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外机的装配方法和空调外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90447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的装配方法和空调外机,装配方法包括:对V形冷凝器、风扇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进行预拼装,以得到冷凝组件;吊装冷凝组件至框架组件上,以得到空调外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结合V形冷凝器的底端的支撑面较小的具体结构特点,以及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的装配关系,使得装配左、右端连接板件的过程中,仍需要保持对冷凝器的吊装,使得整个装配过程处于稳定性较差的动态环境中,增大了装配左、右端连接板件的难度,此外,由于冷凝器的自身尺寸小于框架组件所围设的安装空间,使得上述装配过程需要多次调整冷凝器的位置,避免左、右端连接板件无法顺利安装至框架组件,从而进一步增大了装配难度,使得装配效率低下。装配效率低下。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外机的装配方法和空调外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的装配方法和空调外机。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外机具体包括冷凝组件和用于支撑冷凝组件的框架组件。而相关技术在组装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的过程中,往往是在搭建好框架组件后,再将冷凝组件中的V形冷凝器吊装于框架组件中,进而在V形冷凝器中安装各个零部件。
[0003]具体的,冷凝组件包括左端连接板件和右端连接板件,而左端连接板件为连接至V形冷凝器的左端部,右端连接板件为连接至V形冷凝器的右端部。此外,V形冷凝器具体是通过左端连接板件和右端连接板件与框架组件配合,才实现冷凝器能够稳定安装至框架组件。
[0004]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却存在以下至少一个问题:结合V形冷凝器的底端的支撑面较小的具体结构特点,以及上述提及的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的装配关系,使得装配左端连接板件和右端连接板件的过程中,仍需要保持对冷凝器的吊装,使得整个装配过程处于稳定性较差的动态环境中,增大了装配左端连接板件和右端连接板件的难度,此外,由于冷凝器的自身尺寸小于框架组件所围设的安装空间,使得上述装配过程需要多次调整冷凝器的位置,避免左、右端连接板件无法顺利安装至框架组件,从而进一步增大了装配难度,使得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结合V形冷凝器的底端的支撑面较小的具体结构特点,以及上述提及的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的装配关系,使得装配左、右端连接板件的过程中,仍需要保持对冷凝器的吊装,使得整个装配过程处于稳定性较差的动态环境中,增大了装配左、右端连接板件的难度,此外,由于冷凝器的自身尺寸小于框架组件所围设的安装空间,使得上述装配过程需要多次调整冷凝器的位置,避免左、右端连接板件无法顺利安装至框架组件,从而进一步增大了装配难度,使得装配效率低下。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的装配方法,空调外机包括冷凝组件和用于支撑冷凝组件的框架组件,冷凝组件包括V形冷凝器、风扇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围设于V形冷凝器的外部,风扇组件安装至第一壳体组件对应V形冷凝器的出风口的位置;装配方法包括:对V形冷凝器、风扇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进行预拼装,以得到冷凝组件;吊装冷凝组件至框架组件上,以得到空调外机。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使得提高装配空调外机的效率,有效避免了在框架组件内对冷凝组件的各个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难度大,导致装配效率低的情况;具体来说,V形冷凝器的自身重量较重,且其通过第一壳体组件与框架组件的配合,才得以实现将V形冷凝器稳定安装至框架组件内的效果。进一步的,结合框架组件的预留给第一壳体组件的安装空间较小,结合V形冷凝器处于被吊装的状态,使
得在上述分离式安装方式中,难以高效的使得第一壳体组件顺利安装至V形冷凝器上,若是冷凝器在容纳空间中发生一定幅度的摆动,则将导致第一壳体组件无法被安装至安装空间内。于是,通过预装配冷凝组件的方式,吊装冷凝组件的整体结构,将其安装至框架组件内,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提高整体装配的效率。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框架组件围设有用于容纳冷凝组件的安装槽;吊装冷凝组件至框架组件上,以得到空调外机,包括:将冷凝组件吊装至框架组件的竖向上方;调节冷凝组件朝向靠近框架组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壳体组件与安装槽配合;当冷凝组件下降至其底端与框架组件的横梁配合时,松开对冷凝组件的吊装,得到空调外机。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在冷凝组件未进入安装槽之间,便调整冷凝组件相对框架组件的位置,例如转动冷凝组件的角度,以便于下降冷凝组件的过程中,能够使其直接以平移的方式进入安装槽内,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调节冷凝组件朝向靠近框架组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壳体组件与安装槽配合,包括:当冷凝组件距离框架组件之间的竖向高度值小于预设高度值时,调节冷凝组件相对框架组件以第一相对状态朝向靠近框架组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壳体组件的竖向投影落至安装槽内;或,使冷凝组件始终保持第一相对状态朝向靠近框架组件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一壳体组件的竖向投影落至安装槽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之间的装配效率。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调节冷凝组件朝向靠近框架组件的方向移动,包括:调节冷凝组件朝向靠近框架组件的移动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具体来说,预设高度值例如可以理解为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之间形成的竖向间距较小的情况。为了缩短装配时间,可以使得在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之间的高度较大时,也即大于预设高度值时,以较大的速率控制冷凝组件下降,而当冷凝组件和框架组件之间的高度较小,也即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高度值时,表示此时若以较大的速率控制冷凝组件下降,则会容易使得冷凝组件以较大的速率撞上框架组件,导致发生结构损坏的情况出现,于是,在二者之间距离小于预设高度值时,便以较小的速率下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调节二者之间的装配,同时也能够避免上述提及的意外情况发生。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框架组件包括多根立柱和多根横梁;吊装冷凝组件至框架组件上,以得到空调外机,包括:根据冷凝组件的尺寸信息,使多根横梁安装至多根立柱的多个连接位中的一者;当冷凝组件安装至框架组件的安装槽时,连接冷凝组件与多根立柱和多根横梁。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可根据装配对象冷凝组件的尺寸大小而对框架组件的拼接情况做出调整,具体可表现为,当冷凝组件的尺寸较大时,例如按照实际制冷需求可设计成多个风扇组件的冷凝组件时,则与之对应的,将使得多根横梁与立柱上位于不同高度的连接位配合,以调整围设的安装槽的竖向槽深,此外。同时调节立柱与横梁上的横向设置的多个连接位中的一者或者多者配合,以调整围设的安装槽的横向槽宽,从而最终使得得到的安装槽能够满足实际装配对象的冷凝组件的需求,提高框架组件的通用性。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尺寸信息包括冷凝组件的高度信息;根据冷凝组件的尺寸信息,使多根横梁安装至多根立柱的多个连接位中的一者,包括:根据高度信息调节多根横梁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多根横梁与多根立柱中处于第一预设高度上的多个连接位配合。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壳体组件包括左端连接板件、右端连接板件和风扇安装板件;对V形冷凝器、风扇组件和第一壳体组件进行预拼装,以得到冷凝组件,包括:将左端连接板件安装至V形冷凝器的左端,且将右端连接板件安装至V形冷凝器的右端,以得到第一冷凝部件;组装风扇安装板件和风扇组件,将二者安装至第一冷凝组件的安装位,以得到冷凝组件;其中,安装位由左端连接板件、右端连接板件和V形冷凝器组成。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外机的装配方法,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冷凝组件(10)和用于支撑所述冷凝组件(10)的框架组件(20),所述冷凝组件(10)包括V形冷凝器(11)、风扇组件(12)和第一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围设于所述V形冷凝器(11)的外部,所述风扇组件(12)安装至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对应所述V形冷凝器(11)的出风口(101)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包括:对所述V形冷凝器(11)、所述风扇组件(12)和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进行预拼装,以得到所述冷凝组件(10);吊装所述冷凝组件(10)至所述框架组件(20)上,以得到所述空调外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20)围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冷凝组件(10)的安装槽(21);所述吊装所述冷凝组件(10)至所述框架组件(20)上,以得到所述空调外机,包括:将所述冷凝组件(10)吊装至所述框架组件(20)的竖向上方;调节所述冷凝组件(10)朝向靠近所述框架组件(20)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安装槽(21)配合;当所述冷凝组件(10)下降至其底端与所述框架组件(20)的横梁(23)配合时,松开对所述冷凝组件(10)的吊装,得到所述空调外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冷凝组件(10)朝向靠近所述框架组件(20)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安装槽(21)配合,包括:当所述冷凝组件(10)距离所述框架组件(20)之间的竖向高度值小于预设高度值时,调节所述冷凝组件(10)相对所述框架组件(20)以第一相对状态朝向靠近所述框架组件(20)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竖向投影落至所述安装槽(21)内;或,使所述冷凝组件(10)始终保持第一相对状态朝向靠近所述框架组件(20)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竖向投影落至所述安装槽(2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所述冷凝组件(10)朝向靠近所述框架组件(20)的方向移动,包括:调节所述冷凝组件(10)朝向靠近所述框架组件(20)的移动速率先增大后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组件(20)包括多根立柱(22)和多根横梁(23);所述吊装所述冷凝组件(10)至所述框架组件(20)上,以得到所述空调外机,包括:根据所述冷凝组件(10)的尺寸信息,使所述多根横梁(23)安装至所述多根立柱(22)的多个连接位中的一者;当所述冷凝组件(10)安装至所述框架组件(20)的安装槽(21)时,连接所述冷凝组件(10)与所述多根立柱(22)和所述多根横梁(2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信息包括所述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方慰娄金辉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