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02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可以避免盾构隧道上浮变形从而引起管片破坏、结构渗漏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盾构隧道、隧道加固区、土层加固区、侧面隔离桩、中间抗拔桩、预制装配体、临时配重块和现浇隧道结构;隧道加固区包围住盾构隧道,土层加固区位于盾构隧道的上方;侧面隔离桩设置于隧道加固区的两侧;中间抗拔桩设置于隧道加固区中,其上部延伸进土层加固区;土层加固区设置有开挖区,预制装配体设置在开挖区中,并与中间抗拔桩固定;临时配重块安装在预制装配体内;现浇隧道结构与预制装配体相互连接。现浇隧道结构与预制装配体相互连接。现浇隧道结构与预制装配体相互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道路及轨道交通盾构隧道施工越来越普遍,未来对既有盾构隧道进行保护,往往会对盾构隧道设置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限制或严禁进行大规模建设。但随着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不可避免的将涉及到既有盾构隧道上部进行工程建设的情况,特别是在既有运营盾构隧道上部修建新隧道时,利用常规方法对盾构隧道上部进行开挖卸载时,往往由于基坑施工的时间空间效应,由于卸载面积过大及卸载时间过长,均会导致盾构隧道上浮变形,从而引起管片破坏、结构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盾构隧道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可以避免盾构隧道上浮变形从而引起管片破坏、结构渗漏等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包括盾构隧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隧道加固区、土层加固区、侧面隔离桩、中间抗拔桩、预制装配体、临时配重块和现浇隧道结构;隧道加固区包围住盾构隧道,土层加固区位于盾构隧道的上方;侧面隔离桩设置于隧道加固区的两侧;中间抗拔桩设置于隧道加固区中,其上部延伸进土层加固区;土层加固区设置有开挖区,预制装配体设置在开挖区中,并与中间抗拔桩固定;临时配重块安装在预制装配体内;现浇隧道结构与预制装配体相互连接。
[0005]本技术所述的预制装配体由多个装配块构成,这些装配块相互连接固结。
[0006]本技术所述的装配块上设置有承插榫卯构件。
[0007]本技术位于中间抗拔桩上方的装配块的底部预留有孔洞,中间抗拔桩插入孔洞中后与装配块相互连接固定。
[0008]本技术所述的临时配重块为混凝土块或金属块。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0]1、利用加固体一方面对隧道进行加固,减少隧道变形;另一方面对土体性质进行改良,提高土体自立性,方便施工开挖,克服了盾构隧道上部无法施工支护桩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放坡施工时土坡滑塌风险。
[0011]2、利用预制装配体,快速进行上部隧道结构施工,大大减少盾构隧道上部隧道基坑开挖面积及暴露时间。同时利用临时配重块,对已建装配式隧道结构进行即时反压,有效避免盾构隧道上部开挖卸载产生的变形风险。
[0012]3、不对盾构隧道本身进行施工操作,避免了上部隧道结构施工对盾构隧道的运营功能造成影响,避免盾构隧道上浮变形从而引起管片破坏、结构渗漏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施工了隧道加固区和土层加固区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施工了预制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8]本技术实施例包括隧道加固区1.1、土层加固区1.2、盾构隧道2、侧面隔离桩3.1、中间抗拔桩3.2、预制装配体4、临时配重块5和现浇隧道结构6。
[0019]利用相关搅拌或旋喷加固设备对盾构隧道2周边及上部待开挖土体进行加固,分别形成隧道加固区1.1和土层加固区1.2,隧道加固区1.1包围住盾构隧道2,土层加固区1.2位于盾构隧道2的上方。
[0020]侧面隔离桩3.1设置于隧道加固区1.1的两侧,侧面隔离桩3.1自身可具备隔离功能,同时也可兼做后期抗浮或减沉。中间抗拔桩3.2设置于隧道加固区1.1中,其上部延伸进土层加固区1.2。
[0021]对土层加固区1.2进行分区分块,逐块放坡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形成开挖区1.3。
[0022]预制装配体4设置在开挖区1.3中。预制装配体4由多个装配块4.1构成,这些装配块4.1逐个调运并利用承插榫卯构件及预埋的钢板或钢筋相互连接固结。位于中间抗拔桩3.2上方的装配块4.1的底部预留有孔洞,中间抗拔桩3.2插入孔洞中后与装配块4.1与相互连接固定,并浇筑混凝土。装配块4.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为方便运输、安装,一般尺寸不大,且装配块4.1上设置承插榫卯构件,并预埋钢板或钢筋,以便两个装配块4.1之间相互连接。
[0023]临时配重块5安装在预制装配体4内。临时配重块5可为混凝土块或金属块,一般应具有较大的重度,以便进行临时压重。
[0024]现浇隧道结构6与预制装配体4相互连接构成后续新隧道的主体。原隧道影响范围内用预制装配体4,影响范围以外用现浇隧道结构6。
[0025]本实施例的施工步骤如下:
[0026]第一步:利用相关搅拌或旋喷加固设备对盾构隧道2周边及上部待开挖土体进行加固,分别形成隧道加固区1.1、土层加固区1.2;利用相关钻孔设备对已经布置完成的灌注桩3进行施工,形成侧面隔离桩3.1和中间抗拔桩3.2;
[0027]第二步:对盾构隧道2上部的土层加固区1.2进行分区分块,逐块放坡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形成开挖区1.3;调运安装已备好的预制装配体4并在其内部设置临时配重块5;
[0028]第三步:土层加固区1.2逐块开挖,装配块4.1逐个调运并利用承插榫卯构件及预埋的钢板或钢筋相互连接固结,并在内部设置临时配重块5,对施工完成的区段,及时进行上覆土施工,并逐步撤除临时配重块5至下一区段;对于有中间抗拔桩3.2位置,采用装配块4.1底板预留有的孔洞,与中间抗拔桩3.2相互连接固定,并浇筑混凝土;
[0029]第四步:对盾构隧道2上部影响范围内的预制装配体4全部施工完毕后,对侧面隔
离桩3.1以外的现浇隧道结构6进行施工,并凿除侧面隔离桩3.1上部,将现浇隧道结构6与预制装配体4相互连接,完成上覆土后,进行隧道内部设备安装及装修,直至隧道施工完成。
[0030]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营盾构隧道上部隧道结构,包括盾构隧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隧道加固区、土层加固区、侧面隔离桩、中间抗拔桩、预制装配体、临时配重块和现浇隧道结构;隧道加固区包围住盾构隧道,土层加固区位于盾构隧道的上方;侧面隔离桩设置于隧道加固区的两侧;中间抗拔桩设置于隧道加固区中,其上部延伸进土层加固区;土层加固区设置有开挖区,预制装配体设置在开挖区中,并与中间抗拔桩固定;临时配重块安装在预制装配体内;现浇隧道结构与预制装配体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友生史锴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