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93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1
本申请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涉及脑电图检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脑电图检查椅方法,在支撑下巴后,支撑结构通过绑带、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的设计,捆绑在患者头部,同时采用水平弯折调节组件进行连接,通过水平弯折调节组件内的多段可翻转转动的折叠子杆,随患者移动,一起进行水平方位前后左右位置的自动改变,进行改变支撑位置,便于检查时水平面任意支撑位置的改变,满足不同的支撑需求,同时其调节无需人工手动进行实现,仅通过患者自身的移动实现调节,使用方便;通过给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动,实现快速制动,进行固定调节位置。固定调节位置。固定调节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


[0001]本申请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涉及脑电图检测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脑电图是神经内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方式,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式等两种,主要是用来检查脑血管神经疾病的,如癫痫、脑肿瘤、脑外伤等,此外对精神疾病也具有辅助诊断的作用,如可以用来脑电分析抑郁症儿;在进行脑电图检查时,患者常通过检查椅,提供辅助检查。
[0003]早期缺少针对脑电图检测的专用椅,因此患者都坐在普通座椅上,普通座椅无法良好辅助医生进行相应检查,容易造成患者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为此,申请号202121120380.4的技术专利《一种新型脑电图检查座椅》给出了解决方案,记载如下:包括座椅本体,腰部支撑垫,头部支撑器,支架,把手,胸前支撑器和下颚支撑器,其中:腰部支撑垫设置在座椅本体靠背表面的中间;所述头部支撑器通过固定板设置在座椅本体靠背顶端的中间。本技术头部支撑器,胸前支撑器和下颚支撑器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够良好的辅助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能够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舒适度,同时能够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固定,减轻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0004]经过对上述技术文献分析可以知道,虽然其能够为患者头部提供支撑,减少患者检查过程中的疲劳度,但是其也存在如下缺点:在对患者头部支撑后,不易调节支撑水平位置,不易满足患者不同坐立位置下的头部支撑作用;即存在不易在患者长期保持固定坐立位置检查的情况下,进行移动改变坐立位置时,支撑位置无法进行自动相应的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脑电图检查椅,在支撑下巴后,支撑结构通过绑带、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的设计,捆绑在患者头部,同时采用水平弯折调节组件进行连接,通过水平弯折调节组件内的多段可翻转转动的折叠子杆,随患者移动,一起进行水平方位前后左右位置的自动改变,进行改变支撑位置,便于检查时水平面任意支撑位置的改变,满足不同的支撑需求,同时其调节无需人工手动进行实现,仅通过患者自身的移动实现调节,使用方便;通过给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驱动,实现快速制动,进行固定调节位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首先将背垫前方的结构打开,取消前方的阻挡,避免影响患者坐立,通过解开搭扣锁,然后通过双手分别握持两个下巴支撑座,通过扳动两个下巴支撑座,使两个下巴支撑座分离张开,从而使插块与插孔分离,两个下巴支撑座之间产生了间距,具体通过伸缩板件的伸缩作用,扳开下巴支撑座,在扳开移动时,活动板随下巴支撑座一起移动,从而使得插条与导槽产生相对移动,使得插条伸入到导槽中的量得到改变,实现伸缩,同时压缩第一螺旋弹簧,产生复位的压缩弹力,通过使两个下巴支撑座之间产生了间距后,接着通过固定座与
翻转座的转动铰接设计,实现翻转,使得翻转座、伸缩板件以及下巴支撑座一起进行转动,具体向下翻转90
°
,从水平状态翻转成竖直状态,从而取消了阻挡;接着患者坐立在座垫上,坐立后,通过翻转操作,使下巴支撑座复位,同时在翻转时,需要施加力,使伸缩板件处于收缩状态,翻转成水平状态后,横向上缓慢放松,通过第一螺旋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两个下巴支撑座相互靠近,直至插块插入至插孔中,接着锁上搭扣锁,使得为患者提供下巴支撑的结构位于患者前方;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进行水平高度的调节,用于适用于患者不同高度的支撑需求,高度调节时,通过转动调节旋钮,使两个蜗杆以及连接轴一起进行转动,通过蜗杆与蜗轮之间的啮合传动,使得两个螺杆一起进行同步转动,螺杆与螺母之间进行拧螺纹,配合导向块与导向槽的竖向导向作用,实现了竖向上的驱动,实现了高度的调节,从而使支撑下巴的结构调节到不同水平高度;调节高度后,其中电磁铁初始状态为断电状态,圆管内的结构状态,圆环座内圈不受到挤压,受到摩擦制动,两个相邻的折叠子杆之间相对转动,水平弯折调节组件由若干个折叠子杆铰接构成,通过多段之间的铰接翻转,实现下巴支撑座在水平面前后左右的位置调节,使下巴支撑座上的软垫移动到患者下巴下方,进行支撑接触,接着通过绑带包在患者头部,通过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进行粘接固定;通过上述操作提供了下巴支撑的作用,避免长期检查,造成患者劳累,其在支撑后,电磁铁未通电状态下,患者进行调整坐姿,坐立位置,避免长时间久坐同一位置,造成不适,相应的通过捆绑后,头部带动下巴支撑座移动,通过折叠子杆的铰接作用,自动适用调整支撑位置;调节支撑位置后,医务人员通过控制盒控制电磁铁通电,进行限位制动;电磁铁通电后,对铁环进行磁吸,使得铁环和圆台环一起下行,同时拉伸第三弹簧,产生复位的弹力,圆台环下行时,通过其上下粗细不同的设计,其下行过程中,为压柱的圆球端面提供逐渐增粗的挤压作用,使得压柱压紧至圆环座内圈上,同时压缩第二螺旋弹簧,产生复位的弹力,通过挤压,提高了摩擦,实现制动,完成调节后的限位;再次进行调节位置时,使电磁铁断电,通过第三螺旋弹簧的弹力驱动,使圆台环上行复位,通过第二螺旋弹簧的弹力,使得压柱复位,取消挤压圆环座,取消制动,患者继续移动调节坐立位置,同步进行下巴支撑位置的调节。
[0007]上述的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所述脑电图检查椅包括椅座和座架;所述椅座的底部呈环形阵列安装有若干个脚轮,所述椅座的顶部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竖向的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座架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座架的顶部表面固定铺设有一层座垫;所述座架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件,所述连接板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背架,所述背架表面上固定铺设有一层背垫;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第一、本专利技术可为患者下巴头部提供支撑的作用,降低检查过程中的疲劳度外,其还可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进行水平高度的调节,通过转动调节旋钮,使两个蜗杆以及连接轴一起进行转动,通过蜗杆与蜗轮之间的啮合传动,使得两个螺杆一起进行同步转动,螺杆与螺母之间进行拧螺纹,配合导向块与导向槽的竖向导向作用,实现了竖向上的驱动,实现了高度的调节,从而使支撑下巴的结构调节到不同水平高度,用于适用于患者不同高度的支
撑需求;第二、在为下巴提供支撑后,支撑的结构通过绑带、勾面魔术贴和毛面魔术贴的设计,可捆绑在患者头部,同时采用水平弯折调节组件进行连接,通过水平弯折调节组件内的多段可翻转转动的折叠子杆,可随患者移动,一起进行水平方位前后左右位置的自动改变,进行改变支撑位置,便于满足检查时,水平位置上,任意支撑位置的改变,满足不同的支撑需求,同时其调节无需人工手动进行实现,其通过患者自身的移动实现调节,使用方便;第三、本专利技术具有快速锁定、制动的设计,在调节后,可通过电磁铁的通电,快速进行制动,进行调节位置后的制动。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升降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巴支撑座上方以及两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巴支撑座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槽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两个折叠子杆连接状态下外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圆管外部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电图检查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首先将背垫(8)前方的结构打开,取消前方的阻挡,避免影响患者坐立,通过解开搭扣锁(30),然后通过双手分别握持两个下巴支撑座(20),通过扳动两个下巴支撑座(20),使两个下巴支撑座(20)分离张开,从而使插块与插孔分离,两个下巴支撑座(20)之间产生了间距,具体通过伸缩板件的伸缩作用,扳开下巴支撑座(20),在扳开移动时,活动板(19)随下巴支撑座(20)一起移动,从而使得插条(18)与导槽(37)产生相对移动,使得插条(18)伸入到导槽(37)中的量得到改变,实现伸缩,同时压缩第一螺旋弹簧(38),产生复位的压缩弹力,通过使两个下巴支撑座(20)之间产生了间距后,接着通过固定座(16)与翻转座(17)的转动铰接设计,实现翻转,使得翻转座(17)、伸缩板件以及下巴支撑座(20)一起进行转动,具体向下翻转90
°
,从水平状态翻转成竖直状态,从而取消了阻挡;接着患者坐立在座垫(5)上,坐立后,通过翻转操作,使下巴支撑座(20)复位,同时在翻转时,需要施加力,使伸缩板件处于收缩状态,翻转成水平状态后,横向上缓慢放松,通过第一螺旋弹簧(38)的弹力作用,使得两个下巴支撑座(20)相互靠近,直至插块插入至插孔中,接着锁上搭扣锁(30),使得为患者提供下巴支撑的结构位于患者前方;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进行水平高度的调节,用于适用于患者不同高度的支撑需求,高度调节时,通过转动调节旋钮(13),使两个蜗杆(25)以及连接轴(26)一起进行转动,通过蜗杆(25)与蜗轮(24)之间的啮合传动,使得两个螺杆(23)一起进行同步转动,螺杆(23)与螺母(22)之间进行拧螺纹,配合导向块(12)与导向槽(11)的竖向导向作用,实现了竖向上的驱动,实现了高度的调节,从而使支撑下巴的结构调节到不同水平高度;调节高度后,其中电磁铁(46)初始状态为断电状态,圆管(33)内的结构状态,圆环座(41)内圈不受到挤压,受到摩擦制动,两个相邻的折叠子杆(14)之间相对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烟桥孙烁勋高嘉隆牛诗童林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