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02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包括机架、换热器、风机和氟泵组件,换热器包括进液管、一次换热管、过冷换热管、第一进液汇集管、第一出液汇集管、第二进液汇集管和第二出液汇集管,进液管与第一进液汇集管连接,若干所述一次换热管独立并联,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液汇集管和第一出液汇集管连接,过冷换热管也独立并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液汇集管和第二出液汇集管连接,第一出液汇集管的出口端和第二进液汇集管连接,第二出液汇集管的出口端与氟泵组件连接。将最靠下的流路设计成过冷段,加长流路长度,减小出管流路数,提高了制冷剂管内流速,增大了过冷度,能有效提高冷凝效果。能有效提高冷凝效果。能有效提高冷凝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属于高热密度的机房空调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很多中大型数据中心项目中,已经大面积地采用V型冷凝器作为室外侧处理方案,但是面对高热密度的机房环境,大量项目开始针对降低机房PUE,提高机组能效比提出要求,针对节能又高效这一理念,室外机越来越多的采用集成氟泵和喷淋模式,利用氟泵迁移制冷剂从而在某些条件下开启氟泵模式,大大降低了机房耗电量;同时喷淋模式也是针对在夏季高温时夏,机房空调容易发生宕机、高压报警等情况,开启喷淋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室外机回风侧温度,从而降低冷凝压力,提高机组能效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通过集中过冷,将最靠下的流路设计成过冷段,加长流路长度,减小出管流路数,提高了制冷剂管内流速,增大了过冷度,能有效提高冷凝效果,也对氟泵系统制冷剂的迁移起到一定帮助。采用雾化喷淋技术,能提高空调的节能效率,解决翅片结垢及腐蚀的难题,大大延长换热翅片的寿命。
[0004]技术方案:一种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截面呈V型的换热器、设置在机架顶部的风机和设置于换热器底部的氟泵组件,换热器包括两组倾斜设置的换热板和进液管,每组换热板包括位于上段的若干一次换热管、位于下段的若干过冷换热管以及第一进液汇集管、第一出液汇集管、第二进液汇集管和第二出液汇集管,
[0005]所述进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连接,若干所述一次换热管独立并联,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液汇集管和第一出液汇集管连接,若干所述过冷换热管也独立并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液汇集管和第二出液汇集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液汇集管的出口端和第二进液汇集管连接,第二出液汇集管的出口端与氟泵组件连接,
[0006]液体能从进液管进入第一进液汇集管,再进入多个一次换热管,每个一次换热管内液体均会汇入第一出液汇集管中至底部,再经下部管汇入第二进液汇集管,进入多个过冷换热管中,每个过冷换热管内液体均会汇入第二出液汇集管中,再汇集进入所述氟泵组件中,
[0007]所述换热器上还设置有喷淋系统。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换热管和过冷换热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在换热器同一侧,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第一出液汇集管、第二进液汇集管和第二出液汇集管也均设于同一侧,一次换热管设置有多层,一层中有2~7个一次换热管呈夹角交错设置,所述过冷换热管也设置多层,一层中有2~3个过冷换热管交错设置,层间斜向平行排布,能使外部气体与
一次换热管和过冷换热管接触,进行换热降温。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换热管和过冷换热管的数量比例为10:3~5:1。
[0010]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板的倾斜角度为70~80
°

[0011]进一步的,所述氟泵组件包括入泵管道,所述入泵管道与第二出液汇集管(8)的出口端连接,所述入泵管道管径为100~15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包括第一进液主管和设置于该第一进液主管上的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均与对应一次换热管连接;
[0013]所述第一出液汇集管包括上部管和下部管,所述上部管设有多个支管,所述下部管连接第二进液汇集管,每个所述支管均与对应一次换热管连接;
[0014]所述第二进液汇集管包括第二进液主管和和设置于该第二进液主管上的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均与对应过冷换热管连接;
[0015]所述第二出液汇集管包括第二出液主管和设置于该第二出液主管上的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均与对应过冷换热管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两侧设置有挡板。
[0017]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控制件、喷淋管道和多个设置于喷淋管道上的喷头,所述喷头朝向换热器。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通过集中过冷,将最靠下的2

3个流路设计成过冷段,加长流路长度,减小出管流路数,提高了制冷剂管内流速,增大了过冷度,能有效提高冷凝效果,也对氟泵系统制冷剂的迁移起到一定帮助。采用雾化喷淋技术,能提高空调的节能效率,解决翅片结垢及腐蚀的难题,大大延长换热翅片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冷凝器管道侧视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次换热管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过冷换热管示意图;
[0023]图中:1—机架,2—换热器,3—风机,4—进液管,5—第一进液汇集管,6—第一出液汇集管,7—第二进液汇集管,8—第二出液汇集管,9—喷淋控制件,10—喷淋管道,11—喷头,12—一次换热管,13—过冷换热管,14—氟泵组件,15—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一种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截面呈V型的换热器2、设置在机架顶部的风机3和设置于换热器2底部的氟泵组件14,换热器2包括两组倾斜设置的换热板和进液管4,每组换热板包括位于上段的若干一次换热管12、位于下段的若干过冷换热管13以及第一进液汇集管5、第一出液汇集管6、第二进液汇集管7和第二出液汇集管8。分为上下两部分的换热段,相当于两次换热,出来进入氟
泵的液体较现有的冷凝器更低。
[0026]如图2所示,所述进液管4与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5连接,若干所述一次换热管12独立并联,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液汇集管5和第一出液汇集管6连接,若干所述过冷换热管13也独立并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液汇集管7和第二出液汇集管8连接,所述第一出液汇集管6的出口端和第二进液汇集管7连接,第二出液汇集管8的出口端与氟泵组件14连接。利用此结构,液体能从进液管4进入第一进液汇集管5,再进入多个一次换热管12,每个一次换热管12内液体均会汇入第一出液汇集管6中至底部,再经下部管汇入第二进液汇集管7,进入多个过冷换热管13中,每个过冷换热管13内液体均会汇入第二出液汇集管8中,再汇集进入所述氟泵组件14中。
[0027]所述一次换热管12和过冷换热管1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在换热器2同一侧,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5、第一出液汇集管6、第二进液汇集管7和第二出液汇集管8也均设于同一侧,一次换热管12设置有多层,一层中有2~7个一次换热管12呈夹角交错设置,所述过冷换热管13也设置多层,一层中有2~3个过冷换热管13交错设置,层间斜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截面呈V型的换热器(2)、设置在机架顶部的风机(3)和设置于换热器(2)底部的氟泵组件(14),其特征在于:换热器(2)包括两组倾斜设置的换热板和进液管(4),每组换热板包括位于上段的一次换热段和位于下段的过冷换热段,所述一次换热段包括若干一次换热管(12),所述过冷换热段包括若干过冷换热管(13),换热板还包括第一进液汇集管(5)、第一出液汇集管(6)、第二进液汇集管(7)和第二出液汇集管(8),所述进液管(4)与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5)连接,若干所述一次换热管(12)独立并联,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一进液汇集管(5)和第一出液汇集管(6)连接,若干所述过冷换热管(13)也独立并联,其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与第二进液汇集管(7)和第二出液汇集管(8)连接,所述第一出液汇集管(6)的出口端和第二进液汇集管(7)连接,第二出液汇集管(8)的出口端与氟泵组件(14)连接,所述换热器(2)上还设置有喷淋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换热管(12)和过冷换热管(13)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在换热器(2)同一侧,所述第一进液汇集管(5)、第一出液汇集管(6)、第二进液汇集管(7)和第二出液汇集管(8)也均设于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喷淋控制系统的V型集成氟泵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换热段中设置有若干一次换热层,每层中有2~7个一次换热管(12)呈夹角交错设置,所述过冷换热段也设置多层,一层中有2~3个过冷换热管(13)交错设置,层间斜向平行排布。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瀚李林达邹兴许海进陈忠波程姗于刚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