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23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通过驱动电机二工作,电机二的输出轴带动凸轮旋转,凸轮的凸出部分在旋转的过程中会挤压两个挡块,则两个挡块相互远离并且挤压两个活塞筒,活塞筒将气体通过导气管注入气筒和气囊内,气囊发生膨胀并且与瘢痕处紧密贴合,起到对瘢痕处持续加压的目的,当凸轮的凸出部分脱离挡块时,通过弹簧二的弹力支撑,使两个挡块相互靠近,活塞筒能够通过导气管抽取气筒内气体,此时气囊恢复原状,从而减轻气囊对瘢痕处施加的压力,如此往复,能够实现对患者背部瘢痕处动态加压的目的,摒弃传统采用静态加压的方式,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体水肿及淤血,从而提高对瘢痕的处理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瘢痕治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瘢痕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0003]瘢痕疙瘩是皮肤瘢痕的一种特殊类型,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为皮肤损伤后机体组织过度增生所引起的一种类良性肿瘤样反应,瘢痕患者往往具有瘢痕体质,原因是伤口感染、异物、烧伤和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痤疮、毛囊炎、化脓性汗腺炎等,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内,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灼伤、注射、动物咬伤、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瘢痕中瘢痕疙瘩可用注射疗法、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放疗或同位素敷贴,增生性瘢痕可用激光磨削、微晶磨削、点阵激光磨削、外贴抗瘢痕制品或外涂软膏,萎缩性瘢痕可用微晶磨削、多波长脉冲治疗仪、点阵激光磨削等。
[0004]肢体创面经微粒或点状植皮修复后会产生大量的瘢痕组织,同时肢体的浅静脉系统也遭到了破坏,由于植皮组织及瘢痕组织不具有促进回流及改善循环的作用,同时会严重影响肢体活动,造成肢体水肿及反复破溃,严重时可能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目前有效的瘢痕控制方法为压力治疗,当对瘢痕组织持续加压后,能够有效减少其中增生的血管,使瘢痕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纤维的合成,从而控制并缓解瘢痕增生。
[0005]现有技术,如例如201810374658.7公开了一种负压振动瘢痕治疗装置,该对比文献中指出通过负压固定局部瘢痕,使皮肤具有一定的紧张度,提拉振动局部瘢痕组织,增加组织延展性,软化瘢痕和松动局部粘连,从而预防和治疗瘢痕挛缩;真空发生装置能够调节真空管内真空度,从而调节内吸罩的负压吸附力。
[0006]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7]现有技术中的压力治疗设备是在瘢痕处佩戴压力衣或通用压力仪加压,进行压力治疗过程中由于为静态加压,不利于肢体血液循环,可能加重肢体水肿及淤血,同时在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的瘢痕处理效率低下,且处理效果不够理想,很难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有鉴于此,提出一种瘢痕治疗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瘢痕治疗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治疗设备是在瘢痕处佩戴压力衣或通用压力仪加压,进行压力治疗过程中由于为静态加压,不利
于肢体血液循环,可能加重肢体水肿及淤血,同时在对患者背部大面积烧伤的瘢痕处理效率低下,且处理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
[0010]实现对患者背部瘢痕处动态加压的目的,摒弃传统采用静态加压的方式,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体水肿及淤血,从而提高对瘢痕的处理效果;
[0011]床体以及患者能够小幅摇摆,配合气囊对瘢痕处进行动态增压,起到对患者背部按摩的作用,因而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其中一个侧板上设有控制面板,两个侧板之间设有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板,所述底座上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所述滑板滑动连接在滑轨内,两个滑板之间设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机身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循环驱动组件,所述循环驱动组件的底部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驱动组件的顶部与床体的底部相固定。
[0013]所述床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挡组件,所述侧挡组件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侧板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卡接有气筒,所述气筒的底部连接有气囊,所述气筒的顶部贯穿支撑板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两端均搭接有动态增压组件,所述动态增压组件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动态增压组件的底部与支撑板相固定,且动态增压组件与气筒相连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气囊的底部为凹形设计,所述气筒的顶部设有两个通气阀管,两个侧板之间通过顶板相固定,所述顶板为透明状设计且采用亚克力板材料制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在两个侧板上开设的滑道内,所述滑道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所述电动液压杆的顶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循环驱动组件包括齿框,所述齿框内啮合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的一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框的底部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齿框的顶部通过两个固定杆与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侧挡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挡板靠近电机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一,两个弹簧一的另一端与床体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二,所述电机二的底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气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动态增压组件搭接。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动态增压组件包括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一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挡块为弧形设计,且活塞筒外套接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的一端与活塞筒的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的另一端与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筒外卡接有两个托架,两个托架的底部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的底部连接有导气管,两个导气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气筒连通,所述滑板和滑轨均为T形设计。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气囊对患者瘢痕处进行施压,患者则趴在床体上,通过驱动两个电动液压杆收缩使其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则通过气筒带动气囊与患者背部的瘢痕处接触,驱动电机二工作,电机二的输出轴带动凸轮旋转,凸轮的凸出部分在旋转的过程中会挤压两个挡块,则两个挡块相互远离并且挤压两个活塞筒,活塞筒收缩则内部气压增大,活塞筒将气体通过导气管注入气筒内,气筒内气体则注入气囊内,气囊发生膨胀并且与患者背部的瘢痕处紧密贴合,起到对瘢痕处持续加压的目的,当凸轮的凸出部分脱离挡块时,通过弹簧二的弹力支撑,使两个挡块相互靠近,则活塞筒伸长,活塞筒能够通过导气管抽取气筒内气体,此时气囊恢复原状,从而减轻气囊对瘢痕处施加的压力,如此往复,能够实现对患者背部瘢痕处动态加压的目的,摒弃传统采用静态加压的方式,有利于肢体的血液循环,减轻体水肿及淤血,从而提高对瘢痕的处理效果。
[002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床体对患者进行支撑,在治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板(2),其中一个侧板(2)上设有控制面板(3),两个侧板(2)之间设有床体(4),所述床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板(5),所述底座(1)上的两侧均开设有滑轨(6),所述滑板(5)滑动连接在滑轨(6)内,两个滑板(5)之间设有电机一(8),所述电机一(8)机身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一(8)的两个输出轴均固定连接有循环驱动组件(7),所述循环驱动组件(7)的底部与滑板(5)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驱动组件(7)的顶部与床体(4)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床体(4)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侧挡组件(9),所述侧挡组件(9)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侧板(2)之间设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的中部卡接有气筒(11),所述气筒(11)的底部连接有气囊(12),所述气筒(11)的顶部贯穿支撑板(10)连接有驱动机构(13),所述驱动机构(13)的两端均搭接有动态增压组件(14),所述动态增压组件(14)的一端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所述动态增压组件(14)的底部与支撑板(10)相固定,且动态增压组件(14)与气筒(1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12)的底部为凹形设计,所述气筒(11)的顶部设有两个通气阀管(15),两个侧板(2)之间通过顶板(16)相固定,所述顶板(16)为透明状设计且采用亚克力板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滑动连接在两个侧板(2)上开设的滑道(17)内,所述滑道(17)内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杆(18),所述电动液压杆(18)的顶端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瘢痕治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境薛军李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