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43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应用在敷料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基材层,由于将基材层设置为SMMS结构,因此可以增强敷料贴主体的隔离以及过滤性能,极大程度提高对酒精以及防水的性能,保障敷料贴主体的防护效果,而通过设置内抗菌层和外抗菌层,可以使敷料贴主体具有内外双重抗菌抑菌的性能,对内可以抑制创面伤口细菌的繁殖,对外可以抑制暴露在环境中部位的细菌,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敷料贴主体的使用性能,并且通过连结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敷料层设置在基材层上,而胶粘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基材层限制在创面伤口的位置,并使其不会与创面伤口接触,从而避免在敷贴后取下而导致粘连创面伤口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


[0001]本技术属于敷料贴
,特别涉及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

技术介绍

[0002]敷料贴是类似创口贴的一种医疗产品,常用耗材,用于不同伤口的清创包扎,利于伤口愈合。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21736631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敷料贴,从下到上依次设有胶布、敷料垫、透气膜和可分离的保护层;敷料垫的上表面复合有冻干粉;胶布设有透气孔,选用复合有冻干粉的敷料垫,冻干粉不含水分不易染杂菌,稳定活性成分;胶布设有的透气孔以及设有透气膜能提高敷料贴的透气性,使得敷料贴柔软舒适,降低过敏反应。
[0004]而现有的常规用于创面伤口的敷料贴是由医用非织造布和高分子复合吸水纸为原材料,即表层为医用非织造布,在较长时间的持续覆盖伤口后,移除或更换时会发生粘连伤口的现象,从而造成创面伤口的二次损伤,降低了敷料贴的使用性能,且透气性以及拒水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其优点是通过设置基材层,由于将基材层设置为SMMS结构,因此可以增强敷料贴主体的隔离以及过滤性能,极大程度提高对酒精以及防水的性能,保障敷料贴主体的防护效果,而通过设置内抗菌层和外抗菌层,可以使敷料贴主体具有内外双重抗菌抑菌的性能,对内可以抑制创面伤口细菌的繁殖,对外可以抑制暴露在环境中部位的细菌,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敷料贴主体的使用性能,并且通过连结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敷料层设置在基材层上,而胶粘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基材层限制在创面伤口的位置,并使其不会与创面伤口接触,从而避免在敷贴后取下而导致粘连创面伤口的情况,而通过设置的防护层,可以对胶粘层进行防护,避免在未使用时,导致胶粘层失去连结能力。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包括敷料贴主体,所述敷料贴主体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顶部设置有连结层,所述连结层的顶部设置有内抗菌层,所述内抗菌层的顶部设置有敷料层,所述基材层的底部设置有外抗菌层,所述基材层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层。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基材层,由于将基材层设置为SMMS结构,因此可以增强敷料贴主体的隔离以及过滤性能,极大程度提高对酒精以及防水的性能,保障敷料贴主体的防护效果,而通过设置内抗菌层和外抗菌层,可以使敷料贴主体具有内外双重抗菌抑菌的性能,对内可以抑制创面伤口细菌的繁殖,对外可以抑制暴露在环境中部位的细菌,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敷料贴主体的使用性能,并且通过连结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敷料层设
置在基材层上,而胶粘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基材层限制在创面伤口的位置,并使其不会与创面伤口接触,从而避免在敷贴后取下而导致粘连创面伤口的情况,而通过设置的防护层,可以对胶粘层进行防护,避免在未使用时,导致胶粘层失去连结能力。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材层包括外表面层,所述外表面层的顶部设置有一级隔离层,所述一级隔离层的顶部设置有二级隔离层,所述二级隔离层的顶部设置有内表面层。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外表面层、一级隔离层、二级隔离层和内表面层构成的基材层,可以使得将基材层设置为SMMS结构,因此可以增强敷料贴主体的隔离以及过滤性能,极大程度提高对酒精以及防水的性能,保障敷料贴主体的防护效果。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结层为医用压敏胶,所述敷料层通过连结层粘接在内表面层的顶部。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医用压敏胶构成的连结层,可以便于将敷料层设置在基材层上。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表面层和内表面层均为纺粘无纺布制成,所述一级隔离层和二级隔离层均为熔喷无纺布制成。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表面层和内表面层均为纺粘无纺布制成,以及一级隔离层和二级隔离层均为熔喷无纺布制成,能够增强敷料贴主体的隔离以及过滤性能,极大程度提高对酒精以及防水的性能,保障敷料贴主体的防护效果。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抗菌层和外抗菌层均为纳米级银离子抗菌剂,且分别均与涂覆在内表面层的顶部和外表面层的底部。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米级银离子抗菌剂构成的内抗菌层和外抗菌层,可以使敷料贴主体具有内外双重抗菌抑菌的性能,对内可以抑制创面伤口细菌的繁殖,对外可以抑制暴露在环境中部位的细菌,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敷料贴主体的使用性能。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粘层为医用无毒丙烯酸涂层,且分别设置在基材层顶部的两侧。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胶粘层为医用无毒丙烯酸涂层,可以便于将基材层限制在创面伤口的位置,并使其不会与创面伤口接触,从而避免在敷贴后取下而导致粘连创面伤口的情况。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层为离型纸,且粘接在胶粘层的顶部。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层为离型纸,且粘接在胶粘层的顶部,可以对胶粘层进行防护,避免在未使用时,导致胶粘层失去连结能力。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通过设置内抗菌层和外抗菌层,可以使敷料贴主体具有内外双重抗菌抑菌的性能,对内可以抑制创面伤口细菌的繁殖,对外可以抑制暴露在环境中部位的细菌,从而进一步的提升了敷料贴主体的使用性能,并且通过连结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敷料层设置在基材层上,而胶粘层的设置,可以便于将基材层限制在创面伤口的位置,并使其不会与创面伤口接触,从而避免在敷贴后取下而导致粘连创面伤口的情况,而通过设置的防护层,可以对胶粘层进行防护,避免在未使用时,导致胶粘层失去连结能力;
[0022]2、通过设置基材层,由于将基材层设置为SMMS结构,因此可以增强敷料贴主体的
隔离以及过滤性能,极大程度提高对酒精以及防水的性能,保障敷料贴主体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基材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敷料贴分解示意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基材层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敷料贴主体;2、基材层;201、外表面层;202、一级隔离层;203、二级隔离层;204、内表面层;3、连结层;4、内抗菌层;5、敷料层;6、外抗菌层;7、防护层;8、胶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参考图1

3,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包括敷料贴主体1,敷料贴主体1包括基材层2,基材层2的顶部设置有连结层3,连结层3的顶部设置有内抗菌层4,内抗菌层4的顶部设置有敷料层5,基材层2的底部设置有外抗菌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包括敷料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贴主体(1)包括基材层(2),所述基材层(2)的顶部设置有连结层(3),所述连结层(3)的顶部设置有内抗菌层(4),所述内抗菌层(4)的顶部设置有敷料层(5),所述基材层(2)的底部设置有外抗菌层(6),所述基材层(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胶粘层(8),所述胶粘层(8)的顶部设置有防护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2)包括外表面层(201),所述外表面层(201)的顶部设置有一级隔离层(202),所述一级隔离层(202)的顶部设置有二级隔离层(203),所述二级隔离层(203)的顶部设置有内表面层(2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粘连创面伤口的敷料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层(3)为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霞徐长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竹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