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40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7
本申请涉及电源适配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包含本体与导电头,所述导电头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上包含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卡接板与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槽,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槽,所述环形凸缘上形成有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所述第一间隙槽与第二间隙槽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基于此,本申请使得本体能够适配不同的插脚数量的导电头安装,更好的适配不同孔位的插座使用,生产时只需要生产不同插脚数量的导电头即可,有效降低投入成本。此外,还提供一种插头结构的安装方法。的安装方法。的安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及安装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源适配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插头一般称为电源适配器,又叫外置电源,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其广泛配套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灯条,按摩仪等设备中,常见于手机、液晶显示器和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产品上。
[0003]现有的插头一般包含本体与导电头,导电头安装于本体上,本体与导电头之间存在金属连接,以实现电接触传递。
[0004]市面上的导电头一般为两芯插脚或三芯插脚结构,导电头在生产的过程一般安装于本体上,无法进行拆卸更换,当导电头需要适配不同孔位的插座时,固定的导电头结构就无法插接使用,这就需要生产不同类型的导电头插头,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现有插头无法满足不用孔位的插座问题,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包含本体与导电头,所述导电头与所述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上包含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卡接板与第二卡接板,所述第一卡接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槽,所述第二卡接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槽,所述环形凸缘上形成有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所述第一间隙槽与第二间隙槽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一间隙槽靠近所述第一缺口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二间隙槽靠近所述第二缺口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导电头包含连接环、第一环形翼板与第二环形翼板,所述所述第一环形翼板与所述第二环形翼板连接于所述连接环的外周,所述连接环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形成的内腔中,所述第一环形翼板与所述第一缺口适配,所述第二环形翼板与所述第二缺口适配;当所述导电头顺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一环形翼板抵接于所述第一间隙槽内,所述第二环形翼板抵接于所述第二间隙槽内。所述本体上还包含弹性板,所述弹性板可上下摆动,所述弹性板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的限位凸起。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头与本体的连接为可拆卸结构,具体地,导电头安装时,可将第一环形翼板抵接于第一缺口内,第二环形翼板抵接于第二缺口内,同时按压弹性板,使得弹性板朝下部弯曲,此时限位凸起同弹性板高度同步降低,然后顺时针旋转导电头,使得第一环形翼板经由限位凸起滑接于第一间隙槽内,同时第二环形翼板直接滑接于第二间隙槽内,由此完成导电头的安装,随后松开弹性板,弹性板借由弹性恢复,使得限位凸起抵接于第一环形翼板的侧边,此时,借由第一间隙槽的封闭端与限位凸起,第一环形翼
板无法实现转动,同理,第二环形翼板因第一环形翼板的限位也无法产生转动,导电头稳固安装于本体上;导电头拆卸时,同样的按压弹性板,使得限位凸起脱离对第一环形翼板的限制,此时逆时针旋转导电头,第一环形翼板脱离第一间隙槽,第二环形翼板同步脱离第二间隙槽,当第一环形翼板位于第一缺口处,第二环形翼板位于第二缺口处时,即可将导电头脱离本体,由此完成导电头的拆卸过程;利用上述结构进行导电头的安装与拆卸,使得本体能够适配不同的插脚数量的导电头安装,更好的适配不同孔位的插座使用,生产时只需要生产不同插脚数量的导电头即可,有效降低投入成本,且该种结构切换方便,使用效果稳定。
[0008]可选的,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一环形翼板的旋转方向设置有第一导斜面,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导斜面的对立处与所述弹性板形成垂直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导斜面,使得第一环形翼板在滑接于第一间隙槽的过程中更顺畅,降低限位凸起对第一环形翼板的摩擦系数,使得过程操作方便,不会有明显的干涉;利用限位凸起另一侧的垂直面,当第一环形翼板滑接于第一间隙槽时,垂直面能够增大与第一环形翼板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对第一环形翼板进行位置限位,防止第一环形翼板产生转动。
[0010]可选的,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弹性板的外周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分布于所述弹性板的连续三个外侧面,所述弹性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凸缘内部的所述本体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续分布的三个外侧面,预留一侧连接于本体上,使得弹性板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形变折弯,便于控制限位凸起的高度状态。
[0012]可选的,所述弹性板位于所述环形凸缘形成区域中设置有限位挡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挡块,使得环形凸缘整体趋近于封闭状态,同时从外部朝内部看,能够遮挡限位凸起的安装位置,美观度提升。
[0014]可选的,所述弹性板远离所述环形凸缘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头,所述按压头高于所述本体表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按压头,同时设计按压头高于本体的表面,使得对按压头施加压力时,按压头能够带动弹性板实现一定范围的下压弯曲,从而控制限位凸起不会对第一环形翼板在滑接时造成明显干涉阻力,过程设计精巧,操作方便。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翼板抵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斜面,所述第二环形翼板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导斜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导斜面,使得第一环形翼板从初始状态滑接于第一间隙槽时,不会与第一卡接板产生摩擦毛屑,同时便于过程滑接安装;同理,利用第三导斜面,使得第二环形翼板从初始状态滑接于第二间隙槽时,不会与第二卡接板产生摩擦毛屑,便于过程滑接安装。
[0018]可选的,所述环形凸缘的内腔中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导电体,所述导电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体相抵接的插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安装槽限位导电体,当导电头安装好后,插脚抵接于导电体上,实现充分抵接,过程接触稳定,便于电路正常运行。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缺口的弧形角度大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弧形角度。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缺口的弧形角度大于第二缺口的弧形角度,使得导电头的第一环形翼板与第二环形翼板在装配时能够实现方向防错,避免因安装方向错误,导致导电头无法稳固的安装于本体上,同时利用该防错的安装方法也能够保持电路的正常接通运行,保障安全。
[0022]可选的,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一间隙槽与所述第二间隙槽的区域部分为镂空结构。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体位于第一间隙槽与第二间隙槽区域部分的镂空结构,使得第一环形翼板与第二环形翼板降低与本体的接触面积,更好的滑接于第一间隙槽和第二间隙槽内,减少过程摩擦阻力,同时也便于后续拆卸。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插头结构的安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按压所述弹性板,使得所述限位凸起高度趋近所述本体表面;S2,将所述导电头上的第一环形翼板抵接于所述第一缺口处,所述第二环形翼板抵接于所述第二缺口处;S3,瞬时针旋转所述导电头,使得所述第一环形翼板滑接于所述第一间隙槽内,同时所述第二环形翼板滑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100)与导电头(200),所述导电头(200)与所述本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100)上包含有环形凸缘(110),所述环形凸缘(110)的端面处设置有第一卡接板(111)与第二卡接板(112),所述第一卡接板(111)与所述本体(10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槽(113),所述第二卡接板(112)与所述本体(100)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槽(114),所述环形凸缘(110)上形成有第一缺口(120)与第二缺口(130);所述第一间隙槽(113)与第二间隙槽(114)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一间隙槽(113)靠近所述第一缺口(120)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第二间隙槽(114)靠近所述第二缺口(130)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导电头(200)包含连接环(210)、第一环形翼板(220)与第二环形翼板(230),所述所述第一环形翼板(220)与所述第二环形翼板(230)连接于所述连接环(210)的外周,所述连接环(210)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110)形成的内腔中,所述第一环形翼板(220)与所述第一缺口(120)适配,所述第二环形翼板(230)与所述第二缺口(130)适配;当所述导电头(200)顺时针旋转时,所述第一环形翼板(220)抵接于所述第一间隙槽(113)内,所述第二环形翼板(230)抵接于所述第二间隙槽(114)内;所述本体(100)上还包含弹性板(140),所述弹性板(140)可上下摆动,所述弹性板(140)上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20)内的限位凸起(1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141)沿所述第一环形翼板(220)的旋转方向设置有第一导斜面(142),所述限位凸起(141)位于所述第一导斜面(142)的对立处与所述弹性板(140)形成垂直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切换的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0)位于所述弹性板(140)的外周开设有让位槽(150),所述让位槽(150)分布于所述弹性板(140)的连续三个外侧面,所述弹性板(140)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必礼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科司特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