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炒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806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炒干机,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翻炒装置,所述翻炒装置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排湿机,所述排湿机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翻炒筒、第一旋转杆、翻炒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旋转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茶叶均匀受热,通过加热管、过滤网、鼓风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对茶叶进行高效烘干,通过显示屏、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时查看翻炒筒内温度变化。度变化。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炒干机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炒干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的制备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晾青、杀青、揉捻、闷堆、发酵和干燥,其中揉捻又称炒青,是一道极为细致的工艺,决定茶叶制成后品质的好坏,而其成败完全依赖炒茶师父的敏锐度及经验,是难以大量生产的一门高度艺术,而自动化炒茶设备具有极高的稳定性,能够控制杀青、揉捻、干燥的程度,保证每一锅茶叶品质的均衡度。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如中国专利一种茶叶炒干机(公开号CN 106720475 A,申请日2015.11.19),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炒干机,包括输送通道,输送通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炒干筒,两侧炒干筒的数量相等且相互对应,所述烘干筒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到输送通道的第一通道,所述烘干筒的外圆面上设置出料口,出料口下设置有连接到输送通道的第二通道,所述烘干筒前端开口,烘干筒的中间设置有带动烘干筒自转的电机,烘干筒内设置有若干环绕的凸棱,凸棱自烘干筒前端向后端延伸,类似的结构设计,不具备旋转翻炒功能,不能在外部旋转的同时,内部将聚集一团的茶叶打散开,使其均匀受热,防止加热茶叶时受热不均导致茶叶炒出品质不好,不具备高效加热功能,不能风力输送热气,便于控制温度,防止温度升温过快过高不好控制,导致茶叶火候过高不能保持茶叶的完整性,保留茶叶本身的香气,不具备温度显示、湿度控制系统,不能实时了解筒内温度,导致不能及时做出相应对策,不能检测湿度,导致不了解茶叶翻炒情况和火候,不能精准的控制翻炒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下端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翻炒装置,所述翻炒装置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方设置有排湿机,所述排湿机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翻炒装置包括翻炒筒、第一旋转杆、翻炒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旋转杆、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旋转杆位于第二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翻炒筒位于第二旋转杆远离第二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位于翻炒筒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杆位于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所述翻炒叶位于第一旋转杆的外表面。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一侧与第二旋转杆的一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远离第二驱动电机的一侧与翻炒筒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侧与翻炒筒内壁一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另一侧与第一旋
转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杆的外表面与翻炒叶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加热管、隔板、出气口、过滤网、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位于加热管的上方,所述隔板位于加热管的下方,所述出气口位于隔板下方,所述过滤网位于出气口内部。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鼓风机的下端与加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一侧与主体内壁一侧固定连接。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操作按钮、开关按钮、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所述开关按钮位于操作按钮的下方,所述显示屏位于操作按钮上方,所述温度感应器位于显示屏的一侧,所述湿度感应器位于温度感应器远离显示屏的一侧。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温度感应器的一侧与控制面板一侧电性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器的一侧与控制面板一侧固定连接。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炒干机,通过翻炒筒、第一旋转杆、翻炒叶、第一驱动电机、第二旋转杆、第二驱动电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茶叶均匀受热翻炒,不会聚成一团翻炒不开,可以使茶叶受热均匀翻炒适宜,不会出现一面烘干过度,一面没有进行烘干的情况出现,当按动开关按钮时,第二驱动电机开始工作,带动第二旋转杆转动,因第二旋转杆一侧与翻炒筒一侧固定连接,从而第二旋转杆转动带动翻炒筒转动,同时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带动第一旋转杆转动,因第一旋转杆的外表面与翻炒叶的下端固定连接,从而第一旋转杆转动带动翻炒叶旋转。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炒干机,通过加热管、隔板、出气口、过滤网、鼓风机的共同作用下,可以使热气大片输送,同时在鼓风机和加热管的作用下,可以对茶叶进行高效的烘干,也保持了茶叶的完整性,不会过热导致茶叶破碎,同时出气口的过滤网阻挡了风中杂质吹到茶叶上,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当茶叶进行翻炒时,鼓风机、加热管持续工作,因出气口连接翻炒筒,从而鼓风机将热气吹向翻炒筒内部,出气口内部的过滤网阻挡的风中杂质进入翻炒筒内部,也阻挡了茶叶进入烘干装置内部,同时加热管在上方持续加热,隔板将两层加热管分隔开,防止加热管温度过高,堆积一起造成自燃。
[0015]3、本技术提供一种茶叶炒干机,通过显示屏、操作按钮、开关按钮、湿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实时查看翻炒筒内温度变化,掌控翻炒筒内的湿度变化,便于更好的制作茶叶、掌握火候,同时一建开关和控制温度也便于调整翻炒筒内部的温度,保持最佳的温度,提高茶叶的品质,当按下开关按钮时,一建开启翻炒装置和烘干装置,操作按钮可以调控加热管的热度和鼓风机的风力,温度感应装置持续感应翻炒筒内温度,显示在显示屏上,同时显示温度变化,湿度感应装置实时感应翻炒筒内湿度的变化,并反应到显示屏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茶叶炒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翻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2、翻炒装置;3、烘干装置;4、进料口;5、控制面板;6、底座;7、支撑座;8、出料口;9、排湿机;10、电机;21、翻炒筒;22、第一旋转杆;23、翻炒叶;24、第一驱动电机;25、第二旋转杆;26、第二驱动电机;31、加热管;32、隔板;33、出气口;34、过滤网;35、鼓风机;51、显示屏;52、操作按钮;53、开关按钮;54、湿度感应器;55、温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炒干机,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下端设置有烘干装置3,烘干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翻炒装置2,翻炒装置2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料口4,进料口4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6,底座6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7,支撑座7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炒干机,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下端设置有烘干装置(3),所述烘干装置(3)的下方设置有翻炒装置(2),所述翻炒装置(2)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料口(4),所述进料口(4)的下方设置有控制面板(5),所述控制面板(5)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底座(6),所述底座(6)的上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的上方设置有排湿机(9),所述排湿机(9)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装置(2)包括翻炒筒(21)、第一旋转杆(22)、翻炒叶(23)、第一驱动电机(24)、第二旋转杆(25)、第二驱动电机(26),所述第二旋转杆(25)位于第二驱动电机(26)的一侧,所述翻炒筒(21)位于第二旋转杆(25)远离第二驱动电机(26)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4)位于翻炒筒(21)内壁一侧,所述第一旋转杆(22)位于第一驱动电机(24)的一侧,所述翻炒叶(23)位于第一旋转杆(22)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炒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6)的一侧与第二旋转杆(25)的一侧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杆(25)远离第二驱动电机(26)的一侧与翻炒筒(21)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4)的一侧与翻炒筒(21)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平
申请(专利权)人:平利县雾里清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