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715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7
本申请涉及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涉及涵管连接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中空布设,且所述套管的一端套接于一个涵管上,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接于另一个涵管上,所述套管的两端侧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涵管的端侧活动插入插接槽内,且涵管的端侧与插接槽的内侧壁活动抵紧,所述套管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涵管与所述套管保持稳定插接的稳定组件。本申请具有有助改善因涵管沉降不一致造成的缝隙,提升涵管连接的紧密性的效果。提升涵管连接的紧密性的效果。提升涵管连接的紧密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涵管连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涵管指一种埋设于地表以下的管道,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呈圆筒状,俗称水泥管,往往技术人员在施工时将多个涵管连接组装成输送管道。
[0003]涵管在目前农田灌溉中起到颇为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的田地之间,涵管往往埋设于田地与田地之间的路基下,既起到水系连通对多个农田均起到灌溉的作用,同时由于涵管的强度较高,田间过路表面的泥土容易压实,方便行人通过。当需要铺设过路涵管时,技术人员首先需要挖设灌溉槽,然后将涵管搬运至灌溉槽内,当田间过路较宽时,技术人员需要将至少两个涵管进行拼接,拼接完成后,技术人员向灌溉槽内进行填土并压实,从而形成田间的灌溉管道。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农村土质较为疏松,涵管底部容易发生沉降,当相邻两个涵管沉降程度不一致时,相邻两个涵管的拼接处易出现缝隙裂缝,水流从缝隙处流出易对田间过路造成冲刷,从而不便行人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有助改善因涵管沉降不一致造成的缝隙,提升涵管连接的紧密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中空布设,且所述套管的一端套接于一个涵管上,所述套管的另一端套接于另一个涵管上,所述套管的两端侧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涵管的端侧活动插入插接槽内,且涵管的端侧与插接槽的内侧壁活动抵紧,所述套管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涵管与所述套管保持稳定插接的稳定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技术人员将两个涵管进行拼接安装时,技术人员将一个涵管插入套管上的插接槽内,使涵管的端侧与插接槽的内侧壁相抵紧,将另一个涵管插入套管另一端的插接槽内,并通过设置的稳定组件使涵管与套管保持稳定插接,从而实现稳定连接,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涵管的端侧与插接槽的内侧壁相贴合,在套管的作用下,相邻两个涵管不易发生错位产生缝隙,从而使两个涵管的拼接稳定。
[0009]可选的,所述套管的端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插接槽同轴布设,且所述定位槽与所述插接槽相连通,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同轴设于涵管端侧与所述插接槽的内底壁活动贴合的定位环以及设于套管外侧的定位杆,所述套管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活动插入定位孔且与定位环远离相邻涵管的侧壁相贴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技术人员将涵管插入套筒内后,此时定位环与定位槽的内底壁相贴合,减少涵管与套管拼接处的缝隙漏水,然后技术人员将定位杆插入定位孔内,定位杆与定位环远离定位槽内底壁一侧的相贴合,在定位杆的作用下涵管不易向远离
套管的一侧滑动,从而实现涵管与套管稳定拼接,进而提升涵管连接的稳定性。
[0011]可选的,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定位槽内底壁上的限位螺栓,所述定位环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螺栓的自由端贯穿限位孔布设,且所述限位螺栓上螺纹适配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所述定位环远离另一个涵管的一侧相抵紧。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技术人员将涵管插接入套筒内时,使定位槽内底壁上的限位螺栓贯穿定位环上的限位孔,并在限位螺栓上旋入限位螺母,使限位螺母与定位环远离定位槽内底壁的一侧相抵紧,在定位杆的作用下涵管不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运动,在限位螺母与限位螺栓的作用下,涵管不易发生转动,从而使涵管的拼接稳定。
[0013]可选的,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用于使涵管不易沉降的稳定件,所述稳定件包括设于套管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地面相贴合。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安装座增加涵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涵管不易发生沉降,从而提升涵管正常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减少技术人员对涵管进行维修或者重新埋设的频率,提升涵管的使用寿命。
[0015]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多个插接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多个锚杆,多个锚杆与多个插接孔一一对应,且所述锚杆贯穿插接孔并插入地面布设。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技术人员通过将锚杆贯穿插接孔插入地面,使安装座不易相对于地面发生运动,从而提升安装座固定后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涵管拼接后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套管上还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定位环平行布设,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涵管的外周侧相抵紧,且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用于使支撑板与所述固定环保持相对位置恒定的定位件。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板对涵管的中部相抵紧,从而实现对涵管的承托,进而使涵管拼接后不易发生倾斜,从而使涵管与套管保持相对位置恒定,同时设置的定位件,使支撑板与固定环保持相对位置的恒定,进一步提升涵管拼接完成后的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抵紧孔,所述定位件包括穿设抵紧孔布设的抵紧杆,所述抵紧杆的端侧与所述固定环的侧壁活动抵紧。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技术人员将涵管与套管拼接完毕后,技术人员将抵紧杆贯穿抵紧孔与固定环的侧壁相抵紧,使固定环不易向远离套管的方向运动,从而使相邻两个涵管保持稳定连接。
[00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靠近涵管的外周侧上设有抵紧垫,所述抵紧垫与所述涵管的外周侧相抵紧。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抵紧垫减少支撑板与涵管之间的摩擦力,在技术人员将涵管插接入套管内时,便于技术人员对涵管进行旋转,简化技术人员的操作。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设置的套管以及稳定组件,技术人员将涵管插入套管,通过套管实现涵管与涵管的稳定连接,减少因泥土沉降时造成涵管与涵管拼接处的缝隙;
[0025]2.通过设置的定位环以及定位杆,在技术人员将涵管插入套管内后,定位杆与定位环远离另一个涵管的一侧向抵紧,使涵管不易从套管中脱离;
[0026]3.通过设置的安装座增加涵管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因涵管自重导致的沉降,提升涵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中套管、涵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涵管;2、套管;21、插接槽;22、定位槽;3、稳定组件;31、定位环;32、定位孔;33、定位杆;34、限位孔;35、限位螺栓;36、限位螺母;37、稳定件;371、安装座;372、插接孔;373、锚杆;374、固定环;375、支撑板;3751、抵紧垫;38、定位件;381、抵紧孔;382、抵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参照图1和图2,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2),所述套管(2)中空布设,且所述套管(2)的一端套接于一个涵管(1)上,所述套管(2)的另一端套接于另一个涵管(1)上,所述套管(2)的两端侧均开设有插接槽(21),所述涵管(1)的端侧活动插入插接槽(21)内,且涵管(1)的端侧与插接槽(21)的内侧壁活动抵紧,所述套管(2)上还设有用于使所述涵管(1)与所述套管(2)保持稳定插接的稳定组件(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的端侧开设有定位槽(22),所述定位槽(22)与所述插接槽(21)同轴布设,且所述定位槽(22)与所述插接槽(21)相连通,所述稳定组件(3)包括同轴设于涵管(1)端侧与所述插接槽(21)的内底壁活动贴合的定位环(31)以及设于套管(2)外侧的定位杆(33),所述套管(2)上开设有定位孔(32),所述定位杆(33)活动插入定位孔(32)且与定位环(31)远离相邻涵管(1)的侧壁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农田过路涵管接口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3)还包括固定于定位槽(22)内底壁上的限位螺栓(35),所述定位环(31)上开设有限位孔(34),所述限位螺栓(35)的自由端贯穿限位孔(34)布设,且所述限位螺栓(35)上螺纹适配有限位螺母(36),所述限位螺母(36)与所述定位环(31)远离另一个涵管(1)的一侧相抵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巧林周远枝杜洋耿冀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宏业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