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664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为根据设计图纸构建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对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结合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分析,确定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在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固定吊柱的位置,安装吊柱;在吊柱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结合确定的安装位点,将主索与吊柱固定连接;在建筑物外墙上安装木脚手板,对反吊台进行支撑;在木脚手板与吊柱之间安装安全网;安装纵向吊索和竖向吊索;铺设防火布以及木板;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并没有安全评估,难以保证反吊软平台的稳定性的问题。台的稳定性的问题。台的稳定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也称为吊脚脚手架或悬挑式脚手架)是一种在高层建筑物外立面施工时候,利用悬挂脚手架来提供施工作业平台的方法。反吊软平台是一种非侵入式作业平台,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作业需求。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承受各种作业过程中的载荷和压力。反吊软平台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调整和定制,满足各种作业需求。易于安装和拆卸,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反吊软平台适用于各种建筑物高处作业,如高层建筑、桥梁、隧道、机场等。
[0003]现有的反吊软平台的施工方法并不全面,对施工区域并没有安全评估,对其安全系数难以把握;同时现有安装方法中并没有检测稳定性的操作,难以保证反吊软平台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吊软平台的施工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并没有安全评估,难以保证反吊软平台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0:根据设计图纸构建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
[0008]S20: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结合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
[0009]S30:在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固定吊柱的位置,安装所述吊柱;
[0010]S40:在所述吊柱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结合确定的安装位点,将主索与所述吊柱固定连接;
[0011]S50:在所述建筑物外墙上安装木脚手板,对所述反吊台进行支撑;
[0012]S60:在所述木脚手板与所述吊柱之间安装安全网;
[0013]S70:安装纵向吊索和竖向吊索;
[0014]S80:铺设防火布以及木板。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的技术效果如下:通过根据设计图纸构建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方便确认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置;通过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结合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保证反吊软平台的稳定性,避免其发生危险;通过在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固定吊柱的位置,安装所述吊柱,安装固定吊柱,为吊索的安装提供支撑;通过在所述建筑物外墙上安装木脚手板,对所述反吊台进行支撑;通过在所述木脚手板与所述吊柱之间安装安全网,避免危险的发生;通过安装纵向吊索和竖向吊索以及铺设防火布以及木板,完成反吊软平台的安装。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7]其中,所述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结合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的具体步骤包括:
[0018]第一步,对建筑物外墙的高度和宽度进行精准测量,将其输入到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中;
[0019]第二步,建立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估;
[0020]第三步,建立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安装位点的稳定性进行模拟;
[0021]第四步,对比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中的不同位点,选取其中稳定的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在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对应位置上安装锚固点。
[0022]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估的具体步骤包括:
[0023]第一步,采集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实际环境数据,将其输入到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中进行环境模拟,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受力情况及晃动的幅度;
[0024]第二步,将所述建筑物外墙实际环境数据以及所述建筑物外墙受力情况及晃动幅度作为深度学习网络训练样本,将深度学习网络训练样本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
[0025]第三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雏形;
[0026]第四步,采用训练集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雏形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
[0027]第五步,采用验证集和测试集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优化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
[0028]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估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
[0029]第一步,基于所述反吊软平台BIM模型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承重区域进行等级划分,获得第一权重分配结果;
[0030]第二步,基于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实际环境中受力晃动情况,获得第二权重分配结果;
[0031]第三步,基于聚类算法对BIM模型进行体素化划分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安装区域等级分析结果,获得第三权重分配结果;
[0032]第四步,根据所述第一权重分配结果、第二权重分配结果和所述第三权重分配结果,获得所述建筑物外墙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
[0033]进一步的,所述建立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安装位点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的具体步骤包括:
[0034]第一步,采集不同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的高度数据、风力大小、受力情况等数据;
[0035]第二步,结合所述建筑物外墙稳定性的评估结果对不同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的稳定性进行人工规定,确定对应的稳定性人工标签;
[0036]第三步,建立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以不同所述反吊软
平台安装位点的高度数据、风力大小、受力情况等为训输入,以对应的稳定性人工标签为输出进行训练;
[0037]第四步,输入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安装位点,对其稳定性进行模拟。
[0038]进一步的,所述木脚手板包括连接装置以及悬挑板,所述连接装置为多个,固定在所述建筑物外墙上,所述悬挑板固定在多个所述连接装置的上方,用于对所述反吊软平台进行支撑。
[003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水平杆、支撑杆、固定机构以及支撑限位机构,所述水平杆与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所述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与所述建筑物外墙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杆与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建筑物外墙的一端与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悬挑板;所述水平杆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所述支撑限位机构,所述支撑限位机构用于进一步支撑所述悬挑板。
[004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限位机构包括安装杆、托臂、多连杆悬臂以及定位机构,所述安装杆设置在所述水平杆上,所述托臂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安装杆和所述托臂之间连接有所述多连杆悬臂,所述多连杆悬臂用于支撑所述托臂;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滑槽以及限位块,所述滑槽以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安装杆上,所述限位块内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与所述滑槽重叠设置,所述限位块开设有一组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槽内的限多角度定位槽,所述多连杆悬臂的一端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根据设计图纸构建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S20: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结合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S30:在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固定吊柱的位置,安装所述吊柱;S40:在所述吊柱与建筑物外墙之间结合确定的安装位点,将主索与所述吊柱固定连接;S50:在所述建筑物外墙上安装木脚手板,对所述反吊台进行支撑;S60:在所述木脚手板与所述吊柱之间安装安全网;S70:安装纵向吊索和竖向吊索;S80:铺设防火布以及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结合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分析,确定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的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步,对建筑物外墙的高度和宽度进行精准测量,将其输入到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中;第二步,建立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估;第三步,建立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安装位点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第四步,对比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中的不同位点,选取其中稳定的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安装位点,在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对应位置上安装锚固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估的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步,采集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实际环境数据,将其输入到所述反吊软平台的BIM模型中进行环境模拟,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受力情况及晃动的幅度;第二步,将所述建筑物外墙实际环境数据以及所述建筑物外墙受力情况及晃动幅度作为深度学习网络训练样本,将深度学习网络训练样本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第三步,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雏形;第四步,采用训练集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雏形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第五步,采用验证集和测试集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进行验证和测试,优化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反吊软平台的周围环境进行评估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第一步,基于所述反吊软平台BIM模型对所述建筑物外墙承重区域进行等级划分,获得第一权重分配结果;第二步,基于所述建筑物外墙晃动反演模型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实际环境中受力晃动情况,获得第二权重分配结果;
第三步,基于聚类算法对BIM模型进行体素化划分得到所述建筑物外墙安装区域等级分析结果,获得第三权重分配结果;第四步,根据所述第一权重分配结果、第二权重分配结果和所述第三权重分配结果,获得所述建筑物外墙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反吊软平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稳定性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建筑物外墙的安装位点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的具体步骤包括:第一步,采集不同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的高度数据、风力大小、受力情况等数据;第二步,结合所述建筑物外墙稳定性的评估结果对不同所述反吊软平台安装位点的稳定性进行人工规定,确定对应的稳定性人工标签;第三步,建立所述反吊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岳峰时红亮张健健詹永芳王忠超谭增力黄森王宁丁晶屿朱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