自然晾干,再重复一次;
[0007](4)氧化:将步骤(3)处理后的花岗岩送入烘箱中进行氧化,氧化温度为45

55℃,氧化时间为1.5

3.0h。
[0008]该方法至少包括糙面处理、烘烤、喷涂和氧化等工序,现有技术中,各步骤均在相应的设置上实现,
[0009]如申请号为CN201720950039.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仿古艺术石烘干生产设备,包括进料门、烘干箱、上电加热器、烘干架、出料门、输送机、第二升降杆、升降台滚轮、升降台、第一升降杆和进料装置;烘干箱为封闭结构,烘干箱内部底端从左至右依次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在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上侧设有升降台,升降台上设有若干个升降台滚轮,升降台滚轮上侧设有烘干架;在升降台正上方的烘干箱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上电加热器,在烘干箱左端设有进料口,在进料口处安装有进料门,在进料门左侧设有进料装置,在烘干箱右端设有出料口,在出料口处安装有出料门,在出料门右侧设有输送机。
[0010]如申请号为CN202022632853.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石材仿古处理设备,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支撑架和固定在支撑架上便于对石材进行处理的处理仓,所述处理仓内部为空腔布设,所述处理仓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处理仓呈两端开口的方形管道结构,所述处理仓下底面背离进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布设;所述处理上内设置有用于对石材表面进行划刻处理的划刻组件,所述划刻组件包括设置在处理仓外部的第一电机、转动连接在处理仓内部并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同轴固接的第一辊轴、设置在第一辊轴外周面上用于划刻石材的若干个钢钎。所述处理仓出料口下方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用于接收石料的平台。所述容纳槽一侧设置有用于向石材表面喷洒腐蚀液的腐蚀组件,所述腐蚀组件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腐蚀液容纳箱、与腐蚀液容纳箱相连并用于输送腐蚀液的腐蚀液输送管、设置在腐蚀液容纳箱上并与腐蚀液输送管相连的腐蚀
液泵、设置在腐蚀液输送管远离腐蚀液容纳箱的一端并用于向石材表面喷洒腐蚀液的第一喷头。
[0011]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实现CN202210678920.3的设备,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同的设备对各个步骤进行处理,中途需要进行转运,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仅一个设备即可实现表面清理、烘烤、喷涂、氧化处理和冷却过程,省时省力,效率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包括输送装置、表面清理装置4、烘烤烤箱5、氧化烤箱7和风冷装置8,所述输送装置沿前后向设置且其由前至后依次为前导辊输送结构1、链板输送结构2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所述表面清理装置4设于前导辊输送结构1的正上方且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滚刷结构41和吹扫结构42,所述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分别设于链板输送结构2的前部与后部;所述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隧道式加热结构,其内顶部设有红外线加热管,其顶部设有热风循环结构9;所述链板输送结构2穿过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且其中部为喷涂区6,所述风冷装置8设于后导辊输送结构3的正上方。
[0014]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前导辊输送结构1、链板输送结构2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均平齐,所述前导辊输送结构1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的输送速度均大于链板输送结构2的输送速度。
[0015]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链板输送结构2的输送链板的上侧沿左右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输送链板垂直且其顶端与前导辊输送结构1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平齐。
[0016]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输送链板上前后并排设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分别设于链板的前后两端。
[0017]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滚刷结构41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第一门式支架、转动设于第一门式支架上的旋转架、沿左右向设于第一门式支架下侧的钢刷辊、旋转架上且用于驱动钢刷辊旋转的驱动电机、第一门式支架顶部后侧的吊杆和吊杆与旋转架之间且长度可调的钢丝拉绳,所述第一门式支架固定在前导辊输送结构1的机架上;所述旋转架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框架,其前端转动设于第一门式支架上,其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所述钢刷辊的下侧与石材10的上侧接触;所述钢丝拉绳由上至下斜向前设置,其下端与矩形框架的后部上侧固定连接,其上端与吊杆的后部可长度调整地连接。
[0018]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吹扫结构42包括第一鼓风机和第一吹风箱,所述第一鼓风机固定在烘烤烤箱5的前端顶部;所述第一吹风箱沿左右向设置,其位于前导辊输送结构1的正上方,其通过第一支架固定在烘烤烤箱5上,其顶部通过管路与第一鼓风机连接,其底部沿左右向设有条状的吹风口,其由上至下斜向前设置。
[0019]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热风循环结构9包括循环风机、出风总管、进风总管、出风支管和控制阀;所述循环风机固定在烘烤烤箱5或氧化烤箱7的顶部,所述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的上侧中部均设有一个进风口,其前部与后部均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多个出风
口前后并排设置,每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一根出风支管,所述进风口通过进风总管与循环风机连接;所述出风总管沿前后向设置,其下侧通过竖向设置的出风支管与对应的出风口连接,其上侧通过带控制阀的管路与循环风机连接。
[0020]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风冷装置8包括第二鼓风机和多个第二吹风箱,所述第二鼓风机固定在氧化烤箱7的后端顶部,多个第二吹风箱前后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吹风箱沿左右向设置,其位于后导辊输送结构3的正上方,其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后导辊输送结构3的机架上,其端部通过管路与第二鼓风机连接,其底部设有吹风口。
[0021]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均由前至后依次分为多个加热区,每个加热区内均设有温度传感器且其顶部前后并排设有多根红外线加热管,每个加热区对应设置一个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对应的红外线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0022]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表面清理装置(4)、烘烤烤箱(5)、氧化烤箱(7)和风冷装置(8),所述输送装置沿前后向设置且其由前至后依次为前导辊输送结构(1)、链板输送结构(2)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所述表面清理装置(4)设于前导辊输送结构(1)的正上方且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滚刷结构(41)和吹扫结构(42),所述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分别设于链板输送结构(2)的前部与后部;所述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均为沿前后向设置的隧道式加热结构,其内顶部设有红外线加热管,其顶部设有热风循环结构(9);所述链板输送结构(2)穿过烘烤烤箱(5)和氧化烤箱(7)且其中部为喷涂区(6),所述风冷装置(8)设于后导辊输送结构(3)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辊输送结构(1)、链板输送结构(2)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均平齐,所述前导辊输送结构(1)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的输送速度均大于链板输送结构(2)的输送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板输送结构(2)的输送链板的上侧沿左右向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输送链板垂直且其顶端与前导辊输送结构(1)和后导辊输送结构(3)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链板上前后并排设有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分别设于链板的前后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古石材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结构(41)包括沿左右向设置的第一门式支架、转动设于第一门式支架上的旋转架、沿左右向设于第一门式支架下侧的钢刷辊、旋转架上且用于驱动钢刷辊旋转的驱动电机、第一门式支架顶部后侧的吊杆和吊杆与旋转架之间且长度可调的钢丝拉绳,所述第一门式支架固定在前导辊输送结构(1)的机架上;所述旋转架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矩形框架,其前端转动设于第一门式支架上,其由前至后斜向下设置;所述钢刷辊的下侧与石材(10)的上侧接触;所述钢丝拉绳由上至下斜向前设置,其下端与矩形框架的后部上侧固定连接,其上端与吊杆的后部可长度调整地连接。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祥秋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众拓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