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20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5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同步摆臂、第一卡持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同步摆臂包括第一同步摆动体和第二同步摆动体。第一卡持件安装于第一固定板,并与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且第一卡持件可相对第一固定板移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第一卡持件抵持第一同步摆动体,并产生弹性力;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相对展开,第一卡持件的弹性力被释放,以使第一卡持件卡持第一同步摆动体。本申请提供的转动机构可以解决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易展开过度,对屏幕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对屏幕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对屏幕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外观(ID)形态有从直板机往折叠机发展的趋势。折叠机在打开状态下具有大面积屏幕,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视觉体验,在闭合状态下体积小,便于携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机在转动到展开状态时,用户无法得到反馈,从而造成展开过度,对屏幕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易展开过度,对屏幕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一种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基座、同步摆臂、第一卡持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同步摆臂包括第一同步摆动体和第二同步摆动体,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和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且所述第一卡持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移动。
[0005]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可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同步摆臂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可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
[0006]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卡持件抵持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并产生弹性力。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展开,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弹性力被释放,以使所述第一卡持件卡持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
[0007]转动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显示屏。第一壳体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转动连接。转动机构的转动可带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转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还设有容置槽,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电路板、摄像模组等电子元件以及结构元件。当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显示屏发生弯折。
[000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是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朝向相互靠近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层叠设置。也就是,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展开是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朝向相互远离方向转动,以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夹角越来越大,且接近180度。也就是,转动机构处于展开状态。
[0009]其中,第一同步摆动体和第二同步摆动体同时转动,且第一同步摆动体和第二同
步摆动体的转动方向相反。
[0010]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卡持件抵持第一同步摆动体并产生弹性力。转动第一固定板可带动第一卡持件相对第一同步摆动体移动。当转动机构转动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卡持件的弹性力被释放,使第一卡持件卡持第一同步摆动体。也就是,转动机构转动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固定板受到的作用力发生突变,用户得到手感上的反馈,从而可以避免转动机构转动至展开状状态后继续转动,而对显示屏造成损坏,并且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包括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第一弹性体和第一卡持体,所述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一卡持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卡持体的端部抵持所述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展开,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带动所述第一卡持体滑动至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回弹力使所述第一卡持体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0012]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体的弹性恢复力带动第一卡持体移动,以使得第一卡持体与第一卡槽相对时,第一卡持体可以在第一弹性体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朝向第一卡槽方向移动,并使第一卡持体的端部移动至第一卡槽内,以实现第一卡持体卡持第一同步摆动体,从而可以简化转动机构的结构。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持件的端部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抵持面通过弧形倒角连接。
[0014]转动机构从折叠转动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卡持体的端部沿着第一抵持面滑动,并顺着第一卡槽的侧壁滑动至第一卡槽内,以实现第一卡持体卡持第一同步摆动体。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卡槽的侧壁与第一抵持面之间通过弧形倒角连接,从而可以便于第一卡持体的端部滑动至第一卡槽内,也可以便于第一卡持体的端部滑出第一卡槽,进而可以使转动机构更易于开合。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持体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一抵持块,所述第一柱体包括第一卡持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卡持端和所述第一自由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持块位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持块凸出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性体套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抵持块接触,且所述第一卡持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一侧。
[0016]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折叠,所述第一卡持端抵持所述第一抵持面,并通过所述第一抵持块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体,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展开,所述第一卡持端滑动至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体弹性伸长,并抵持所述第一抵持块,以通过所述第一抵持块带动所述第一卡持端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0017]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抵持块压缩第一弹性体,以使第一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并且,在第一弹性体的弹性力释放时,第一弹性体抵持第一抵持块,并通过第一抵持块带动第一卡持端朝向第一卡槽内,并与第一卡槽卡合,从而可以进一步简化转动机构的结构。
[00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同步摆臂还同步齿轮,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和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内;所
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以通过所述同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
[001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同步齿轮,使得第一固定板带动第一同步摆动体转动时,第一同步摆动体可以通过同步齿轮带动第二同步摆动体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固定板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同步转动,进而提升转动机构转动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二卡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可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转动,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
[0021]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至与所述固定基座相对折叠,所述第二卡持件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基座、同步摆臂、第一卡持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同步摆臂包括第一同步摆动体和第二同步摆动体,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和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与所述固定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卡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且所述第一卡持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移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板可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同步摆臂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板可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卡持件抵持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并产生弹性力;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展开,所述第一卡持件的弹性力被释放,以使所述第一卡持件卡持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包括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抵持面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持件包括第一弹性体和第一卡持体,所述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一卡持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一卡持体的端部抵持所述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展开,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带动所述第一卡持体滑动至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回弹力使所述第一卡持体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件的端部表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抵持面通过弧形倒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体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一抵持块,所述第一柱体包括第一卡持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卡持端和所述第一自由端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抵持块位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柱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持块凸出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性体套于所述第一柱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第一抵持块接触,且所述第一卡持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弹性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折叠,所述第一卡持端抵持所述第一抵持面,并通过所述第一抵持块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体,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展开,所述第一卡持端滑动至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体弹性伸长,并抵持所述第一抵持块,以通过所述第一抵持块带动所述第一卡持端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摆臂还同步齿轮,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和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同步齿轮的相对两侧,所述同步齿轮安装于所述固定基座内;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时,可带动所述第一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以通过所述同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卡持件,所述第二卡持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与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可
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转动,并相对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至与所述固定基座相对折叠,所述第二卡持件抵持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并产生弹性力;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折叠,所述第二卡持件抵持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并产生弹性力;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展开,所述第二卡持件的弹性力被释放,以使所述第二卡持件卡持所述第二同步摆动体。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帅董绍洪陈瑞豪董长富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