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476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处理池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静置腔室、絮凝腔室和滤后腔室,静置腔室与絮凝腔室之间设置有粗滤网,絮凝腔室与滤后腔室之间设置有细滤网,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滤后腔室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净化组件,静置腔室内设置有除杂组件,絮凝腔室的一侧设置有药液池,药液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泵体,第一泵体的进水端与药液池之间通过进液管相连通,第一泵体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网孔筒内插接配合有内筒,内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渗透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废水处理效果,同时也能够将杂质向外排出,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
,具体地说,涉及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杆是常见的用于架设电线电缆的杆体,电杆的生产一般采用混凝土和钢筋作为基本原料,在生产车间内进行电杆的生产加工操作时,由于制备和清洗等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的废水,该部分废水的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浪费,为了节约水资源,通常会对废水进行回收处理操作,进行回收处理操作时,通常会用到对应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15232301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电杆生产废水利用系统,包括处理池本体,所述处理池本体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把处理池本体分隔成清水池和沉淀池,所述处理池本体的上表面的两侧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设置有齿轮组,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组与螺纹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通过沉淀池能够使螺纹杆进行转动。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沉淀池把第一电机与螺纹杆进行传动连接,以及第一刮板与螺纹杆进行连接,通过第一电机的启动通过齿轮组把动力传递给螺纹杆,使螺纹杆进行旋转,从而使第一刮板进行移动,进而使第一刮板和挂钩对沉淀池进行清理下。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21343310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电杆生产废水利用系统,属于废水利用
一种混凝土电杆生产废水利用系统,包括:沉淀池以及与沉淀池连通的清液池;清液池的内部设有浮板,浮板上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底端位于浮板的底侧,出水管伸出清液池。该技术设置沉淀池和清液池,清洗后的废水直接排放至沉淀池中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清液流入到清液池中,在清液池中设置浮板,在浮板上安装抽水泵,用于对废水的回收利用,抽水泵在持续工作过程中,进水管的底端与液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抽水泵抽取清液池上部清液,避免抽清液池底部浑水而导致管道、抽水泵的堵塞。
[0005]虽然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在具体使用时,不能依次进行过滤、絮凝沉淀和净化处理等操作,同时也不能在废水排入的初期直接对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进行过滤并向外排出,较多的固体颗粒杂质进入到对应的池体中后会造成池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堆积,且后续不便清理,给使用者带来不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内部从左往右依
次设置有静置腔室、絮凝腔室和滤后腔室,所述静置腔室与所述絮凝腔室之间设置有粗滤网,所述絮凝腔室与所述滤后腔室之间设置有细滤网,所述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滤后腔室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净化组件,所述静置腔室内设置有用于对废液中的固体杂质向外排出的除杂组件。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静置腔室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废水排入的排污管,使废水能够顺着排污管排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絮凝腔室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曝气混合操作的射流曝气器,促进药液与废液混合充分。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絮凝腔室的一侧设置有药液池,所述药液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的进水端与所述药液池之间通过进液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通入至所述絮凝腔室内,便于利用第一泵体进行药液的输送操作。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出液管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水平管,所述水平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喷头,使药液顺着喷头向外喷出,能够促进药液与废液混合均匀。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处理池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除杂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转轴,其中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静置腔室之间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之间通过首尾相连的网孔输送带连接,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所述转轴的末端同轴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排污管位于所述网孔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网孔输送带转动用于将固体颗粒杂质输送至静置腔室的外部,便于利用网孔输送带转动,实现对处理后的杂质向外输送。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静置腔室的腔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朝着所述网孔输送带的一侧向下倾斜30
°
~45
°
设置,所述挡板用于阻挡颗粒碎屑朝着网孔输送带的底端掉落。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净化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的进水端固定安装有伸入至所述滤后腔室内的抽吸管,所述第二泵体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末端固定安装有硬管,所述硬管伸入至所述净化组件内,便于利用第二泵体进行滤后腔室内的水的抽吸输送操作。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筒,所述净化筒的底壁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设置的网孔筒,所述网孔筒内插接配合有内筒,所述内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反渗透膜,所述内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净化筒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密封环抵在所述顶盖的底面上,所述硬管穿过所述顶盖并插入至所述内筒内,所述净化筒的底部筒体上固定安装有外排管,便于利用反渗透膜实现对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操作。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净化筒的顶部筒体上和所述顶盖上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环状等间距排列的矩形板,处在下方的所述矩形板上固定安装有搭扣,处在上方的所述矩形板上固定安装有卡钩,所述搭扣与所述卡钩之间卡接配合,方便对顶盖进行固定和拆卸操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处理池,从左往右依次进行静置、絮凝沉淀和再滤操作,另外,通过设置的除杂组件,能够实现在处理前期直接对顺着排污管排出的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进行过滤操作,由于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中还含有颗粒杂质,如石头类杂质,过滤后随着网孔输送带的转动,能够将固体颗粒杂质向外输送,达到清理固体颗粒杂质的效果,利于在电杆生产上使用,方便使用,达到依次进行净化处理和对排入的初期废水进行固体颗粒杂质过滤以及外排的效果。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净化组件,能够利用反渗透膜实现对滤后腔室内的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操作,保证对废水处理得更加彻底,方便使用。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喷头和射流曝气器,能够促进药液池内的药液喷出后与絮凝腔室内的废液混合更加充分,提高对废液的絮凝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除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净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净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净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内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静置腔室(10)、絮凝腔室(101)和滤后腔室(102),所述静置腔室(10)与所述絮凝腔室(101)之间设置有粗滤网(103),所述絮凝腔室(101)与所述滤后腔室(102)之间设置有细滤网(104),所述处理池(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滤后腔室(102)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净化组件(3),所述静置腔室(10)内设置有用于对废液中的固体杂质向外排出的除杂组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腔室(10)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废水排入的排污管(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室(101)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用于曝气混合操作的射流曝气器(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室(101)的一侧设置有药液池(15),所述药液池(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泵体(16),所述第一泵体(16)的进水端与所述药液池(15)之间通过进液管(161)相连通,所述第一泵体(16)的出水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162),所述出液管(162)通入至所述絮凝腔室(10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62)的末端固定安装有水平管(17),所述水平管(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喷头(17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杆生产车间的废水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12),所述除杂组件(2)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转轴(20),其中一个所述转轴(20)与所述静置腔室(10)之间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转轴(20)与所述支撑架(12)之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轴(20)之间通过首尾相连的网孔输送带(21)连接,与支撑架(12)转动连接的所述转轴(20)的末端同轴设置有驱动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洪铨商红超杨文欣代海霖
申请(专利权)人:永立杆塔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