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54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方等距设置有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所述限位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活动块;该活检钳通过设置活动块来对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进行控制,让使用者仅需通过控制调节环与控制杆,便能够实现活动块在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之间自由切换,从而实现对钳头的开合、弯曲与转动功能的控制,让活检钳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也提高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活检时的可控性,降低对活检效率所带来的制约。约。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

技术介绍

[0002]活检钳作为一种医疗工具,常用于对生物组织或细胞样本的取样,以进行病理学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测;医生可以使用活检钳从患者体内获取组织样本,例如皮肤、肺部、肝脏等,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检测,以达到快速确定病变的性质、评估组织结构的异常和诊断疾病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组织取样时,会先使用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沿着气道导管进入支气管和肺部,以便于医生更好观察到支气管壁、黏膜、病变等细节与后续活检的进行;在部署好支气管镜后活检钳会从支气管镜工作通道进入,以便于更好地深入病灶,提高活检的效率与活检的成功率。
[0003]传统的活检钳只能开合,无法弯曲和转动,使得活检钳本身的可操控性较差,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来控制活检钳的移动方向以达到活检的目标;这样子使得病灶在某些特殊位置(如肺尖或肺顶)时,活检钳难以直接达到病灶位置,便会导致活检的效率与活检的成功率的降低。为了患者的诊断疾病能够更加准确,需要医生以一种极端的姿势进行操作,才能让活检钳实现些许弯曲,以达到深入病灶的目的,导致医生使用起来较为不便;或者是先将活检钳取出,对其进行手动掰弯,以便于活检钳更好地深入病灶,可如此便制约了活检的效率。
[0004]为了让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活检,部分厂家推出了具备钳头弯曲和转动能够的活检钳,和控制钳头开合一样通过丝线的拉扯来实现钳头的弯曲,由于钳头开合的开合与钳头的弯曲均是通过丝线的拉扯来实现的;而钳头的转动却不是通过丝线拉扯来实现的,而是通过手柄端的转动来带动活检钳整体进行转动实现的,不仅使得钳头的转动较为困难。再者是活检钳为了实现钳头开合与弯曲,使得活检钳内存在的多股独立丝线从钳头连接至手柄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股丝线互相干扰的情况,使得活检效率受到了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钳头开合、弯曲与转动的新型可控活检钳,以提高活检的效率与成功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包括钳头、连接管与手柄,所述钳头设置在转动盘,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方等距设置有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所述限位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绳,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之间设置有弧形板与控制板,所述弧形板与控制板之间设置有传动杆与第一弹簧。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均呈镂空的环形设置,所述固定盘、转动盘与活动块均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的内环
口径不同,所述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穿绳孔。
[0008]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口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弧形板与控制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上,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开设第二滑槽,所述传动杆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传动杆与弧形板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上等距设置有横向的锯齿凸起。
[0009]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块的底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手柄相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两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另一端与手柄相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盘与限位板均固定在连接管的内侧,所述转动盘转动设置在固定盘内部,所述固定盘与转动盘之间通过发条连接固定,所述固定盘的底端等距设置有弧形开口,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限位孔。
[0011]进一步,所述转动盘的底端设置有转动线,所述转动线从弧形开口中引出、经过限位孔后固定在第一调节块上;所述固定盘的底端设置有弯曲线,所述弯曲线一次穿过限位孔与第一调节块上的穿绳孔后固定在第二调节块上。
[0012]作为优选,所述钳头包括设置在转动盘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有第一转头与第二转头,所述第一转头与第二转头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所述连接管的前端管壁内设置有复位弹簧。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转头与第二转头的底端设置有开合线,所述开合线穿过固定盘与转动盘、经过限位孔和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上的穿绳孔后固定在第三调节块上。
[0014]进一步,所述手柄包括手持把,所述手持把上滑动设置有调节环,所述调节环上设置有控制杆,所述手持把与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调节环与软管相连接,所述控制杆与拉线相连接,所述手持把上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调节环上设置有限位槽。
[0015]本专利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该活检钳通过固定盘上所设弧形开口与限位板上所设限位孔的配合,让活检钳液能够以丝线拉扯的形式来实现对钳头转动进行控制,降低了钳头要实现转动功能的难度;在连接管的前段设置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分别与转动线、弯曲线、开合线连接,避免了多股独立丝线从钳头连接至手柄端的情况,限位板的设置也能够降低了使用过程中出现丝线互相干扰的情况;设置活动块来对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进行控制,让使用者仅需通过控制调节环与控制杆,便能够实现活动块在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第三调节块之间自由切换,从而实现对钳头的开合、弯曲与转动功能的控制,让活检钳使用起来更加便捷,也提高医生在对病人进行活检时的可控性,降低对活检效率所带来的制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的结构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8]图3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0019]图4位图1中手柄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的局部视图;
[0021]图6为图5中第三调节块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7为图5中活动块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8为图5中转动线、弯曲线与开合线的走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25]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6]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0027]实施例
[0028]请参阅图1

8,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包括钳头1、连接管2与手柄3。
[0029]如图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包括钳头、连接管与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设置在转动盘,所述连接管的前端设置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方等距设置有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所述限位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弹性绳,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两侧均开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口之间设置有弧形板与控制板,所述弧形板与控制板之间设置有传动杆与第一弹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均呈镂空的环形设置,所述固定盘、转动盘与活动块均呈环形设置,所述第一调节块、第二调节块与第三调节块的内环口径不同,所述第一调节块与第二调节块上设置有穿绳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口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弧形板与控制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上,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开设第二滑槽,所述传动杆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传动杆与弧形板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弧形板上等距设置有横向的锯齿凸起。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控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的底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手柄相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两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秀梅廖槐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