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03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生儿护理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通过支撑杆连接有护理箱,所述护理箱的两侧内壁对称连接有收纳箱,两个所述收纳箱的内侧中部均贯穿连接有导向套,且所述导向套贯穿于护理箱的侧面,所述导向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收纳箱内侧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侧调节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侧调节板和端部调节板,能够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和姿势进行调节,完成对新生儿的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姿势进行限定和保护,操作简便,提高了适用性,能够收纳侧调节板,减少占用空间,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生儿护理器械
,具体为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建议1岁以内的新生儿应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姿势交替睡,每天不要固定一个姿势,但是,新生儿并没有自主控制能力,市面上很少有专门辅助看护人员来调节新生儿体位的装置,需要看护人员付出很大的精力才能帮助新生儿去实现体位的变换,如申请号为202021151401.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通过腿板、柔性垫层、枕垫、充气气囊、侧限位板和螺柱的设置,解决了上述新生儿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姿势交替睡的问题,但是其结构不够完善,采用充气气囊,不方便充放气,也容易破裂损坏,侧限位板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垫板上,安装不够方便,拆卸后不方便收纳,容易丢失,也不能根据新生儿的体型进行调节,降低了适用性。
[0003]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通过设置的侧调节板和端部调节板,能够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和姿势进行调节,完成对新生儿的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姿势进行限定和保护,操作简便,提高了适用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四角通过支撑杆连接有护理箱,所述护理箱的内侧底面粘接有柔性垫层,所述柔性垫层的顶面一侧连接有枕垫,所述护理箱的两侧内壁对称连接有收纳箱,两个所述收纳箱的内侧中部均贯穿连接有导向套,且所述导向套贯穿于护理箱的侧面,所述导向套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靠近收纳箱内侧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侧调节板,所述侧调节板的两侧滑动连接在收纳箱的内侧,且所述侧调节板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柔性垫层的顶面,所述护理箱远离枕垫的一端内侧对称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外侧均滑动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之间连接有端部调节板,且所述端部调节板垂直于柔性垫层的顶面,所述导向套位于护理箱外侧的顶部和滑套的顶部分别贯穿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的端部分别压紧在活动杆和滑轨的表面。
[0007]优选的,所述护理箱的顶部和收纳箱的侧面均设为敞口结构,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安装有移动轮。
[0008]优选的,所述导向套设为矩形管的结构,且所述活动杆和连接杆均设为与导向套相匹配的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和连接杆的端部均设有连接耳,且所述连接耳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靠近侧调节板的一端外侧滑动套接有加固套。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导向套和加固套的长度之和,所述活动杆远
离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把手。
[0011]优选的,所述侧调节板和端部调节板的侧面均连接有防护垫,且所述防护垫靠近于柔性垫层的一侧。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在护理箱两侧设置的收纳箱,以及在收纳箱内侧设置的可调节的侧调节板,在使用时,通过向护理箱内侧移动活动杆,可以调节两个侧调节板的距离,能够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和姿势进行调节,完成对新生儿的姿势两侧进行限定和保护,通过设置的端部调节板,当对新生儿采取俯卧姿势时,还可以在护理箱内侧调整端部调节板到枕垫的距离,能够对俯卧姿势的新生儿的臀部进行限定和保护,操作简便,提高了适用性;
[0014](2)、不使用时,可以将侧调节板收纳在收纳箱内,将活动杆移动到护理箱外侧并转动放置在护理箱的下侧,减少占用空间,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侧调节板在护理箱内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端部调节板在护理箱内的截面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护理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活动杆收纳在护理箱一侧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11、支撑杆;12、移动轮;2、护理箱;21、滑轨;22、滑套;3、柔性垫层;31、枕垫;4、收纳箱;41、导向套;42、活动杆;421、转轴;422、把手;43、连接杆;44、连接耳;45、加固套;5、侧调节板;6、端部调节板;7、第一紧固螺栓;8、第二紧固螺栓;9、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2]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四角通过支撑杆11连接有护理箱2,护理箱2的内侧底面粘接有柔性垫层3,柔性垫层3的顶面一侧连接有枕垫31,柔性垫层3和枕垫31采用魔术贴粘接的方式连接,方便拆卸清洗或更换,护理箱2的两侧内壁对称连接有收纳箱4,两个收纳箱4的内侧中部均贯穿连接有导向套41,且导向套41贯穿于护理箱2的侧面,导向套4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杆42,活动杆42靠近收纳箱4内侧的一端通过转轴421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3,连接杆43的端部连接有侧调节板5,侧调节板5的两侧滑动连接在收纳箱4的内侧,且侧调节板5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柔性垫层3的顶面,护理箱2远离枕垫31的一端内侧对称连接有滑轨21,滑轨21的外侧均滑动套接有滑套22,两个滑套22之间连接有端部调节板6,且端部调节板6垂直于柔性垫层3的顶面,导向套41位于护理箱2外侧的顶部和滑套22的顶部分别贯穿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7
和第二紧固螺栓8,且第一紧固螺栓7和第二紧固螺栓8的端部分别压紧在活动杆42和滑轨21的表面。
[0023]需要说明的是,护理箱2的顶部和收纳箱4的侧面均设为敞口结构,底板1的底部四角安装有移动轮12,移动轮12采用带有脚刹的万向轮,便于移动和固定。
[0024]在本实施方案中:在使用时,当对新生儿采取仰卧或侧卧姿势时,将新生儿按照相应姿势放置在柔性垫层3上,头部放置在枕垫31上,向上转动活动杆42,使其能够滑动通过导向套41,然后向护理箱2内侧移动活动杆42,调节两个侧调节板5的距离,能够根据新生儿的体型和姿势进行调节,然后拧紧第一紧固螺栓7将活动杆42固定,从而对新生儿的姿势两侧进行限定和保护,当对新生儿采取俯卧姿势时,通过上述方式,将两个侧调节板5限定新生儿的两侧,然后在护理箱2内侧调整端部调节板6到枕垫31的距离,然后拧紧第二紧固螺栓8将端部调节板6固定,从而对俯卧姿势的新生儿的臀部进行限定和保护,操作简便,不使用时,能够将侧调节板5收纳在收纳箱4内,将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四角通过支撑杆(11)连接有护理箱(2),所述护理箱(2)的内侧底面粘接有柔性垫层(3),所述柔性垫层(3)的顶面一侧连接有枕垫(31),所述护理箱(2)的两侧内壁对称连接有收纳箱(4),两个所述收纳箱(4)的内侧中部均贯穿连接有导向套(41),且所述导向套(41)贯穿于护理箱(2)的侧面,所述导向套(4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杆(42),所述活动杆(42)靠近收纳箱(4)内侧的一端通过转轴(421)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3),所述连接杆(43)的端部连接有侧调节板(5),所述侧调节板(5)的两侧滑动连接在收纳箱(4)的内侧,且所述侧调节板(5)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柔性垫层(3)的顶面,所述护理箱(2)远离枕垫(31)的一端内侧对称连接有滑轨(21),所述滑轨(21)的外侧均滑动套接有滑套(22),两个所述滑套(22)之间连接有端部调节板(6),且所述端部调节板(6)垂直于柔性垫层(3)的顶面,所述导向套(41)位于护理箱(2)外侧的顶部和滑套(22)的顶部分别贯穿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栓(7)和第二紧固螺栓(8),且所述第一紧固螺栓(7)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仰锦锦丁玲莉余艮珍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