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65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通过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车身总成由柔性体设置为刚体,并进行平顺性仿真试验,判断是否为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身大幅余振;若确定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辆大幅余振,则基于平顺性仿真试验中的响应信号和所述车身总成的模态频率确定导致车身大幅余振的余振模态频率,实现了对导致车辆余振的部件模态进行精准识别,为提高车辆平顺性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优化依据。为提高车辆平顺性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优化依据。为提高车辆平顺性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优化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状态优化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平顺性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其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进行评价的,所以又称为乘坐舒适性。当车辆平顺性较差时,会使驾乘人员感觉不舒服,甚至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伤,并且对于货运车辆,如果平顺性较差可能会导致运输的货物损坏。随着车辆性能的发展,车辆的驾乘体验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而车辆余振是决定车辆的平顺性优劣的重要参数,车辆余振波形如图1所示,车辆余振多为车身部件产生异常余振造成的。
[0003]因此如何对影响驾乘体验的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进行准确识别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余振原因的识别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旨在解决如何对导致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进行准确识别的技术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
[0007]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车身总成由柔性体设置为刚体,并进行平顺性仿真试验,判断是否为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身大幅余振;
[0008]若确定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辆大幅余振,则基于平顺性仿真试验中的响应信号和所述车身总成的模态频率确定导致车身大幅余振的余振模态频率。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10]替换模块,其用于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
[0011]仿真模块,其用于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车身总成由柔性体设置为刚体,并进行平顺性仿真试验,判断是否为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身大幅余振;
[0012]确定模块,其用于若确定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辆大幅余振,则基于平顺性仿真试验中的响应信号和所述车身总成的模态频率确定导致车身大幅余振的余振模态频率。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的步骤。
[0014]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0015]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通过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车身总成由柔性体设置为刚体,并进行平顺性仿真试验,判断是否为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身大幅余振;若确定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辆大幅余振,则基于平顺性仿真试验中的响应信号和所述车身总成的模态频率确定导致车身大幅余振的余振模态频率,实现了对导致车辆余振的部件模态进行精准识别,为提高车辆平顺性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优化依据。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余振波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3为第一加速度信号时域曲线示意图;
[0020]图4为第二加速度信号时域曲线与第一加速度信号时域曲线对比示意图;
[0021]图5为加速度信号幅频特性曲线的示意图;
[0022]图6为抑制7.5hz以下和7.8hz以下模态时加速度信号与第一加速度信号的时域曲线对比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0024]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涉及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0025]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其中,该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可应用于计算机设备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0]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的流
程示意图。
[0031]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3。
[0032]步骤S1、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
[0033]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车身总成柔性体文件是根据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生成的,底盘部件柔性体文件是根据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生成的。在生成车身总成柔性体文件和底盘部件柔性体文件之前,确定需要进行柔性体建模的部件清单,根据相应部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再根据有限元模型生成柔性体文件,进而建立柔性体。
[0034]示范性的,本实施例中需要建立柔性体的部件包括三类,分别为车身部件、底盘部件和质量点部件。其中,车身部件包括白车身总成(带风挡,金属仪表板管梁,电池包)、后门(左右对称)、前舱盖总成、后舱盖总成、前门(左右对称)、塑料仪表板和副仪表台。底盘部件包括前转向节、后转向节、前副车架、后副车架和杆系。质量点部件包括前保险杠、后保险杠、内地毯、内顶盖内饰板、车门内饰板(前后)、舱盖内饰板(前后)和舱内蓄电池、备胎等物品。车身部件和底盘部件。在确定需要建立柔性体的部件后,根据实车部件分别对各个车身部件和底盘部件建立有限元模型。
[0035]一些实施例中,在建立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和所述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时,还包括:对组成车身总成的各个车身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车身总成由柔性体设置为刚体,并进行平顺性仿真试验,判断是否为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身大幅余振;若确定所述车身总成导致车辆大幅余振,则基于平顺性仿真试验中的响应信号和所述车身总成的模态频率确定导致车身大幅余振的余振模态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包括:分别确定预先建立的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和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数量是否超过预设的单元数量阈值;若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数量超过所述单元数量阈值,则基于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通过自动多层子结构模态求解算法ASMES生成车身总成柔性体文件,否则,通过兰乔斯算法Lanczos生成所述车身总成柔性体文件;若所述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的单元数量超过所述单元数量阈值,则基于所述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通过自动多层子结构模态求解算法ASMES生成底盘部件柔性体文件,否则,通过兰乔斯算法Lanczos生成所述底盘部件柔性体文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和所述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时,还包括:对组成车身总成的各个车身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分别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各个车身部件有限元模型的模态频率,以确定所述车身部件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将所述车身部件有限元模型进行总体装配形成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并对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的模态频率,以确定所述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对各个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析,获得各个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的模态频率,以确定所述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准确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包括:根据所述车身总成柔性体文件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车身总成替换为柔性体;根据所述底盘部件柔性体文件将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各个底盘部件替换为柔性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大幅余振的原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生成的车身总成和底盘部件的柔性体文件,将预先建立的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对应的部件替换为柔性体之后,还包括:确定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各个柔性体的质量信息和对应的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或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的质量是否相同;对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中的各个柔性体进行模态分析,确定各个柔性体的模态频
率与对应的车身总成有限元模型或底盘部件有限元模型的模态频率是否相同;在所述整车动力学多体模型中预设的响应点处设置仿真加速度传感器,并基于所述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平顺性仿真试验,获取所述仿真加速度传感器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侃邓晓姣翟润国涂龙飞张炫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