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34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驱动轮。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包括驱动轮本体,驱动轮本体包括轮支架、主支架,轮支架的后部与主支架的下部转动连接;轮支架的前部设有轮体,轮体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链轮,轮支架的后部设有链轮组,轮支架的前部设有减震弹簧拉杆,主支架的上部设有第一套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运转稳定,通过将驱动轮本体设置在农机具的前端,借助农机具自身行走时的力推动前进,其轮体与土壤摩擦产生动力,进而可通过驱动链轮带动农机具上的农业设备运转,可为农业设备提供匹配动力,减少农业设备磨损或动力缺失的状况发生,保障农业设备的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驱动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农机具的驱动往往需要通过内燃机提供动力,或者来自农机具的后置动力牵引,然而直接采用内燃机消耗燃料产生的动力驱动农机具上的农业设备,往往会过大加速农业设备的磨损,或是通过农业设备附件产生的动力驱动易出现动力缺失现象,阻碍农业设备的正常作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及农作物产量,例如:农机具中的农业播种机在播种时,其农业设备如排种器和排肥器需要精准动力,若采用内燃机动力直接驱动或农业设备附件所产生的动力驱动,则易造成农业设备的动力不匹配、加速磨损或是引起动力缺失,在播种时易产生断苗或断肥现象,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使得现有农业设备的燃料需求、环境需求和动力需求难以达到平衡,降低了现有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包括驱动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本体包括轮支架、主支架,所述轮支架的后部与所述主支架的下部转动连接;
[0007]所述轮支架的前部设有轮体,所述轮体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链轮,所述轮支架的后部设有链轮组,所述链轮组包括传动链轮、与所述传动链轮连动的驱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传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相连;<br/>[0008]所述轮支架的前部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减震弹簧拉杆,所述主支架的上部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第一套管,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前、后两侧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前部抵住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弹簧的后部抵住所述第一套管的前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前部抵住所述第一套管的后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后部抵住所述第二限位件;
[0009]所述主支架的下部设有用于连接农机具前部的安装支架。
[0010]所述轮体包括轮毂,所述轮毂的外侧套设有高花轮胎。
[0011]所述轮支架包括两个呈并列排布的固定板,所述轮体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前侧,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轮体的后侧。
[0012]所述主支架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
[0013]所述减震弹簧拉杆为两个,两个所述减震弹簧拉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轮体的两侧。
[0014]所述轮支架的后部设有连接轴,所述主支架的下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两个呈并列排布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用于穿过所述连接轴的轴孔。
[0015]所述轮支架的前部设有两个第一固定片,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前部设有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固定轴的通孔;
[0016]所述主支架的上部设有两个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套管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片之间,所述第一套管与第二固定片转动连接。
[0017]所述减震弹簧拉杆上设有呈均匀排布的若干个固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孔的第一销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套设在所述减震弹簧拉杆前部的外侧并抵住所述第一销钉;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固定孔的第二销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套设在所述减震弹簧拉杆后部的外侧并抵住所述第二销钉。
[0018]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用于连接农机具前部的固定螺栓。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结构简单、运转稳定,通过将驱动轮本体设置在农机具的前端,借助农机具自身行走时的力推动前进,其轮体与土壤摩擦产生动力,进而可通过驱动链轮带动农机具上的农业设备运转,可为农业设备提供匹配动力,减少农业设备磨损或动力缺失的状况发生,保障农业设备的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轮支架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支架处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主支架处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6]如图1~5所示,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包括驱动轮本体,驱动轮本体包括轮支架1、主支架2,轮支架1的后部与主支架2的下部转动连接;轮支架1的前部设有轮体3,轮体3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链轮4,轮支架1的后部设有链轮组,链轮组包括传动链轮5、与传动链轮5连动的驱动链轮14,主动链轮4与传动链轮5之间通过第一链条6相连;轮支架1的前部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减震弹簧拉杆7,主支架2的上部设有用于穿过减震弹簧拉杆7的第一套管12,减震弹簧拉杆7的前、后两侧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10、第二限位件11,减震弹簧拉杆7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8、第二弹簧9,第一弹簧8的前部抵住第一限位件10,第一弹簧8的后部抵住第一套管12的前部,第二弹簧9的前部抵住第一套管12的后部,第二弹簧9的后部抵住第二限位件11;主支架2的下部设有用于连接农机具前部的安装支架13。本专利技术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结构简单、运转稳定,通过将驱动轮本体设置在农机具的前端,借助农机具自身行走时的力推动前进,其轮体3与土壤摩擦产生动力,进而可通过驱动链轮14带动农机具上的农业设备运转,可为农业设备提供匹配动力,减少农业设备磨损或动力缺失的状况发生,保障农业设备的稳定运行,有效提高了农业设备的使用效果。
[0027]此设计在使用时,驱动轮本体借助安装支架13固定在农机具前端的梁架上,由农
机具推动前进,轮支架1与主支架2转动连接,在遇到上、下起伏地面时,可借助第一弹簧8与第二弹簧9的弹力并通过减震弹簧拉杆7的作用,使得轮体3可随着上、下起伏地面上、下浮动,如遇到高、低不平的地面或大量硬泥丸地面时能够根据地表情况自由上、下浮动,进而保证轮体3与地面间持续的保持紧密接触,使得轮体3在农机具的推动下保持稳定运转,以便于轮体3的转轴上的主动链轮4通过第一链条6带动传动链轮5转动,由传动链轮5带动驱动链轮14转动,再由驱动链轮14将动力传输给农业设备进行驱动。可通过在驱动链轮14上加装第二链条,借助第二链条对农业设备进行驱动,进而对农业设备可提供精准动力。驱动轮本体可根据农业设备的需求随着农机具工作产生动力,无需作业时,可下压并固定减震弹簧拉杆7的后部,可借助固定绳将其固定在农机具的前部,使得驱动轮离开地面,断开动力,既减少农业设备磨损又保证农业设备稳定性。
[0028]轮体3包括轮毂,轮毂的外侧套设有高花轮胎。高花轮胎的胎面上设有若干个呈均匀排布的条状凸起,条状凸起的横截面呈弧形。高花轮胎配合减震弹簧拉杆7共同工作,可保证驱动轮本体在遇到地面浮动变化较大或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包括驱动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本体包括轮支架、主支架,所述轮支架的后部与所述主支架的下部转动连接;所述轮支架的前部设有轮体,所述轮体的转轴上设有主动链轮,所述轮支架的后部设有链轮组,所述链轮组包括传动链轮、与所述传动链轮连动的驱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传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所述轮支架的前部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减震弹簧拉杆,所述主支架的上部设有用于穿过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第一套管,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前、后两侧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所述减震弹簧拉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前部抵住所述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弹簧的后部抵住所述第一套管的前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前部抵住所述第一套管的后部,所述第二弹簧的后部抵住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主支架的下部设有用于连接农机具前部的安装支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包括轮毂,所述轮毂的外侧套设有高花轮胎。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支架包括两个呈并列排布的固定板,所述轮体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前侧,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轮体的后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机具前置自动力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的横截面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国李妍妍崔叶峰程德利陈彦旭何等强赫连和春祝建华李其李亚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顺宏农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