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27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6
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包括落水主管、落水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主管顶端设置杯口,杯口上部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落水主管中部管身两侧各设有通孔,落水支管孔;与两侧落水管支管连接组成预防屋面渗漏装置,落水管主管及两侧支管均设置翼环,落水管主管支管均为排水坡度最低点;所述落水支管呈对称设置在落水主管两侧,落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落水支管的另一端口水平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其中:所述落水主管及落水支管内分别设有翼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具有防渗漏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解决现有防水层渗漏的水将长期留存于明沟挡墙外侧混凝土屋面板上无法排除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后期修缮成本的优点。期修缮成本的优点。期修缮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地说,是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大面积屋面通常设置明沟排水。由于屋面施工工序、细部节点复杂,一方面在施工时难以保证防水层无渗漏点,另一方面防水层由于老化等破坏也会形成渗漏点。因防水层渗漏等原因积留的水将长期留存于明沟挡墙外侧混凝土屋面板上,终会随着混凝土缝隙渗漏。
[0003]因此已知的防水结构设置方式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走留存于明沟水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施工效率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施工方法。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包括落水主管、落水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主管顶端设置杯口,杯口上部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落水主管中部管身两侧各设有通孔,落水支管孔;与两侧落水管支管连接组成预防屋面渗漏装置,落水管主管及两侧支管均设置翼环,落水管主管支管均为排水坡度最低点;所述落水支管呈对称设置在落水主管两侧,落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落水支管的另一端口水平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其中:所述落水主管及落水支管内分别设有翼环。
[0007]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8]前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中所述落水主管材质为PVC,规格型号为≥DN100。
[0009]前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中所述落水主管翼环为圆形,翼环宽度为8cm。
[0010]前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中所述落水支管材质为PVC,规格型号为≥DN50。
[0011]前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中所述落水支管翼环为圆形,翼环宽度为5cm。
[0012]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屋面板结构钢筋绑扎,屋面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先进行底层钢筋的绑扎;b、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在屋面板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时进行落水管主管及支管的定位、安装及预埋,将预防屋面渗漏装置通过在明沟挡墙外侧混凝土屋面板上设置,使落水主管设置在明沟内,落水支管设置在屋面板内,在屋面板砼结构钢筋施工时预埋,上端与设置在明沟挡墙外侧的雨水斗盖连接,下端与落水主管中部落水支管孔连接,以及时排除明沟挡墙外侧混凝土屋面板上的水;屋面板砼浇筑时进行检查复核确保位置安装准确,后续屋面建筑层施工,在屋面保温层施工时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大于6m并在分隔缝交汇处设置排气管;进行屋面上层钢筋的绑扎安装;
c、砼浇筑,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定位、安装及预埋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屋面板砼的浇筑。
[0013]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施工方法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14]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屋面建筑层依次为发泡混凝土找坡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双层SBS卷材防水层、XPS保温层、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片面层。
[0015]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泡混凝土找坡层的厚度为30mm。
[0016]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泥砂浆找平层为1:3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砂浆找平层的厚度为≥20mm。
[0017]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双层SBS卷材防水层为双层3mm厚SBS卷材防水层。
[0018]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XPS保温层厚度为≥75mm。
[0019]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片面层厚度为≥40mm、C25防水细石混凝土内配C4@150双向钢筋网片面层。
[0020]前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隔缝宽度为≥20mm。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防屋面渗漏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方便;2、解决现有防水层渗漏的水将长期留存于明沟挡墙外侧混凝土屋面板上无法排除,随着混凝土缝隙渗漏等问题;3、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后期修缮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屋顶平面示意图。
[0023]图中:1主管,2支管,3翼环,4雨水斗盖,5杯口,6挡墙,8混凝土屋面板,9发泡混凝土找坡层,10水泥砂浆找平层,11SBS卷材防水层,12保温层,13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片面层,14排水明沟,15排气层,16屋面分隔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包括落水主管、落水支管。
[0026]现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落水主管1顶端设置杯口5,杯口上部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4,落水主管中部管身两侧各设有通孔,落水支管孔;与两侧落水管支管连接组成预防屋面渗漏装置,落水管主管及两侧支管均设置翼环,落水管主管支管均为排水坡度最低点;所述落水主管翼环为圆形,翼环宽度为8cm。所述落水主管材质为PVC,规格型号为≥DN100。
[0027]所述落水支管2呈对称设置在落水主管两侧,落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落水支管的另一端口水平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其中:所述落水主管及落水支管内分别设有翼环3。所述落水支管材质为PVC,规格
型号为≥DN50。所述落水支管翼环为圆形,翼环宽度为5cm。
[0028]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屋面板结构钢筋绑扎,屋面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先进行底层钢筋的绑扎;b)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定位、安装及预埋,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定位、安装及预埋,完成后进行屋面上层钢筋的绑扎安装;c)砼浇筑,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定位、安装及预埋完成经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屋面板砼的浇筑;d)屋面建筑各层施工,屋面建筑层含30mm厚发泡混凝土找坡层、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双层3mm厚SBS卷材防水层、75mm厚XPS保温层、40mm厚C25防水细石混凝土内配C4@150双向钢筋网片面层。在屋面保温层施工时设置宽度20mm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大于6m并在分隔缝交汇处设置排气管。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屋顶平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施工应当注意事项: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
[0030]2.屋面预埋落水管杯口500mm范围内加涂l厚聚氨酯防水涂膜。防水层反入落水管杯口不小于5cm。
[0031]3.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各部分连接有效满足要求,所有落水管主管支管均为排水坡度最低点并可在结构屋面板施工时进行找坡,建筑各层做法厚度视具体工程进行调整。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本专利技术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及施工方法,与传统做法相比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由落水管主管和两侧支管组成,落水管主管上部设置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包括落水主管、落水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主管顶端设置杯口,杯口上部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落水主管中部管身两侧各设有通孔,落水支管孔;与两侧落水管支管连接组成预防屋面渗漏装置,落水管主管及两侧支管均设置翼环,落水管主管支管均为排水坡度最低点;所述落水支管呈对称设置在落水主管两侧,落水支管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落水支管的另一端口水平设有落水管雨水斗盖;其中:所述落水主管及落水支管内分别设有翼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主管材质为PVC,规格型号为≥DN10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主管翼环为圆形,翼环宽度为8c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支管材质为PVC,规格型号为≥DN5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支管翼环为圆形,翼环宽度为5cm。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屋面渗漏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屋面板结构钢筋绑扎,屋面模板支架安装完成后先进行底层钢筋的绑扎;b、预防屋面渗漏装置在屋面板结构钢筋绑扎施工时进行落水管主管及支管的定位、安装及预埋,将预防屋面渗漏装置通过在明沟挡墙外侧混凝土屋面板上设置,使落水主管设置在明沟内,落水支管设置在屋面板内,在屋面板砼结构钢筋施工时预埋,上端与设置在明沟挡墙外侧的雨水斗盖连接,下端与落水主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楠卢彬王作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