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体组件和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777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体组件和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阀体组件包括阀体本体,阀芯和密封阀杆;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第一卡套和第二卡套;第一外管与第一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第二外管与第二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腔;第一衔接帽,第一衔接帽设置于阀体本体上且套设于密封阀杆的外周并与阀体本体之间限定出第三密封腔;检测件和抽真空件,检测件适于检测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或第三密封腔的真空度。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并分别在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中设置检测件,以更好地检测氢气泄漏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阀体组件和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氢气管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阀体组件和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发展需要,氢燃料电池堆的推广应用场景愈发广泛及重要,氢燃料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决定了应用场景的推广及行业发展的前景,尤其是氢气泄漏带来的安全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4%

74%,氢气泄漏聚集很容易到达爆炸极限威胁人身安全,氢气防泄漏技术对行业发展尤为重要。
[0003]相关技术中,运送氢气的管路通常为单层管路和双层管路,在单层管路外设置氢气探头用于探测氢气是否发生泄漏,该方案的氢气探头的布置有很大的空间局限性,且氢气探头难以排查具体泄漏点的位置;申请号为CN202110690666.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潜用防泄漏燃料电池双层供气管路系统,在双层供气管路之间充有惰性气体,并在双侧管路之间设置压力变送器,通过检测惰性气体的压力变化从而检测氢气是否发生泄漏,该方案中管路连接采用焊接方式,施工困难,并且惰性气体吹扫运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阀体组件。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并分别在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中设置检测件,以更好地检测氢气泄漏情况。
[0005]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阀体组件的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
[0006]根据本技术的阀体组件包括: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内形成有腔体以及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入口和出口;阀芯,所述阀芯收容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并适于控制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打开与关闭;密封阀杆,所述密封阀杆与所述阀芯连接;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内管与所述出口连通;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周,所述第一卡套上形成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入口上形成有第二配合斜面,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与所述第二配合斜面止抵;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周,所述第二卡套上形成有第三配合斜面,所述出口上形成有第四配合斜面,所述第三配合斜面与所述第四配合斜面止抵;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周并与阀体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二外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周并与阀体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二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腔;第一衔接帽,所述第一衔接帽设置于所述阀体本体上且套设于所述密封阀杆的外周并与所述阀体本体之间限定出第三密封腔;检测件,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或第三密封腔的真空度;抽真空件,所述抽真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管、所述第二外管和/或所述第一衔
接帽上且适于将所述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所述第三密封腔抽真空。
[0007]根据本技术的阀体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衔接帽与阀体本体连接,并在第一衔接帽与阀体本体之间形成第三密封腔,在第三密封腔中设置检测件以检测第三密封腔中真空度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阀体本体的腔体是否发生泄漏;在第一外管和第一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在第二外管与第二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腔,通过抽真空件将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抽真空,在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中均设置有检测件,检测件检测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中的真空度是否发生变化,以判断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以及阀体本体是否发生泄漏,本申请通过在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第三密封腔中设置检测件,以精准确定氢气泄漏点的位置,一旦发生泄漏,可对泄漏点进行及时处理,保证了氢气运输环境的安全。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阀杆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设置于所述阀体本体上并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第一杆收容于所述第三密封腔内;第二杆,所述第二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衔接帽且所述第二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密封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杆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阀杆还包括:第三杆,所述第三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杆的延伸方向正交。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杆与所述阀体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衔接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体本体上形成有环绕于所述入口的第一密封槽以及环绕于所述出口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一外管的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二外管的端部收容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件。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外管包括:第一外管本体,所述第一外管本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周;第一外管衔接帽,所述第一外管衔接帽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本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外管衔接帽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密封槽内;所述第二外管包括:第二外管本体,所述第二外管本体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周;第二外管衔接帽,所述第二外管衔接帽套设于所述第二外管本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外管衔接帽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内。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外管还包括:第一外管卡套,所述第一外管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外管本体的外周,所述第一外管卡套上形成有第一密封斜面,所述第一外管衔接帽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密封斜面配合的第二密封斜面;第二外管还包括:第二外管卡套,所述第二外管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外管本体的外周,所述第二外管卡套上形成有第三密封斜面,所述第二外管衔接帽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密封斜面配合的第四密封斜面。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周,所述第一卡套上形成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入口上形成有第二配合斜面,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与所述第二配合斜面止抵;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周,所述第二卡套上形成有第三配合斜面,所述出口上形成有第四配合斜面,所述第三配合斜面与所述第四配合斜面止抵。
[0015]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
[0016]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燃料电池的管路系统包括:气源端,所述气源端设置有第一接口;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上设置有第二接口;第一阀体组件,所述第一阀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第二阀体组件,所述第二阀体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体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阀体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阀体组件、所述第二阀体组件均构造为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阀体组件。
[0017]根据本技术的管路系统中设置多个阀体组件,并可以在多个阀体组件上均设置有检测件,以对管路系统的多处位置进行漏点检测,实现对漏点的快速定位,同时多个阀体组件保证可以及时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本体,所述阀体本体内形成有腔体以及分别与所述腔体连通的入口和出口;阀芯,所述阀芯收容于所述腔体内且位于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并适于控制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的打开与关闭;密封阀杆,所述密封阀杆与所述阀芯连接;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所述第一内管与所述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内管与所述出口连通;第一卡套,所述第一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周,所述第一卡套上形成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入口上形成有第二配合斜面,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与所述第二配合斜面止抵;第二卡套,所述第二卡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周,所述第二卡套上形成有第三配合斜面,所述出口上形成有第四配合斜面,所述第三配合斜面与所述第四配合斜面止抵;第一外管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管的外周并与阀体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二外管套设于所述第二内管的外周并与阀体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外管与所述第二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密封腔;第一衔接帽,所述第一衔接帽设置于所述阀体本体上且套设于所述密封阀杆的外周并与所述阀体本体之间限定出第三密封腔;检测件,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或第三密封腔的真空度;抽真空件,所述抽真空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外管、所述第二外管和/或所述第一衔接帽上且适于将所述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腔和所述第三密封腔抽真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杆包括: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设置于所述阀体本体上并与所述阀芯连接,所述第一杆收容于所述第三密封腔内;第二杆,所述第二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衔接帽且所述第二杆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密封腔内并与所述第一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阀杆还包括:第三杆,所述第三杆连接于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杆的延伸方向正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阀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与所述阀体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杆与所述第一衔接帽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顿涛涛冯建乐李小亮张思朋马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特嗨氢能检测保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