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669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吸附塔、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第三填充腔、第一拨动架、第二拨动架、第三拨动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三次吸附处理后的空气实现了氧气的分级提纯处理,可有效保证对氧气的提纯处理效果;可对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第三填充腔内部沸石分子筛进行拨动处理,可有效加强对第三填充腔内部沸石分子筛拨动处理效果,使得第三填充腔内部沸石分子筛在吸附处理过程中发生位置变换和角度变换,使得沸石分子筛在工作时以不同表面和空气接触,使得沸石分子筛的利用率更高,保证沸石分子筛的性能,保证制氧纯度稳定性。保证制氧纯度稳定性。保证制氧纯度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氧设备
,具体为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变压吸附简称PSA,是对气体混合物进行提纯的工艺过程,以吸附剂分子筛为例,其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对不同气体分子“吸附”性能的差异而将气体混合物分开,它是以空气为原材料,利用一种高效能、高选择的固体吸附剂对氮和氧的选择性吸附的性能把空气中的氮和氧分离出来。医用制氧机是以变压吸附(PSA)技术为基础运作,经过专门的分子筛在压力下吸附氮气以实现空气的静态分离;医用制氧机主要是由两个充满沸石分子筛吸附剂的分离罐(吸附塔)组成,当压缩空气被压入一个分离罐时,氮气逐步被分子筛吸附,而氧气可以直达医用制氧机出口;常温制氧,不会对管道造成损伤,并且系统运行时瞬间存量少,压力低,安全性高;医用制氧机运行成本低,只消耗少量的电能;自主产氧,自给自足,无需频繁采购、分装、运输,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而且医用制氧机操作简捷方便。
[0003]专利(CN216259928U)中公开了一种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针对现有的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的增压过程和降压过程不能够同步进行,停机时间过长,影响制氧的产能和效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一号变压吸附塔和二号变压吸附塔,所述一号变压吸附塔和二号变压吸附塔的前侧均密封连通有分支管,两个分支管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密封连通有横管,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切换块,本技术较之常规的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能够实现增压吸附和降压解吸的同步进行,减少了停机时间,大大提高了制氧的产能和效率,还能够精确识别增压吸附和降压解吸的时间,可靠性高。
[0004]但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变压吸附分子筛制氧装置,吸附塔内部的沸石分子筛都是填充到固定位置,然后在压力作用下空气由下到上穿过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与空气的接触主要集中在其下表面,沸石分子筛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少,使得沸石分子筛的利用率不高,沸石分子筛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沸石分子筛的性能下降,导致制氧纯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包括制氧主机,所述制氧主机内部设有若干个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吸附塔顶部中心设有出气口,所述吸附塔顶部设有活动连接的塔盖,所述吸附塔内部设有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所述第一填充腔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一拨动架,所述第二填充腔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二拨动架,所述第三填充腔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三拨动架。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初级过滤器、吸干机、三级过滤器、空气储罐和氧气
储罐,所述空气压缩机、初级过滤器、吸干机、三级过滤器、空气储罐、制氧主机和氧气储罐依次连接,所述空气储罐出气管分别与制氧主机内部吸附塔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吸附塔的出气口分别与氧气储罐连接;空气压缩机对外界空气进行压缩处理,然后将压缩后的空气输送到初级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初级过滤后的空气输送到吸干机中进行除湿处理,再将空气输送到三级过滤器,三级过滤器对空气进行三级过滤处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到制氧主机的吸附塔中,空气从吸附塔的进气口通入,经过吸附之后从出气口排出。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腔底部和进气口贯通,所述第一填充腔顶部与第二填充腔贯通,所述第二填充腔底部与第三填充腔底部贯通,所述第三填充腔与出气口贯通;所述第一填充腔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拨动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拨动杆,所述第一拨动杆底部贯穿支撑板于支撑板下方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和支撑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第一拨动杆外侧,所述第一拨动杆外壁远离第二填充腔一侧水平设有若干个第二拨动杆,所述第一拨动杆外壁另一侧设有若干个活动连接的第三拨动杆,所述第三拨动杆外壁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拨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外壁套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簧另一端与第三拨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动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外壁两侧均分别水平设有若干个第四拨动杆,所述支撑轴顶部设有叶轮,所述第二填充腔内部水平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轴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拨动架包括第五拨动杆和若干个第六拨动杆和第七拨动杆,所述第六拨动杆和第七拨动杆均分别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三填充腔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外壁套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一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拨动杆和第七拨动杆分别与第二扭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拨动杆外壁远离第二转轴一端开设有与第七拨动杆相匹配第一通槽,所述第七拨动杆外壁远离第二转轴一端开设有与第六拨动杆相匹配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五拨动杆外壁水平设有若干个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内侧均分别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相匹配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五拨动杆外壁设有若干个第八拨动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填充腔设于第一填充腔内侧,所述第三填充腔设于第二填充腔内侧,所述第一填充腔底部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填充腔底部和第三填充腔之间设有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在第一填充腔底部对沸石分子筛进行隔离处理,第二过滤网在第二填充腔对沸石分子筛进行隔离处理。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之间设有第一隔离壳,所述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壳,所述第一隔离壳和第二隔离壳均为圆台型壳结构,所述第一隔离壳和第二隔离壳的圆台型壳结构朝向相反,第一隔离壳在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之间进行隔离处理,保证空气从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运动沿着规定路线进行运动,第二隔离壳在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之间进行隔离处理,保证空气从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运动沿着规定路线进行运动,使得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呈圆台型结构分布,使得空气进入到第一填充腔、第二填充腔和第三填充腔与沸石分子筛接触更加全面和稳定。
[0011]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三拨动杆与第一隔离壳外壁间距相等,使得第三拨动杆对沸石分子筛拨动效果更佳,同时避免第三拨动杆与第一隔离壳接触碰撞;所述第四拨动杆交错设于支撑轴两侧,所述支撑轴外壁与支撑杆之间设有轴承,第四拨动杆随着支撑
轴进行旋转,对沸石分子筛拨动效果更佳,支撑杆对支撑轴进行支撑,轴承保证支撑轴的正常旋转运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拨动杆和第七拨动杆交叉设置,使得第六拨动杆和第七拨动杆运动范围更全面,对沸石分子筛拨动效果更佳;所述第八拨动杆倾斜设置,第八拨动杆对沸石分子筛拨动效果更佳,拨动范围更大;所述第八拨动杆与第二隔离壳内壁间距相等,避免第八拨动杆与第二隔离壳接触碰撞。
[0013]进一步的,所述塔盖底部中心设有与出气口相匹配的密封套,所述塔盖外壁底部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内部竖直设有若干个活动连接的调节架,所述吸附塔外壁于调节架下方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环内壁靠近吸附塔一侧设有若干个密封环,所述调节架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包括制氧主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主机(6)内部设有若干个吸附塔(8),所述吸附塔(8)底部设有进气口(9),所述吸附塔(8)顶部中心设有出气口(10),所述吸附塔(8)顶部设有活动连接的塔盖(11),所述吸附塔(8)内部设有第一填充腔(12)、第二填充腔(13)和第三填充腔(14),所述第一填充腔(12)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一拨动架(15),所述第二填充腔(13)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二拨动架(16),所述第三填充腔(14)内部设有若干个第三拨动架(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空气压缩机(1)、初级过滤器(2)、吸干机(3)、三级过滤器(4)、空气储罐(5)和氧气储罐(7),所述空气压缩机(1)、初级过滤器(2)、吸干机(3)、三级过滤器(4)、空气储罐(5)、制氧主机(6)和氧气储罐(7)依次连接,所述空气储罐(5)出气管分别与制氧主机(6)内部吸附塔(8)的进气口(9)连接,所述吸附塔(8)的出气口(10)分别与氧气储罐(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吸附分级提纯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腔(12)底部和进气口(9)贯通,所述第一填充腔(12)顶部与第二填充腔(13)贯通,所述第二填充腔(13)底部与第三填充腔(14)底部贯通,所述第三填充腔(14)与出气口(10)贯通;所述第一填充腔(12)底部设有支撑板(20),所述第一拨动架(15)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拨动杆(21),所述第一拨动杆(21)底部贯穿支撑板(20)于支撑板(20)下方设有推板(22),所述推板(22)和支撑板(20)之间设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套设于第一拨动杆(21)外侧,所述第一拨动杆(21)外壁远离第二填充腔(13)一侧水平设有若干个第二拨动杆(24),所述第一拨动杆(21)外壁另一侧设有若干个活动连接的第三拨动杆(25),所述第三拨动杆(25)外壁一端通过第一转轴(27)与第一拨动杆(2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7)外壁套设有第一扭簧(26),所述第一扭簧(26)一端与第一转轴(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扭簧(26)另一端与第三拨动杆(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拨动架(16)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轴(28),所述支撑轴(28)外壁两侧均分别水平设有若干个第四拨动杆(29),所述支撑轴(28)顶部设有叶轮(30),所述第二填充腔(13)内部水平设有支撑杆(31),所述支撑轴(28)与支撑杆(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拨动架(17)包括第五拨动杆(32)和若干个第六拨动杆(33)和第七拨动杆(34),所述第六拨动杆(33)和第七拨动杆(34)均分别通过第二转轴(35)与第三填充腔(14)内壁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35)外壁套设有第二扭簧(36),所述第二扭簧(36)一端与第二转轴(35)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拨动杆(33)和第七拨动杆(34)分别与第二扭簧(36)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拨动杆(33)外壁远离第二转轴(35)一端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雅清陈小尧蔡珊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安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