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76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所述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包括质量比为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尤其是公路桥梁等路面建设,多用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但是,由于混凝土原料在贮藏,运输,配料等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或破坏比例从而影响混凝土质量,造成混凝土表面起粉起砂,造成混凝土表面强度偏低;并且,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是常年裸露在室外环境中,含有酸、碱、盐等有害物质可伴随雨水由表面细微裂缝渗入,进入混凝土结构内部,发生化学侵蚀,降低水泥的碱度,导致其对钢筋的保护能力下降,同时氯离子易由裂缝接触到钢筋表面导致锈蚀,可能破坏建筑主体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造成安全隐患,大大缩短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0003]通常出现上述问题时,多是通过砂浆填补磨平或是采用树脂类表面处理剂,但是所用砂浆的粘结能力差,易二次开裂,同时未将内部的细微裂缝进行修复;而树脂类表面处理剂效果并不能长时间维持。现有技术中,通过无机渗透结晶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质量比为1

1.5:1.1

1.7的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所述第一组分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30

40份的硅酸盐、15

20份的渗透剂、0.5

1.5份的硅烷改性无机纤维、5

15份的环氧树脂和40

50份的水;所述第二组分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20

35份的氟硅酸盐、0.5

1份的碱改性纳米杏仁壳粉、1

10份的硅烷偶联剂和40

60份的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无机纤维的粒径为150nm

200nm;和/或所述碱改性纳米杏仁壳粉粒径为50nm

70n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改性无机纤维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质量比为1:5

8的无机纤维和硅烷类浸润剂,混合均匀,于60℃

90℃下水热反应1.5h

3h,得硅烷改性无机纤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纤维为短切玄武岩纤维、白泥纤维或煤矸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硅烷类浸润剂为γ

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混凝土表面增强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改性纳米杏仁壳粉的具体制备工艺包括如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金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孚牛图睿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