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692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主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磁铁,主体设有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通过工装设有磁铁,使工装与接线排接触良好,提高整机熵检测试稳定性和精准性,降低电气安全隐患,且工装可单手操作,可实现简单快速对接配合,降低人工接线强度,消除人工接错线导致发生的电气安全问题,可保证机组电气安全检测时不会出现接触不良、打火等异常现象,确保商用空调器外机熵检测试正常进行。通过设有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且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可解决接线排螺钉的高度差及单弹簧异常导致的接触打火异常。度差及单弹簧异常导致的接触打火异常。度差及单弹簧异常导致的接触打火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生产
,特别是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外机在进行熵检测试前需要对其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分别检测机组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泄漏电流、耐压等四项电气安全参数,来监控产品电气安全性能。
[0003]商用空调外机比家用空调外机电气安全要求更高,接触不良或人工接错将导致主控元器件烧坏,严重则烧坏空调压缩机控制线圈,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商用外机熵检测试(即运转测试)检测时间较长,空调机组需要持续对被测机组进行传输数据,若其中一线接触不良导致数据丢失,空调的产品检测质量将失效。
[0004]商用空调现场考虑到电气安全检测需要稳定接触,人工将输入电源线U型叉接片与接线排螺钉紧固,生产线上效率较低,并且人工接线存在电气安全隐患;而传统的上电工装接线效率不理想,通讯传输数据不稳定,且实际生产中,上电工装中单弹簧频繁抗压造成单弹簧异常进而导致接触打火异常,日常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旨在解决传统的上电工装与接线排接触不良导致数据丢失和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上电工装中单弹簧频繁抗压造成单弹簧异常进而导致接触打火异常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接线排相吸的磁铁,所述主体设有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所述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组件A包括定位柱A、弹簧A和动铜柱A,所述导电组件B包括定位柱B、弹簧B和动铜柱B,所述定位柱A和定位柱B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动铜柱A穿设于定位柱A内并通过弹簧A与定位柱A滑动连接,所述动铜柱B穿设于定位柱B内并通过弹簧B与定位柱B滑动连接,从而使动铜柱A和动铜柱B之间实现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铜柱A为凸台结构,所述弹簧A位于凸台结构的肩部和定位柱A之间,所述动铜柱A通过弹簧A与定位柱A可伸缩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组件A还包括弯铜片和轴用弹性挡圈A,所述动铜柱A与弯铜片连接,所述动铜柱A的凸出部穿设于定位柱A和弯铜片并与轴用弹性挡圈A连接,通过轴用弹性挡圈A防止动铜柱A脱离弯铜片和定位柱A。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铜柱B包括滑动部和用于与接线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滑动部穿设于定位柱B中并通过弹簧B与定位柱B滑动连接;所述导电组件B还包括轴用弹性挡圈B,所述轴用弹性挡圈B位于滑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通过轴用弹性挡圈B防止动铜柱B脱离定位柱B。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铁的外表面贴合有绒布。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上盖,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所述上盖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弯铜片安装槽、第一定位柱A安装槽、第一接通槽和第一定位柱B安装槽;所述第二主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弯铜片安装槽、第二定位柱A安装槽、第二接通槽和第二定位柱B安装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弯铜片安装于第一弯铜片安装槽和第二弯铜片安装槽之间,所述定位柱A安装于第一定位柱A安装槽和第二定位柱A安装槽之间;所述定位柱B安装于第一定位柱B安装槽和第二定位柱B安装槽之间,所述动铜柱A远离弯铜片的一端位于第一接通槽和第二接通槽之间,所述滑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位于第一接通槽和第二接通槽之间。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主体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所述第二主体和上盖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主体和上盖采用聚甲醛树脂制成;所述弯铜片为黄铜材料,所述定位柱A采用玻纤材料制成,动铜柱A为黄铜材料;所述定位柱B为玻纤材料,所述动铜柱B为黄铜材料。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专利技术通过工装设有磁铁,使工装与接线排接触良好,提高整机熵检测试稳定性和精准性,降低电气安全隐患,且工装可单手操作,可实现简单快速对接配合,降低人工接线强度,消除人工接错线导致发生的电气安全问题,可保证机组电气安全检测时不会出现接触不良、打火等异常现象,确保商用空调器外机熵检测试正常进行。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且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可解决接线排螺钉的高度差及单弹簧异常导致的接触打火异常。
[0019]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磁铁表面增加绒布,可避免因磁铁的磁力过强导致拆除时划伤接线板上标识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体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体的俯视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主体的立体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主体的仰视图。
[0028]图9为导线组件A的立体图。
[0029]图10为导电组件A的剖面图。
[0030]图11为导电组件B的立体图。
[0031]图12为导电组件B的侧视图。
[0032]图13为导电组件B的剖面图。
[0033]图14为导电组件A与导电组件B的接通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为接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6为工装与接线板的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7为工装与接线板的装配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8为工装与接线板的装配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0038]图19为工装与接线板的装配状态的另一角度的局部剖面图。
[0039]附图标记:100、主体;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导电组件B;4、导电组件A;5、磁铁;6、第一弯铜片安装槽;7、第一定位柱A安装槽;8、第一接通槽;9、第一定位柱B安装槽;10、磁铁安装槽;11、第二弯铜片安装槽;12、第二定位柱A安装槽;13、第二接通槽;14、第二定位柱B安装槽;15、定位柱A;16、弹簧A;17、动铜柱A;18、弯铜片;19、轴用弹性挡圈A;20、固线夹;21、定位柱B;22、弹簧B;23、动铜柱B;231、滑动部;232、连接部;24、轴用弹性挡圈B;25、上盖;26、第一定位部;27、第二定位部;28、接线板;29、接线排;30、接线端子;31、警告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0040]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用于与接线排相吸的磁铁,所述主体设有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所述导电组件A和导电组件B之间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A包括定位柱A、弹簧A和动铜柱A,所述导电组件B包括定位柱B、弹簧B和动铜柱B,所述定位柱A和定位柱B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动铜柱A穿设于定位柱A内并通过弹簧A与定位柱A滑动连接,所述动铜柱B穿设于定位柱B内并通过弹簧B与定位柱B滑动连接,从而使动铜柱A和动铜柱B之间实现相互接触或者相互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铜柱A为凸台结构,所述弹簧A位于凸台结构的肩部和定位柱A之间,所述动铜柱A通过弹簧A与定位柱A可伸缩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A还包括弯铜片和轴用弹性挡圈A,所述动铜柱A与弯铜片连接,所述动铜柱A的凸出部穿设于定位柱A和弯铜片并与轴用弹性挡圈A连接,通过轴用弹性挡圈A防止动铜柱A脱离弯铜片和定位柱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调器性能测试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铜柱B包括滑动部和用于与接线排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滑动部穿设于定位柱B中并通过弹簧B与定位柱B滑动连接;所述导电组件B还包括轴用弹性挡圈B,所述轴用弹性挡圈B位于滑动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通过轴用弹性挡圈B防止动铜柱B脱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三烨彭小兵王鹏黄红艳李璐龙发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