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75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属于校直装置领域,包括机构壳体,机构壳体的顶面设有校直机构,且校直机构包括安装板、气缸、夹板、丝杆、驱动电机、活动板、凹型板、位移传感器、液压缸和校直压板,设置的校直机构配合上电梯导轨本体的使用,驱动电机驱动输出端通过转动杆带动丝杆旋转,使活动板通过底面连接板上开设的滑条顺着丝杆移动,并同步带动活动板位移,活动板在位移过程中将带动凹型板移动,凹型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位移传感器将对电梯导轨本体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电梯导轨本体出现位移后,凹型板停止运动且凹型板一侧与电梯导轨本体上偏移位置相对的液压缸将推动校直压板对电梯导轨本体偏移一侧位置进行挤压。进行挤压。进行挤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校直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导轨是由钢轨和连接板构成的电梯构件,分为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从截面形状分为T形,L形和空心三种形式。导轨在起导向作用的同时,承受轿厢,电梯制动时的冲击力,安全钳紧急制动时的冲击力等。这些力的大小与电梯的载货质量和速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电梯速度和载质量选配导轨。通常称轿厢导轨为主轨,对重导轨为副轨。
[0003]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电梯导轨在生产加工结束后,在运至施工场地时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导轨与导轨之间的碰撞和挤压,从而导致其产生微量的形变,而电梯导轨的安装需要保证一定的垂直度,如果不对产生微量形变的导轨进行校直,则会导致装配后的电梯导轨与电梯导轨之间的垂直度或平行度收到影响,因为一根导轨有形变,在其后面的导轨在其连接上都会在有形变的导轨的基础上产生变形,因此为了保证能够电梯导轨的垂直度,目前在工地上的导轨浇铸大多靠人工以击打或顶推的方式进行校直处理,以确保电梯在运行时的平稳性,从而导致操作起来费时费力,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及校直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包括机构壳体,所述机构壳体的顶面设有校直机构,且校直机构包括安装板、气缸、夹板、丝杆、驱动电机、活动板、凹型板、位移传感器、液压缸和校直压板,所述机构壳体的顶面前后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安装板,且气缸固定连接在气缸的外侧壁上,所述夹板固定连接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杆通过前后端的转动杆活动连接在机构壳体的壳内,且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的后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且活动板通过底面的连接板与丝杆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通过顶面两侧的滑条活动连接在机构壳体的内部顶面,且凹型板固定连接在滑条的顶面之间,所述位移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凹型板的凹口内顶面,且液压缸固定连接在凹型板的两侧,所述校直压板与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构壳体的顶面并位于校直机构之间还设有电梯导轨本体。
[0007]优选的,所述机构壳体的前后端壁上分别开设有转动孔,且机构壳体的顶面开设有一组左右对称的滑口。
[0008]优选的,所述机构壳体的顶面前后端部位固定安装有一组左右对称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夹板。
[0009]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杆,且转动杆活动安装在转动孔内,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构壳体的后端壁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后端的转动杆
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左右对称的滑条,且滑条活动安装在滑口内,所述活动板的底面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通过滑条与丝杆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凹型板以倒状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对称的滑条的顶面之间,且凹型板的凹口内顶面固定安装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液压缸固定安装在凹型板的左右两侧壁上,且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校直压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中,设置的校直机构配合上电梯导轨本体的使用,通过将电梯导轨本体放置到机构壳体的顶面后,位于电梯导轨本体前后端两侧的气缸将驱动输出端通过推动夹板将电梯导轨本体的前后端部位夹持固定在夹板之间;
[0014]与此同时,驱动电机驱动输出端通过转动杆带动丝杆旋转,使活动板通过底面连接板上开设的滑条顺着丝杆移动,并同步带动活动板位移,活动板在位移过程中将带动凹型板移动,凹型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位移传感器将对电梯导轨本体进行检测,并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电梯导轨本体出现位移后,凹型板停止运动且凹型板一侧与电梯导轨本体上偏移位置相对的液压缸将推动校直压板对电梯导轨本体偏移一侧位置进行挤压,直到位移传感器检测电梯导轨本体此处不再出现偏移,以此来完成对电梯导轨本体校直操作,从而来通过校直机构可达到对电梯导轨本体实现快速精准的校直操作,校直操作简单方便并无需人工操作,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机构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校直机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机构壳体;2、校直机构;3、电梯导轨本体;4、转动孔;5、滑口;6、安装板;7、气缸;8、夹板;9、丝杆;10、转动杆;11、驱动电机;12、活动板;13、连接板;14、滑条;15、凹型板;16、位移传感器;17、液压缸;18、校直压板;1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包括机构壳体1,机构壳体1的顶面设有校直机构2,且校直机构2包括安装板6、气缸7、夹板8、丝杆9、驱动电机11、活动板12、凹型板15、位移传感器16、液压缸17和校直压板18,机构壳体1的顶面前后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安装板6,且气缸7固定连接在气缸7的外侧壁上,夹板8固定连接在气缸7的输出端上,丝杆9通过前后端的转动杆10活动连接在机构壳体1的壳内,且驱动电机11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1的后端,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转动杆10固定连接,且活动板12通过底面的连接板13与丝杆9活动连接,活动板12通过顶面两侧的滑条14活动连接在机构壳体1的内部顶面,且凹
型板15固定连接在滑条14的顶面之间,位移传感器16固定连接在凹型板15的凹口内顶面,且液压缸17固定连接在凹型板15的两侧,校直压板18与液压缸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机构壳体1的顶面并位于校直机构2之间还设有电梯导轨本体3。
[0022]如图1

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校直机构2来方便对电梯导轨本体3进行校直处理,机构壳体1的前后端壁上分别开设有转动孔4,且机构壳体1的顶面开设有一组左右对称的滑口5,机构壳体1的顶面前后端部位固定安装有一组左右对称的安装板6,且安装板6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气缸7,气缸7的输出端上固定安装有夹板8,丝杆9的前后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转动杆10,且转动杆10活动安装在转动孔4内,驱动电机11固定安装在机构壳体1的后端壁上,且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后端的转动杆10固定安装在一起,活动板1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一组左右对称的滑条14,且滑条14活动安装在滑口5内,活动板12的底面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3,且连接板13的前端壁上开设有螺纹孔19,连接板13通过滑条14与丝杆9螺纹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包括机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壳体(1)的顶面设有校直机构(2),且校直机构(2)包括安装板(6)、气缸(7)、夹板(8)、丝杆(9)、驱动电机(11)、活动板(12)、凹型板(15)、位移传感器(16)、液压缸(17)和校直压板(18),所述机构壳体(1)的顶面前后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对称的安装板(6),且气缸(7)固定连接在气缸(7)的外侧壁上,所述夹板(8)固定连接在气缸(7)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杆(9)通过前后端的转动杆(10)活动连接在机构壳体(1)的壳内,且驱动电机(11)固定连接在机构壳体(1)的后端,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端与转动杆(10)固定连接,且活动板(12)通过底面的连接板(13)与丝杆(9)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12)通过顶面两侧的滑条(14)活动连接在机构壳体(1)的内部顶面,且凹型板(15)固定连接在滑条(14)的顶面之间,所述位移传感器(16)固定连接在凹型板(15)的凹口内顶面,且液压缸(17)固定连接在凹型板(15)的两侧,所述校直压板(18)与液压缸(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机构壳体(1)的顶面并位于校直机构(2)之间还设有电梯导轨本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轨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壳体(1)的前后端壁上分别开设有转动孔(4),且机构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杰阮武昌赵勇孙海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保利电梯导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