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春远专利>正文

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04403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描述了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飞行器组成部分,推进装置,气动布局,能源装置,安全装置,控制装置。所述推进装置由气流通道结构,气流通道气动增升组成;所述气流通道结构由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组成;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由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尾部排气增升等组成;所述气动布局由气动构型,飞行器结构,矢量推力组成;所述气动构型包括单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多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多气流通道气动构型,水平气流分布与垂直气流分布形态气动构型;所述飞行器结构是指飞行器为翼型,蝶型,旋翼型,机翼合一等。机翼合一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1951年物理学家,亨利.艾伦,在研究中发现,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前端,产生强烈压缩空气,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激波锥,激波锥前沿空气密度急剧升高形成致密的压缩空气,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顶着一块压缩空气就象推着一堵墙前行。对航空器,航天器,导弹等头部都设计为钝头锥体来降低激波阻力。美国莱特兄弟专利技术第一架飞机,气动布局设计为进气道位置主要有头部进气,尾部出气,尾部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连接。飞机气动布局设计为进气道位置头部进气,尾部出,飞机飞行速度虽然提高了,但是,飞行出现失速,颤动等不安全因素,于是,飞机气动布局设计为进气道头部进气,下颌进气,腹部进气,两側进气,背部进气和X进气等多种。涡轮喷气式飞机进气道设置为,高速压缩气体从机头进气,尾部排出,有效降低了飞机前面压缩空气的数量堆积,让压缩空气经过进气道传送到发动机进气口,如:战斗机米格

9等。涡轮喷气式飞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飞机机头进气道设置都以下颌进气,腹部进气,两側进气为主,原因是飞机机头进气,容易失速,并附带严重的振动等。涡轮风扇发动机,通过增加外涵道比和涵道直径,让压缩空气一部分经过外涵道吹出,另一部分经过内涵道通过发动机燃烧,获得能量,既增加了推力,又降低了高速飞行时的噪音,还获得飞行稳定性,但是增加客机的飞行能力,还是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超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对推进装置的气流通道结构进行改进,主要是将发动机的进气道的进口,向前延伸,直到飞行器的最前端。
[0006]一种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
[0007]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包括飞行器组成部分,推进装置,气动布局,能源装置,安全装置,控制装置等。
[0008]所述飞行器组成部分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动力装置等组成;
[0009]所述机身主要是载物,包括乘员,旅客,武器,设备,物资等,机身通过各部件将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动力装置等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所述机翼主要功能是产生升力,持续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同时也起到稳定和操作的作用;所述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主要起平衡和控制方向的作用;所述起落装置主要起减震,支柱机轮滑行作用;所述动
力装置是指产生推力和拉力,给飞行器供电,包括螺旋桨推进器,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各系统等;
[0010]所述推进装置由气流通道结构,气流通道气动增升,发动机等组成;所述气流通道结构由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喷气口等组成,;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由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尾部排气增升等组成;所述发动机是指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主要使用电力,各种燃料为能源,用于包括汽车,飞机,导弹,航天器等;
[0011]所述气动布局由气动构型,飞行器结构,矢量推力等组成;所述气动构型包括单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多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多气流通道气动构型,水平气流分布与垂直气流分布形态气动构型;所述飞行器结构是指飞行器为翼型,蝶型,旋翼型,机翼和一等,所述矢量推力是指矢量推进发动机就是把喷口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偏转,从而获得其他操纵力矩发动机,获得增强机动性能力;
[0012]所述能源装置所述能源装置指用于飞行器发动机燃烧为动力来源的氢气,氧气,航空煤油等物质加注,储备,使用等的设备;
[0013]所述安全装置由通信装置,异物防护装置,选择性降阻等组成;
[0014]——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通信系统,驾驶系统,飞行雷达装置,无线通信等;
[0015]所述飞行器是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或陆地或水域飞行的器械。
[0016]高速飞行器气流通道结构。
[0017]所述高速飞行器气流通道结构包括气流通道结构,气流通道气动增升,气流通道结构应用依据。
[0018]所述气流通道结构由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喷气口等组成,也就是说气流从飞行器端口进或头部进,尾部出;所述进气口通道包括从飞行器端口或者头部到气流通道前端之间的距离,由最大横截面积到较大横截面积构成;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气流通道前端进气口与气流通道前端形成截面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气流通道前端到发动机进气道口,由较大横截面积变为较小横截面积;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由发动机进气道风扇气流分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压气机(内涵道),另一部分则不经过发动机燃烧,直接向后流动与发动机高温混合形成气流,这时气流通道结构又从由较小横截面积变为较大横截面积;所述燃烧室指发动机能源燃烧的地方;所述喷口指发动机燃烧室高温排出口;
[0019]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由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尾部排气增升等组成;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包括飞行器飞行时,根据伯努利原理,即流体(包括气流和水流)的流速越大,其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其压强越大;飞行器使用发动机为动力装置,并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机身固定机翼产生升力来飞行;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还包括飞行器飞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该效应表现在受限流体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现象,其流速与过流面积成反比,可以通过使用气流通道结构设计保留一定流速过流面积,实现气动增升效果,进气口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发动机喷口排气增升,提高飞行器推力,或者增加飞行器上升力;所述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指使用进气口通道气动构造,最大限度吸收飞行器前端高压气体,来降低飞行阻力,通过使用进气口通道结构设计,飞行器端口到气流通道,由最大横截面积到较大横截面积,即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来增加气体流速,实现吸气增升,吸气增升的依据:1951年物理学家,
亨利.艾伦,在研究中发现,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前端,产生强烈压缩空气,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激波锥,激波锥前沿空气密度急剧升高形成致密的压缩空气,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顶着一块压缩空气就象推着一堵墙前行,使用进气口通道气动构造来实现吸气增升,降低阻力;所述气流通道吹气增升指,使用气流通道气动构造,气体流速进一步提高,气流经过发动机外涵道喷出,气流通道前端到发动机进气道口,由较大横截面积变为小横截面积来进一步增加气体流速,实现吹气增升;所述尾部排气增升是指使用发动机进气道获得高速气流,通过燃气能量在内涵道获得高温,高压,高速的气流与来源于外涵道高速流动的低温,低压,高速的气流混合产生新的气流排出形成推力,这种推力叫排气增升;
[0020]所述气流通道结构应用依据就是将拉瓦尔喷管设计思路应用到超高速飞行器气流通道结构设计上,将拉瓦尔喷管构型复合使用飞行器制造的一个案例。
[0021]高速飞行器单气流形态气动构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飞行器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飞行器组成部分,推进装置,气动布局,能源装置,安全装置,控制装置等。所述飞行器组成部分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动力装置等组成;所述机身主要是载物,包括乘员,旅客,武器,设备,物资等,机身通过各部件将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动力装置等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所述机翼主要功能是产生升力,持续支持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同时也起到稳定和操作的作用;所述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主要起平衡和控制方向的作用;所述起落装置主要起减震,支柱机轮滑行作用;所述动力装置是指产生推力和拉力,给飞行器供电,包括螺旋桨推进器,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各系统等;所述推进装置由气流通道结构,气流通道气动增升,发动机等组成;所述气流通道结构由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喷气口等组成,;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由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尾部排气增升等组成;所述发动机是指一种能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主要使用电力,各种燃料为能源,用于包括汽车,飞机,导弹,航天器等;所述气动布局由气动构型,飞行器结构,矢量推力等组成;所述气动构型包括单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多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多气流通道气动构型,水平气流分布与垂直气流分布形态气动构型;所述飞行器结构是指飞行器为翼型,蝶型,旋翼型,机翼合一等,所述矢量推力是指矢量推进发动机就是把喷口可以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偏转,从而获得其他操纵力矩发动机,获得增强机动性能力;所述能源装置所述能源装置指用于飞行器发动机燃烧为动力来源的氢气,氧气,航空煤油等物质加注,储备,使用等的设备;所述安全装置由通信装置,异物防护装置,选择性降阻等组成;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通信系统,驾驶系统,飞行雷达装置,无线通信等;所述飞行器是大气层内或大气层外空间或陆地或水域飞行的器械。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高速飞行器气流通道结构。所述高速飞行器气流通道结构包括气流通道结构,气流通道气动增升,气流通道结构应用依据。所述气流通道结构由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喷气口等组成,也就是说气流从飞行器端口进或头部进,尾部出;所述进气口通道包括从飞行器端口或者头部到气流通道前端之间的距离,由最大横截面积到较大横截面积构成;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气流通道前端进气口与气流通道前端形成截面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气流通道前端到发动机进气道口,由较大横截面积变为较小横截面积;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由发动机进气道风扇气流分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压气机(内涵道),另一部分则不经过发动机燃烧,直接向后流动与发动机高温混合形成气流,这时气流通道结构又从由较小横截面积变为较大横截面积;所述燃烧室指发动机能源燃烧的地方;所述喷口指发动机燃烧室高温排出口;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由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尾部排气增升等组成;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包括飞行器飞行时,根据伯努利原理,即流体(包括气流和水流)的流速越大,其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其压强越大;飞行器使用发动机为动力装置,并产
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机身固定机翼产生升力来飞行;所述气流通道气动增升还包括飞行器飞行时,根据文丘里效应,意大利物理学家文丘里,该效应表现在受限流体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体出现流速增大现象,其流速与过流面积成反比,可以通过使用气流通道结构设计保留一定流速过流面积,实现气动增升效果,进气口吸气增升,气流通道吹气增升,发动机喷口排气增升,提高飞行器推力,或者增加飞行器上升力;所述进气口通道吸气增升指使用进气口通道气动构造,最大限度吸收飞行器前端高压气体,来降低飞行阻力,通过使用进气口通道结构设计,飞行器端口到气流通道,由最大横截面积到较大横截面积,即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来增加气体流速,实现吸气增升,吸气增升的依据:1951年物理学家,亨利.艾伦,在研究中发现,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前端,产生强烈压缩空气,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激波锥,激波锥前沿空气密度急剧升高形成致密的压缩空气,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顶着一块压缩空气就象推着一堵墙前行,使用进气口通道气动构造来实现吸气增升,降低阻力;所述气流通道吹气增升指,使用气流通道气动构造,气体流速进一步提高,气流经过发动机外涵道喷出,气流通道前端到发动机进气道口,由较大横截面积变为小横截面积来进一步增加气体流速,实现吹气增升;所述尾部排气增升是指使用发动机进气道获得高速气流,通过燃气能量在内涵道获得高温,高压,高速的气流与来源于外涵道高速流动的低温,低压,高速的气流混合产生新的气流排出形成推力,这种推力叫排气增升;所述气流通道结构应用依据就是将拉瓦尔喷管设计思路应用到超高速飞行器气流通道结构设计上,将拉瓦尔喷管构型复合使用飞行器制造的一个案例。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气动布局,其特征在高速飞行器单气流形态气动构型。所述高速飞行器单气流形态气动构型由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中心单气流形态,机身中心单气流通道,动力装置构成。所述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中心单气流形态指气流从飞行器头部进,经过机身中心穿过,然后,从机身尾部排出;所述机身中心单气流通道包括: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所述进气口通道包括从飞行器端口或者头部到气流通道前端之间的距离,由最大横截面积到较大横截面积构成;所述气流通道包括气流通道前端进气口与气流通道前端形成截面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气流通道前端到发动机进气道口,由较大横截面积变为较小横截面积;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由发动机进气道风扇气流分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压气机(内涵道),另一部分则不经过发动机燃烧,直接向后流动与发动机高温混合形成气流,这时气流通道结构又从由较小横截面积变为较大横截面积;所述燃烧室指发动机能源燃烧的地方;所述喷口指发动机燃烧室高温排出口;所述动力装置构成就是将动力装置设置在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中心单气流尾部,即机身尾部经过发动机排出分为单发动机排出,或者分为双发动机排出。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气动布局,其特征在于高速飞行器多气流形态气动构型。所述高速飞行器多气流形态气动构型包括气流通道结构,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上下气流形态,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两側气流形态,气流通道设计为进气道位置形态。所述气流通道结构由进气口通道,气流通道,发动机进气道组成,也就是说气流从飞行器端口进或头部进,尾部出;所述进气口通道包括从飞行器端口或者头部到气流通道前端之间的距离,由最大横截面积到较大横截面积构成;所述气流通道是指气流通道前端分两
部分,其中气流通道前端分两部分就形成了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上下气流形态,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两側气流形态,气流通道设计为进气道位置形态,每一部分都包括气流通道前端进气口与气流通道前端形成截面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距离,气流通道前端到发动机进气道口,由较大横截面积变为较小横截面积;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由发动机进气道风扇气流分两部分,一部分进入压气机(内涵道),另一部分则不经过发动机燃烧,直接向后流动与发动机高温混合形成气流,这时气流通道结构又从由较小横截面积变为较大横截面积;所述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上下气流形态是指机身上下气流通道的气流从飞行器头部进,经过进气口通道,在气流通道前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经过机身上面穿过,另一部分经过机身下面穿过,然后,连接发动机进气道,发动机进气道连接发动机。所述气流通道设计为机身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远
申请(专利权)人:何春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