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流电池用激光堆叠焊接工艺及其焊接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流电池的
,尤其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用激光堆叠焊接工艺及其焊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液流电池是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是一种新的蓄电池。液流电池由电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存储供给单元以及管理控制单元等部分构成,是利用正负极电解液分开,各自循环的一种高性能蓄电池,具有容量高、使用领域(环境)广、循环使用寿命长的特点,是一种新能源产品。
[0003]受电池结构及电化学反应原理的限制,电极流场及流道需要具备一下特征:(1)流道的均匀流动性;(2)流道的绝缘性;(3)框与框、双击板、膜之间的密封性。
[0004]因此,现有的液流电池设计采用带有流道的流场框的这一组件来满足上述的特征。而传统的液流电池由于大部分都是通过螺栓或者是垫圈等机械方式进行连接,其通常需要人工来进行装配,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导致生产效率低。此外,传统的机械连接方式会存在密封不严、密封圈老化等问题,进而导致电堆内部或者外部存在漏液风险,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自动化、标准化、高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用激光堆叠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端板、第一铜板、进口集流框、第一柔性石墨板、第一双极板、第二双极板、上流场框、第一石墨毡、隔膜、下流场框、第二石墨毡、第三双极板、集流板框、第二柔性石墨板、第二铜板以及下端板;所述上端板、进口集流框、上流场框、下流场框、集流板框以及所述下端板均为聚丙烯材质;其堆叠焊接工艺如下:S1、在所述进口集流框的中部设置一镂空结构的第一柔性石墨板放置区,在所述第一柔性石墨板放置区的上端面设置第一铜板放置区,在所述第一铜板放置区的同侧设置一圈带有凹槽和凸台的第一焊筋结构,在所述第一柔性石墨板放置区的下端面设置第一双极板放置区,在所述进口集流框的四周设置四个进口水嘴;S2、在所述上流场框的中部设置一镂空结构的第一反应区,在所述第一反应区的上端面设置第二双极板放置区,在所述第二双极板放置区的同侧设置一圈带有凹槽和凸台的第二焊筋结构,在所述第一反应区的下端面设置供电解液流进、流出的第一流道结构,使得所述第一流道结构与所述第一反应区相连通;S3、在所述下流场框的中部设置一镂空结构的第二反应区,在所述第二反应区的上端面设置隔膜放置区,在所述隔膜放置区的同侧设置一圈带有凹槽和凸台的第三焊筋结构,在所述第二反应区的下端面设置供电解液流进、流出的第二流道结构,使得所述第二流道结构与所述第二反应区相连通;S4、在所述集流板框的中部设置一镂空结构的第二柔性石墨板放置区,在所述第二柔性石墨板放置区的上端面设置第三双极板放置区,在所述第三双极板放置区的同侧设置一圈凹槽和凸台的第四焊筋结构,在所述第二柔性石墨板放置区的下端面设置第二铜板放置区;S5、在所述上端板的四周设置四个与所述进口水嘴相适配的圆孔,在下端板的上端面设置一圈带有凹槽和凸台的第五焊筋结构;S6、将所述第一双极板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一双极板放置区内,并所述第一柔性石墨板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石墨板放置区内,将所述第一铜板放置于所述第一铜板放置区内,其形成进口集流框单元;S7、将所述第二双极板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二双极板放置区内,并将所述第一石墨毡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区内,其形成上流场框单元;S8、将所述隔膜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隔膜放置区内,并将所述第二石墨毡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区内,其形成下流场框单元;S9、将所述第三双极板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第三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平,占园进,郭强,程西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