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常安专利>正文

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08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在棉花始花期用8~12cm长24号细铁丝距离地面30cm第一果枝下端的主茎部位,进行环嵌深达韧皮部,逐渐形成瘤状愈伤组织,限制有机物养分过多的运往根部,并结合抹赘芽,打顶和摘果枝群尖等措施,促进营养输向蕾铃,以减少有机营养消耗,进而促进蕾铃发育,降低脱落,可增加结铃数和铃重,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棉花环嵌法技术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增产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属于农业棉花栽培领域.
技术介绍
棉花生产中蕾铃脱落问题是当前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之一,蕾 铃脱落率在生产中仍有50%左右,高的达7(F。,严重抑制了棉花产量的提高。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的外在因素有干旱、光照不足、病虫害、强风或开花遇 雨影响胚株受精等;营养体与生殖体的营养失调是造成棉花蕾铃脱落的内在因 素,在大田中这种失调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于土质瘦、肥水不足,导致棉花 植株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产量很低,使幼铃得不到足够的养料而大量脱落。 另一种失调是水分和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枝叶发生徒长,光合产物大量 消耗在营养生长上,花果得不到足够的养分,使得植株前期花果大量脱落。目前,在促进蕾铃发育,降低脱落的研究上,大部分采用叶面喷试剂法。即 在棉花生长一定时期时喷洒供棉花吸取的营养物质,此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 效果,但增加了棉花栽培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棉花控长、保铃、增 产的新技术。棉花蕾铃脱落主要原因 一是内在生理营养分布不平衡,二是外界机械损 伤。以内因为依据,按有效养分输送的规律,保证果枝有充足的养分,采用环 嵌法,结合传统的田间管理措施,控制有效养分消耗,将养分集中输向蕾铃库, 促进寧铃生长发育,增加结铃数和铃重,降低脱落率,从而使棉花高产。棉花 根系和茎尖吸收养分占优势,为了使蕾铃代谢库抢占有效养分,于见花期在第 一果枝下端的主茎部位,距离地面约30cm处,用8 12cm长的24号细铁丝进 行环嵌,深达韧皮部,逐渐形成瘤状愈伤组织,限制有机物过多的运往根部, 并结合抹赘芽,打顶和摘果枝群尖等措施,使养分集中运送到蕾铃库,保证蕾 铃有充足的养分。主要实施步骤:一是选择好环嵌时期,选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矛盾突出的 盛蕾初花期(6月下旬至7月初);二是选择好环嵌的植株,应选择生长健壮的 棉株或旺株,通过环嵌削弱其营养生长,促进营养中心的转移,达到增蕾保铃 减少脱落的目的;三是采取正确的环嵌技术,选择距地面约30厘米,在第一果 枝下部的主茎上用8 12cm长24号细铁丝环绕主茎1 2周,扭紧使其嵌入主 茎表皮,深达韧皮部逐渐形成瘤状愈伤组织,限制有机物过多的运往根部,松紧适宜。若过松则起不到环嵌截流、控制营养生长的效果;四是做好环嵌后的 栽培管理,环嵌后的栽培管理与常规栽培技术相同,在环嵌后15 20天应进行 一次检査,观察棉株生长情况。 实施例选用品种为泗优3号,播种日期为2008年4月20日,5月25日定植,行 距平均为60cm,宽行70cm,窄行50cm,三角形栽植以利通风透光。7月10日 初花期(开花10%左右)在第一果枝下端距离地面约30cm的主茎上用8 12cm 长24号细铁丝环绕主茎2周,扭紧使其嵌入主茎表皮,深达韧皮部逐渐形成瘤 状愈伤组织,限制有机物过多的运往根部,松紧适宜。田间管理按常规的肥水管理方法进行。6月中、下旬抹赘芽、去叶枝,8月 上旬摘顶尖和果枝群尖,防止养料消耗,8月中、下旬见絮期打老叶以利通风透 光。在生长期间采取以科学用药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消除杂草,防治虫病害, 11月6日拔秆收花。本实施例实验结果详见表1、表2。表l环嵌法对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由表l、表2可知环嵌法增产效果明显。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较,采用环嵌技术 栽培的棉花,蕾铃脱落平均下降12%,皮棉单产增长30%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棉花植株第一果枝见花时,实施环嵌技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实施环嵌的方法为用8 12cm长24号细铁丝环绕主茎l 2周,扭紧并使其嵌入主茎表皮,深达韧皮部逐渐形成瘤状愈伤组织,限制有机物过多的运往根部, 松紧适宜。3. 采用环嵌技术可减少棉花蕾铃脱落,提高成铃率(尤其是提高前期成铃 率),增加单铃重,提高产量,并控制或防止徒长,提早成熟。全文摘要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在棉花始花期用8~12cm长24号细铁丝距离地面30cm第一果枝下端的主茎部位,进行环嵌深达韧皮部,逐渐形成瘤状愈伤组织,限制有机物养分过多的运往根部,并结合抹赘芽,打顶和摘果枝群尖等措施,促进营养输向蕾铃,以减少有机营养消耗,进而促进蕾铃发育,降低脱落,可增加结铃数和铃重,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棉花环嵌法技术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增产效果显著。文档编号A01G1/00GK101627693SQ200910144439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彭常安, 明毅强 申请人:彭常安;明毅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棉花环嵌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棉花植株第一果枝见花时,实施环嵌技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常安明毅强
申请(专利权)人:彭常安明毅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