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3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涉及氨水生产技术领域,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热风无法及时的散发到冷却塔外界,冷却效率低,需要利用传感器、控制器和第一水泵进行补水,能耗较高,实用性较低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基座和循环水池,所述基座顶部固设有冷却筒,且冷却筒顶部内壁上螺接有筒盖,所述冷却筒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若干个散热翅、电机座、传动轴、扇叶和若干个搅拌叶片,所述基座顶部一侧固设有补水筒,所述循环水池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过多损失循环水的前提下对循环水进行降温,热风能够及时散发,提高了冷却效率,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对循环水池进行补水,提高了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水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氨水,指氨的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具弱碱性,工业氨水是含氨25%~28%的水溶液,在氨水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循环水对氨水的生产设备进行冷却。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2466242.3”)公开了“一种氨水生产用循环水池自动补水装置”,上述装置包括氨水生产器和补水机构,所述氨水生产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的外侧设置有过滤器,且过滤器的内侧均设置有过滤网,同时过滤网与过滤垫配合安装,所述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支架,所述过滤器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水管,且第二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塔,同时冷却塔与冷却器配合安装,所述冷却塔的顶端开设有第一活动槽,且第一活动槽的内侧设置有风筒,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4]1、仅通过风扇和冷却器对冷却塔内的高温循环水进行冷却,热风无法及时的散发到冷却塔外界,冷却效率低;
[0005]2、在对循环水池进行补水时,需要利用传感器、控制器和第一水泵进行补水,能耗较高,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解决了对比文件热风无法及时的散发到冷却塔外界,冷却效率低,需要利用传感器、控制器和第一水泵进行补水,能耗较高,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包括基座和循环水池,所述基座顶部固设有冷却筒,且冷却筒顶部内壁上螺接有筒盖,所述冷却筒内设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若干个散热翅、电机座、传动轴、扇叶和若干个搅拌叶片,所述基座顶部一侧固设有补水筒,所述循环水池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基座顶部一侧外壁上设有控制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四个支撑腿和底部的四角分别固设于四个支撑腿顶端外壁上的安装座,所述循环水池设于基座下方。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筒底部内壁上固设有散热铜管,且冷却筒一侧的上部内壁上固设有出水管。
[0011]通过上述的方案,通过散热铜管将高温循环水输送进冷却筒内,高温循环水在散热铜管内进行换热降温。
[0012]优选的,所述筒盖顶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孔,且散热翅固设于安装孔内,所述筒盖顶部位于两个散热翅之间的外壁上开有散热通道,所述筒盖顶部外壁上固设有四个立柱,且电机座底部的四角分别固设于四个立柱顶端外壁上,所述电机座顶部外壁
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且电机座顶部靠近电机的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所述传动轴顶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电机输出轴底端外壁上,且扇叶固设于传动轴上部外壁上,所述搅拌叶片固设于传动轴下部外壁上,所述冷却筒下部内壁上固设有固定板,且传动轴底端通过轴承连接于固定板顶部外壁上。
[0013]通过上述的方案,通过搅拌叶片对高温循环水进行搅拌,将循环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循环水与温度低的散热翅换热,随后扇叶转动,将散热翅上的热量输送到电机座上方。
[0014]优选的,所述补水筒底部内壁上固设有排水管,且排水管一端外壁上对夹安装有电磁阀,所述补水筒一侧的上部内壁上固设有进水管。
[0015]通过上述的方案,通过电磁阀的启闭,控制补水筒内的水进入循环水池内。
[0016]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通过螺栓连接于基座顶部外壁上的控制柜、铰接于控制柜一侧外壁上的柜门、通过螺栓连接于控制柜一侧内壁上的控制器和通过螺栓连接于控制柜一侧内壁上的控制开关,所述液位传感器通过信号线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连接,且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电磁阀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冷却筒和散热机构,高温循环水由散热铜管输送到冷却筒内,高温循环水与散热铜管进行换热,随后高温循环水在冷却筒内聚集,与散热翅充分接触,开启电机,电机输出轴带动传动轴、扇叶和多个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对高温循环水进行搅拌,将循环水中的热量散发出去,扇叶转动,将散热翅上的热量输送到电机座上方,随后降温后的循环水经由出水管排进循环水池内,能够在不过多损失循环水的前提下对循环水进行降温散热,且热风能够及时散发,提高了冷却效率。
[0019]2、设置有补水筒、液位传感器和控制机构,液位传感器将循环水池内的水位高度传输给控制器,当循环水池内的水位低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开启,进而将补水筒内的水补充进循环水池内,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对循环水池进行补水,提高了实用性。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够在不过多损失循环水的前提下对循环水进行降温散热,且热风能够及时散发,提高了冷却效率,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对循环水池进行补水,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的筒盖和散热翅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的散热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的控制机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基座;2、循环水池;3、冷却筒;4、筒盖;5、散热机构;501、散热翅;502、立柱;503、电机座;504、电机;505、传动轴;506、扇叶;507、搅拌叶片;508、固定板;6、补水筒;7、液位传感器;8、控制机构;801、控制柜;802、柜门;803、控制器;804、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1,参照图1

3,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包括基座1、设于基座1下方的循环水池2、固设于基座1顶部外壁上的冷却筒3、螺接于冷却筒3顶部内壁上的筒盖4和散热机构5,基座1包括四个支撑腿和底部的四角分别固设于四个支撑腿顶端外壁上的安装座,冷却筒3底部内壁上固设有散热铜管,冷却筒3一侧的上部内壁上固设有出水管,散热机构5包括若干个散热翅501、电机座503、传动轴505、扇叶506和若干个搅拌叶片507,筒盖4顶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孔,散热翅501固设于安装孔内,筒盖4顶部位于两个散热翅501之间的外壁上开有散热通道,筒盖4顶部外壁上固设有四个立柱502,电机座503底部的四角分别固设于四个立柱502顶端外壁上,电机座503顶部外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504,电机座503顶部靠近电机504的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传动轴505顶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电机504输出轴底端外壁上,扇叶506固设于传动轴505上部外壁上,搅拌叶片507固设于传动轴505下部外壁上,冷却筒3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包括基座(1)和循环水池(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顶部固设有冷却筒(3),且冷却筒(3)顶部内壁上螺接有筒盖(4);所述冷却筒(3)内设有散热机构(5),所述散热机构(5)包括若干个散热翅(501)、电机座(503)、传动轴(505)、扇叶(506)和若干个搅拌叶片(507);所述基座(1)顶部一侧固设有补水筒(6);所述循环水池(2)内设有液位传感器(7),所述基座(1)顶部一侧外壁上设有控制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包括四个支撑腿和底部的四角分别固设于四个支撑腿顶端外壁上的安装座,所述循环水池(2)设于基座(1)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3)底部内壁上固设有散热铜管,且冷却筒(3)一侧的上部内壁上固设有出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池自动补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4)顶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安装孔,且散热翅(501)固设于安装孔内,所述筒盖(4)顶部位于两个散热翅(501)之间的外壁上开有散热通道,所述筒盖(4)顶部外壁上固设有四个立柱(502),且电机座(503)底部的四角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续瑞杨正社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丰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