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贴片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5171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44
一种微针贴片及其制造方法,微针贴片包含微针结构层、黏着层以及载体层。黏着层设置于微针结构层与载体层间,且连接微针结构层与载体层。微针结构层包括基底层及多个微针,其中基底层具有第一面及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且第一面朝向黏着层。多个微针彼此间隔设置于第二面且包括多个第一微针及至少一第二微针。至少一第二微针位于微针结构层的边缘,且至少一第二微针的高度小于各第一微针的高度。第二微针的高度小于各第一微针的高度。第二微针的高度小于各第一微针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贴片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经皮递药领域,尤其关于一种微针贴片。

技术介绍

[0002]微针贴片(microneedle patch,MNP)为一新型经皮吸收递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其结合了贴片和皮下注射的优点。因贴片上的微针甚短、不致碰触神经,不仅没有皮下注射的疼痛感,还可轻易携带大分子药物传过皮肤角质层进入人体。MNP技术自1998年推动至今,在医美、医药、疫苗及量测系统上已有蓬勃的发展,目前已有医美产品问世,而其他三个领域的产品研发,也逐渐进入商业化的地步。
[0003]在MNP的制造中,通常会依据产品的设计准备不同的金属模具,因此需投入一定的成本;而习知的金属模具所制成的母模,因其材料特性,因此在制程中发生与离型模间对位偏误的问题,从而产生不良品。不良品中可见贴片上的微针区域偏离正确位置,一来影响使用者体验,二来影响微针给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贴片,其具有良好的微针区域的位置准确度。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微针贴片的制造方法,其可改善微针贴片生产良率及确保微针区域的位置符合设计。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金属模具,其可用以改善微针贴片生产良率以及微针区域的位置准确度。
[000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针贴片包含微针结构层、黏着层以及载体层。黏着层设置于微针结构层与载体层间,且连接微针结构层与载体层。微针结构层包括基底层及多个微针,其中基底层具有第一面及相对于第一面的第二面,且第一面朝向黏着层。多个微针彼此间隔设置于第二面且包括多个第一微针及至少一第二微针。至少一第二微针位于微针结构层的边缘,且至少一第二微针的高度小于各第一微针的高度。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针贴片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公模,且所提供的公模具有承载座及多个微针结构,而多个微针结构彼此间隔设置于承载座上;分配聚合材料至公模并形成母模;分配生物相容性材料至母模并形成微针结构层,其中微针结构层包括多个微针彼此间隔配置;设置至少一离型膜及至少一载体层于微针结构层的配置有多个微针的相反面,其中,至少一离型膜具有多个中空区域,且各中空区域具有特定形状,而至少一载体层设置于至少一离型膜上且遮盖多个中空区域;分离微针结构层及母模;以及,依据各中空区域的形状裁切微针结构层。
[000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金属模具是用以制备微针贴片,且包含承载座及多个微针结构,其中承载座上具有单一区域,且多个微针结构以一分布密度设置于单一区域。
[0010]本专利技术因采用金属模具,且金属模具的多个微针结构设置于承载座的单一区域,因此可免于在制程中发生母模的对位误差,从而有助于改善微针贴片生产良率及确保微针
区域的位置符合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微针区域因具有良好的位置准确度,因此有助于提升使用者体验并确保在正确部位进行微针给药。
[0011]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剖视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剖视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剖视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6A

6K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制造方法的步骤实施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离型膜与微针结构层间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离型膜与微针结构层间位置关系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9A

9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微针的显微照片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
[0022]10:微针贴片
[0023]100、100

:微针结构层
[0024]110:基底层
[0025]111:第一面
[0026]112:第二面
[0027]130:微针
[0028]131:第一微针
[0029]132:第二微针
[0030]20:生物相容性材料
[0031]300:黏着层
[0032]500:载体层
[0033]600:离型膜
[0034]6000:中空区域
[0035]70:公模
[0036]710:承载座
[0037]7100:单一区域
[0038]720:微针结构
[0039]800

:聚合材料
[0040]800:母模
[0041]810:底面区域
[0042]820:锥孔
[0043]h1、h2:高度
[0044]F:力
[0045]C:裁切工具
[0046]T: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47]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004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微针贴片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微针贴片10包含微针结构层100、黏着层300及载体层500。黏着层300设置于微针结构层100与载体层500间,且连接微针结构层100与载体层500。微针结构层100包括基底层110及多个微针130,其中,基底层110具有第一面111及相对于第一面111的第二面112。第一面111朝向黏着层300,而第二面112上设置有多个微针130。多个微针130彼此间隔,且以适当的分布密度设置于第二面112。在本专利技术若干实施例中,多个微针130均匀分布于第二面120而相邻微针130的间距大致均等。相邻微针130的间距可介于例如0.5~5mm。
[0049]载体层500的材料可为例如编织、非编织或针织物的合成或天然织物、合成或天然聚合物。载体层500较佳具顺应性、可挠性而有助于平整附于生物体表面。举例来说,载体层500可为例如胶片或布块。载体层500的材料还可基于若干功能性要求例如防水、透气、抑菌、气味、美观、手感而选择,此外亦可参考市面可见的医疗耗材如绷带、胶带、贴布来选用。
[0050]较佳而言,微针结构层100的多个微针130是与基底层110一体成形,且在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微针结构层100的材料为生物相容性材料及/或生物可分解性材料。进一步而言,微针结构层100的材料较佳为具溶解性及膨润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微针结构层、一黏着层以及一载体层,其中:该黏着层设置于该微针结构层与该载体层间,且连接该微针结构层与该载体层;该微针结构层包括一基底层及多个微针;该基底层具有一第一面及相对于该第一面的一第二面;该第一面朝向该黏着层,该多个微针彼此间隔设置于该第二面且包括多个第一微针及至少一第二微针;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微针位于该微针结构层的边缘,且该至少一第二微针的高度小于各第一微针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第一微针的高度相同,且为150~100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邻的该多个微针的间距为0.5~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至少一第二微针的形状不同于该多个第一微针的形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二微针,且该多个第二微针间形状不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离型膜;该离型膜位于该载体层的周缘,且至少部分沿该载体层的周缘设置于该载体层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微针结构层与该载体层间形状相似;该载体层大于等于该微针结构层,且该离型膜围绕该微针结构层。8.一种微针贴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公模;该公模具有一承载座及多个微针结构,该多个微针结构彼此间隔设置于该承载座上;分配一聚合材料至该公模并形成一母模;分配一生物相容性材料至该母模并形成一微针结构层;该微针结构层包括多个微针彼此间隔配置;设置至少一离型膜及至少一载体层于该微针结构层的配置有该多个微针的相反面;该至少一离型膜具有多个中空区域,且各该中空区域具有一特定形状;该至少一载体层设置于该至少一离型膜上且遮盖该多个中空区域;分离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芸佩林仁顺
申请(专利权)人: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