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35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通过控制种子采收及处理、沙藏及播种、种子萌发及子叶苗养护、幼苗移栽及真叶苗管理等一系列过程,解决了滇藏玉兰的繁育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效保护了滇藏玉兰这一易危植物,对于开展种子繁殖、资源保育等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具有适用广泛、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势,有效填补了该技术空白。有效填补了该技术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滇藏玉兰(Yulania campbellii),亦叫滇藏木兰、二叶子厚朴、辛夷、木笔花、大琼,木莲花、山厚朴等,属木兰科(Magnoliaceae),玉兰属(Yulania)植物,为中型至大型落叶乔木,是我国珍贵观赏树种之一。其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和滇西北温凉地带。其花期为早春3

5月,果期6

7月,花开如莲,直径15 cm~25 cm,最大可达35cm,被片12枚~16枚,淡粉红至深粉红及紫红色或白色,清香幽馥,花期很早,先于叶生长,冬末至早春开放,是非常好的城市和庭院绿化的观赏树种之一。
[0003]滇藏玉兰引种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冯国楣教授等确认,在大理国时期,其“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描述的大理的四大美景中“上关花”就为滇藏玉兰的别称。本种花大美丽,早为欧美园艺界所赞赏,为世界稀有的珍贵树种。但种群个体数目很少,分布范围狭窄,所在地生境质量日益降低,本身繁殖能力也低,靠自然更新扩大种群数目和范围是很困难的,加之森林砍伐、人为采挖等因素,其自然种群野外更新受阻,至今,野生滇藏木兰在野外已不多见,只有一些人迹罕至区域或自然保护区中有少量、零星分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被评估为易危(VU)。
[0004]滇藏玉兰作为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较为原始的性状,常用于探究被子植物起源与进化的研究。由于其种子萌发受阻,在野外环境下自然更新困难,不同于较易培育且已商品化的北美玉兰属(Magnolia)下的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以及长喙木兰属(Lirianthe)下的山玉兰(Lirianthe delavayi)。因此,亟需通过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其自身繁殖缺陷问题,尤其是种子萌发及其影响因素还研究很少,而这是解决其引种保育,扩大种群的关键技术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对于后续开展种子繁殖、资源保育等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其种质资源保存及扩大、木本乡土植物专类园建园、物种就地、迁地及近地保护工作开展也有重要价值。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包括(1)沙藏及播种:将滇藏玉兰种子,经沙藏后,洗净,均匀播种于预先铺设有基质的种子萌发筐内,表面覆盖过8目筛腐殖质土2

3mm,淋水至表面腐殖质土同种子充分贴合,种子微露;将萌发筐置于环境温度15

28℃的变温环境下,每日淋水保湿或将萌发筐置于深2cm且注满水托盘内,保持水位,直至种子萌发。如不使用不锈钢托盘浸泡,因基质透气性较
好易干燥,需每日淋水保湿。
[0007](2)萌发及子叶苗养护:待种子萌发,胚根伸长后,将萌发筐置于环境温度15

28℃、空气湿度不低于45%的设置于室外的封闭湿室内进行幼苗炼苗,保持每日光照,直至子叶完全开展,真叶长出。萌发苗炼苗空气温度及空气湿度为关键因素,空气温度低温应保持于14℃
±
2℃以上,低于12℃幼苗萌发终止。高温应保持于28℃
±
2℃以下,高于30℃幼苗滞育,胚轴变黄死亡。空气湿度必须维持于45%以上,低于该湿度,子叶无法从种皮内脱出,导致幼苗死亡。
[0008](3)移栽及真叶苗管理:待幼苗长出两片真叶后,移栽至营养钵内,保持根系向下的生长空间;选择平整苗床或苗圃地,将营养钵半埋,埋藏深度6cm;架空布设遮光率50%遮荫网,于温度10

30℃区域进行幼苗炼苗,同时对布设区域进行淋水保湿,直至成苗。
[0009]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滇藏玉兰种子的采集要求:采集滇藏玉兰微裂或已开裂聚合蓇葖果,种子微露,置于室内通风干燥无光照直射处,待蓇葖果开裂轻轻抖动,使种子掉出后收集。种子采收,受植物物候、天气条件、采种地点可及性影响,为保障种子收集数量足够,也可以在选择已掉落地面但外种皮红褐色仍未变黑,种子尚未干瘪霉变的种子。可采用剪刀或刀片将种子切开,观察胚乳颜色,如胚乳为乳白色,则为有效种子,如胚乳已变黄变褐,则为失活无效种子。
[0010]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沙藏前的滇藏玉兰种子通过如下方法处理获得:将采集的种子浸泡于蒸馏水,室温下进行种子液选,去除液体表面虫蛀、发霉、干瘪种子,之后持续浸泡,至外种皮充分吸水膨胀并柔软后,揉搓淘洗,获得清洁的滇藏玉兰种子。
[0011]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沙藏条件:种子同河沙按体积比1:10 均匀拌合,淋水至有水漏出,置于无阳光直射的室内,10

20℃沙藏30天后洗净河沙播种;沙藏基质或萌发基质中,河沙为过4目筛且不被20目筛漏出为标准。河沙过细会导致沙藏基质透气性不良引起种子霉变,萌发过程中也会因基质过于致密导致种子新根难以入土。
[0012]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种子萌发筐中预先铺设的基质为:采用直径0.5

1cm的粗砾石与过4目筛的腐殖质土按体积比1:1均匀拌合,按3cm厚度铺设于种子萌发筐底部;采用过8目筛的腐殖质土与河沙按体积比1:1均匀拌合,按10cm厚度继续铺设于上述种子萌发筐内待用。
[0013]进一步优选,步骤(1)中,带水托盘的萌发筐还可置于光照培养箱内进行萌发,共设定四段条件:条件1为15℃,8h,光照强度0级,模拟夜间环境;条件2为20℃,4h,光照强度3级,模拟晨间环境;条件3为28℃,8小时,光照强度6级,模拟日间环境;条件4为22℃,4h,光照度3级,模拟傍晚环境。
[0014]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将萌发筐下部浸入水位不低于1cm的水盘内,并保持水位。因炼苗温度较高,基质易脱水干燥,仅依靠空气湿度难以维持基质湿润,易导致幼苗倒伏生长停滞。
[0015]进一步优选,步骤(2)中,采用50%遮光度的遮荫网对湿室顶面及立面进行遮挡。防止温室效应带来的温度过高,引起幼苗死亡。
[0016]进一步优选,步骤(3)中,营养钵尺寸为10cm
×
15cm;营养钵底部为5cm厚度的粒径
为10mm

20mm粗粒腐殖质土,后用过4目筛腐殖质土填满。
[0017]进一步优选,步骤(3)中,遮荫网离地高度100cm;遮荫网应全面包覆炼苗区域,即顶面及外周侧面均需遮荫。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滇藏玉兰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中收录的易危(VU)物种,因其花先叶而开,花形似莲,常作为吉祥树种引人庭院寺庙,并成为重要的庭园花木。此外,其花蕾可代辛夷供药用,皮可代厚朴人药,亦具有药用价值。至今,除永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1)沙藏及播种:将滇藏玉兰种子,经沙藏后,洗净,均匀播种于预先铺设有基质的种子萌发筐内,表面覆盖过8目筛腐殖质土2

3mm,淋水至表面腐殖质土同种子充分贴合,种子微露;将萌发筐置于环境温度15

28℃的变温环境下,每日淋水保湿或将萌发筐置于深2cm且注满水托盘内,保持水位,直至种子萌发;(2)萌发及子叶苗养护:待种子萌发,胚根伸长后,将萌发筐置于环境温度15

28℃、空气湿度不低于45%的设置于室外的封闭湿室内进行幼苗炼苗,保持每日光照,直至子叶完全开展,真叶长出;(3)移栽及真叶苗管理:待幼苗长出两片真叶后,移栽至营养钵内,保持根系向下的生长空间;选择平整苗床或苗圃地,将营养钵半埋,埋藏深度6cm;架空布设遮光率50%遮荫网,于温度10

30℃区域进行幼苗炼苗,同时对布设区域进行淋水保湿,直至成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沙藏前的滇藏玉兰种子通过如下方法处理获得:将采集的种子浸泡于10

20℃蒸馏水进行种子液选,去除液体表面虫蛀、发霉、干瘪种子,之后持续浸泡24

36h,至外种皮充分吸水膨胀并柔软后,揉搓淘洗,获得清洁的滇藏玉兰种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滇藏玉兰种子的采集要求:采集滇藏玉兰微裂或已开裂聚合蓇葖果,种子微露,置于室内通风干燥无光照直射处,待蓇葖果开裂轻轻抖动,使种子掉出后收集;也可以在选择已掉落地面,但外种皮红褐色仍未变黑、种子尚未干瘪霉变、种子胚乳颜色为乳白色的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藏玉兰种子快速萌发及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沙藏条件:种子同河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维暐尹擎陈小灵明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