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8012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包括外壳和搅拌组件;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搅拌腔,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进料通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靠近于所述进料通道,所述第二搅拌器靠近于所述出料通道。各组分来料时,从进料通道进入搅拌腔内即会经过第一搅拌器的初步搅拌混合,并经过第二搅拌器的再次搅拌之后,从出料通道进入到反应釜内,能够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而设置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能够使得各组分更加充分地混合,从而进一步地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和食品等加工领域,是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一般情况下,是将多个组分输入至反应釜内,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后,再将混合物从反应釜内输出。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输入的各个组分之间存在着流动性等性能的差异性,导致某些组分比较难混合,直接输入反应釜之后,需要经过较长的反应时间,才能完成反应处理,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能够对难混和的组分进行预搅拌处理,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包括外壳和搅拌组件;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搅拌腔,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进料通道,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连通的出料通道;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的转轴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第一搅拌器靠近于所述进料通道,所述第二搅拌器靠近于所述出料通道。
[000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工作时,本预搅拌装置的出料通道连通反应釜,以将搅拌后的混合组分输送至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各组分来料时,从外壳底部的进料通道进入搅拌腔内,各组分刚进入搅拌腔时,即会经过第一搅拌器的初步搅拌混合。各组分不断进入搅拌腔内之后,会在输入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于搅拌腔内上升,而第一搅拌器的搅拌动作也会辐射至搅拌腔内的所有混合组分,使得搅拌腔内的混合组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被不断地搅拌。最后,混合组分经过第二搅拌器的再次搅拌之后,从出料通道进入到反应釜内。因此,本预搅拌装置能够对一些比较难混合的组分进行预搅拌之后,再输送至反应釜内,能够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而设置的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能够使得各组分更加充分地混合,从而进一步地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06]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器的搅拌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器的搅拌半径。
[0007]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还包括临时料仓,所述临时料仓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料口,顶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连通所述进料通道。
[0008]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所述出料口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状”,所述进料通道呈“上端大,下端小”的“喇叭状”。
[0009]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所述临时料仓的容积小于所述搅拌腔的容积。
[0010]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多个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的搅拌爪。
[0011]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多个所述搅拌爪的自由端呈相互聚拢的钩状。
[0012]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爪的自由端具有滚花纹路。
[0013]上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多个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的搅拌叶片。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外壳内部的搅拌组件等结构采用透视的方式,以虚线表示)。
[0016]附图标号说明:100外壳、110搅拌腔、120进料通道、130出料通道、200搅拌组件、210第一搅拌器、211搅拌爪、220第二搅拌器、221搅拌叶片、230转轴、300临时料仓、310进料口、320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包括外壳100和搅拌组件200;外壳100的内部开设有搅拌腔110,底部开设有与搅拌腔110连通的进料通道120,顶部开设有出料通道130;搅拌组件200包括转动连接于外壳100的转轴230以及连接于转轴230的第一搅拌器210和第二搅拌器220,第一搅拌器210靠近于进料通道120,第二搅拌器220靠近于出料通道130。工作时,本预搅拌装置的出料通道130连通反应釜,以将搅拌后的混合组分输送至反应釜内进行反应。
[0018]各组分来料时,从外壳100底部的进料通道120进入搅拌腔110内,各组分刚进入搅拌腔110时,即会经过第一搅拌器210的初步搅拌混合。各组分不断进入搅拌腔110内之后,会在输入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于搅拌腔110内上升,而第一搅拌器210的搅拌动作也会辐射至搅拌腔110内的所有混合组分,使得搅拌腔110内的混合组分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被不断地搅拌。最后,混合组分经过第二搅拌器220的再次搅拌之后,从出料通道130进入到反应釜内。因此,本预搅拌装置能够对一些比较难混合的组分进行预搅拌之后,再输送至反应釜内,能够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而设置的第一搅拌器210和第二搅拌器220,能够使得各组分更加充分地混合,从而进一步地缩短反应釜内的反应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所说的第一搅拌器210靠近于进料通道120,第二搅拌器220靠近于出料通道130,并不需要限定具体有多靠近,主要是为了表达第一搅拌器210能够实现各组分的初步搅拌,第二搅拌器220能够实现混合组分的再次搅拌。
[0019]进一步地,本预搅拌装置还包括临时料仓300,临时料仓30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料口310,顶部开设有出料口320,出料口320连通进料通道120。各组分首先从多个进料口310进入到临时料仓300并混合在一起,再在各组分的输入动力的作用下,一起从出料口320进入到进料通道120内。混合组分经过进料通道120并进入搅拌腔110时,在流经进料通道120之后即会经过第一搅拌器210的搅拌混合,从而避免各组分大量涌入搅拌腔110之后再进行混合,能够提高搅拌的充分程度。具体地,第一搅拌器210的搅拌半径小于第二搅拌器220的搅拌半径,第一搅拌器210靠近于进料通道120,主要实现混合组分的初步搅拌,因此搅拌半径可以设置得稍微小一些。而第二搅拌器220靠近于出料通道130,实现的是搅拌腔
110内的混合组分的输出前的搅拌,因此搅拌半径设置得稍微大一些,以实现混合组分输出前的充分搅拌。需要说明的是,搅拌半径指的是转轴230转动时,第一搅拌器210和第二搅拌器220跟随旋转时所能直接接触搅拌组分的最大半径。
[0020]具体地,如图1所示,出料口320呈“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状”,进料通道120呈“上端大,下端小”的“喇叭状”。临时料仓300主要实现各组分在接触第一搅拌器210前的临时混合,而混合组分从临时料仓300输出时,出料口320呈收口状,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混合组分的混合程度。混合组分流经进料通道120之后,再从扩口的进料通道120进入到搅拌腔110,以便于第一搅拌器210对其进行搅拌。具体地,临时料仓300只起着临时混合的作用,因此,临时料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0)和搅拌组件(200);所述外壳(100)的内部开设有搅拌腔(110),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110)连通的进料通道(120),顶部开设有与所述搅拌腔(110)连通的出料通道(130);所述搅拌组件(200)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100)的转轴(230)以及连接于所述转轴(230)的第一搅拌器(210)和第二搅拌器(220),所述第一搅拌器(210)靠近于所述进料通道(120),所述第二搅拌器(220)靠近于所述出料通道(1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210)的搅拌半径小于所述第二搅拌器(220)的搅拌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预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临时料仓(300),所述临时料仓(30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进料口(310),顶部开设有出料口(320),所述出料口(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庆光赵桂生罗明杨成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美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