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仓、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44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仓、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及系统,涉及变压器油取样技术领域;油仓包括壳体、凸台、储油仓、注油仓、注油膜、排气孔和芯子,芯子与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注油膜和排气孔固定在壳体上,注油膜用于外部的针头经注油膜刺入注油仓;装置包括储存柜、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注油电推固定在储存柜上,针头与注油电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一泵用于将变压器与针头连通,控制器分别与储存柜、注油电推、第一泵的控制端连接,针头用于经油仓的注油膜刺入注油仓;系统包括自动取油装置和油仓,油仓位于储存柜内;其通过油仓、储存柜、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等,实现从变压器取油效率高。实现从变压器取油效率高。实现从变压器取油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仓、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压器油取样
,尤其涉及一种油仓、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撰写人检索,检索式为(TACD=(变压器AND取油样AND(仓OR腔)AND膜)),获得较为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如下。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109211309B,名称为充油设备油中溶解氢气、微水及油压综合在线监测装置。包括氢气

微水集成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基座、适配器、信号调理单元及主控单元;适配器底部设置氢气

微水集成传感器,且与充油设备取油孔密封连接;适配器设置出油孔,出油孔与取油孔连通;适配器顶部与基座密封连接;基座内设置储油腔,基座底部设置压力引油孔;压力引油孔一端与出油孔连通,另一端与储油腔连通;基座设置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依次连接信号调理单元、主控单元。实现充油设备的氢气、微水及油压的在线监测,通过在线监测数据诊断充油设备的绝缘状态;与传统监测手段相比,在线监测装置具有不需停电、监测信息丰富、实时监测诊断等优势。
[0004]申请公布号为CN111855482A,名称为一种变压器油中溶解氢气的检测装置。包括:氢气检测模块、第一三通阀、循环气泵、第二三通阀、油脱气模块、循环气室、主控制电路以及交互主机。油脱气模块通过气体管路与被测电气设备的气体取样口连接,同时通过气体管路、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循环气泵与氢气检测模块及循环气室联通。控制第一三通阀、第二三通阀可以控制油脱气模块只与氢气检测模块或循环气室联通。各模块受主控制电路控制。主控制电路与交互主机通过信号线相连,接收交互主机的命令并向交互主机发送检测结果。
[0005]结合上述两篇专利文献和现有的技术方案,专利技术人分析现有技术方案如下。
[0006]按照《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定期需定期和在变压器运行异常时取变压器即并联电抗器油样进行分析。而近年来,特高压变压器故障频发,取油样的过程存安全风险。
[0007]现有特高压变压器取油机器人受变压器周围强电磁场干扰无法准确定位取油位置,自动取油失败。
[0008]现有技术问题及思考:
[0009]如何解决从变压器取油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仓、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及系统,解决从变压器取油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在于如下方面:
[0012]一种油仓包括壳体、凸台、储油仓、注油仓、注油膜、排气孔和芯子,凸台、储油仓和
注油仓位于壳体的内部,凸台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凸台的第一侧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储油仓,凸台的第二侧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注油仓,储油仓与注油仓连接导通并形成腔体,芯子位于腔体内,芯子与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注油膜和排气孔固定在壳体上,腔体经排气孔与外界连接导通,注油膜用于外部的针头经注油膜刺入注油仓。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储油仓、注油仓和注油膜由下往上依次分布,芯子的顶部与注油膜搭接,芯子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搭接,芯子在水平方向上滑动配合。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芯子用于当油经注油仓进入,进入的油推动芯子,进而油进入储油仓。
[0015]一种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包括储存柜,储存柜用于根据指令将储物推出,还包括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注油电推固定在储存柜上,针头与注油电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一泵用于将变压器与针头连通,控制器与储存柜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与注油电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与第一泵的控制端连接,储物为上述的油仓,针头用于经油仓的注油膜刺入注油仓,将变压器中的油注入注油仓,注入完成后从油仓拔出。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滑道,滑道与储存柜连接,滑道用于获得从储存柜推出的储物并传输。
[001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电动传送装置,控制器的控制端与电动传送装置的控制端连接,电动传送装置用于获得从滑道传输来的储物并传送。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油仓台,油仓台用于获得从电动传送装置传送来的储物。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第二泵和废油桶,第二泵用于将变压器与废油桶连通,控制器与第二泵的控制端连接。
[0020]一种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系统包括上述的自动取油装置,还包括油仓,油仓位于储存柜内。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变压器和第一油管,变压器、第一油管和针头依次连接导通,第一泵固定连接在第一油管上,变压器用于将变压器中的油经第一油管和第一泵流入针头。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第一,一种油仓包括壳体、凸台、储油仓、注油仓、注油膜、排气孔和芯子,凸台、储油仓和注油仓位于壳体的内部,凸台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凸台的第一侧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储油仓,凸台的第二侧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注油仓,储油仓与注油仓连接导通并形成腔体,芯子位于腔体内,芯子与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注油膜和排气孔固定在壳体上,腔体经排气孔与外界连接导通,注油膜用于外部的针头经注油膜刺入注油仓。该技术方案,其通过壳体、凸台、储油仓、注油仓、注油膜、排气孔和芯子形成的油仓等,为提高变压器取油效率提供了基础。
[0024]第二,一种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包括储存柜,储存柜用于根据指令将储物推出,还包括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注油电推固定在储存柜上,针头与注油电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一泵用于将变压器与针头连通,控制器与储存柜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与注油电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与第一泵的控制端连接,储物为上述的油仓,针头用于经油仓的注油膜刺入注油仓,将变压器中的油注入注油仓,注入完成后从油仓拔出。该技
术方案,其通过储存柜、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等,为提高变压器取油效率提供了基础。
[0025]第三,一种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系统包括上述的自动取油装置,还包括油仓,油仓位于储存柜内。该技术方案,其通过油仓、储存柜、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等,实现从变压器取油效率高。
[0026]详见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描述。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原理框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原理框图。
[0031]其中:
[0032]1壳体;
[0033]2凸台;
[0034]3储油仓;
[0035]4注油仓;
[0036]5注油膜;
[0037]6排气孔;
[0038]7芯子;
[0039]8第一电推;
[0040]9针头;
[0041]10滑道;
[0042]11传送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凸台、储油仓、注油仓、注油膜、排气孔和芯子,凸台、储油仓和注油仓位于壳体的内部,凸台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凸台的第一侧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储油仓,凸台的第二侧面与壳体的内壁围成注油仓,储油仓与注油仓连接导通并形成腔体,芯子位于腔体内,芯子与壳体的内壁滑动配合,注油膜和排气孔固定在壳体上,腔体经排气孔与外界连接导通,注油膜用于外部的针头经注油膜刺入注油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仓,其特征在于:储油仓、注油仓和注油膜由下往上依次分布,芯子的顶部与注油膜搭接,芯子的底部与壳体的底部搭接,芯子在水平方向上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仓,其特征在于:芯子用于当油经注油仓进入,进入的油推动芯子,进而油进入储油仓。4.一种用于从变压器自动取油的装置,包括储存柜,储存柜用于根据指令将储物推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注油电推、针头和第一泵,注油电推固定在储存柜上,针头与注油电推的自由端固定连接,第一泵用于将变压器与针头连通,控制器与储存柜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与注油电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与第一泵的控制端连接,储物为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飞高岩付炜平李强赵冀宁贾晓瑜李建鹏刘鹏宇张惠山史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