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川军专利>正文

一种植草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618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植草垫,其包括上下设置的天然纤维层,两个天然纤维层结构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的稳定结构层与保湿层,保湿层位于稳定结构层的底部,稳定结构层包括稳定面板,稳定面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植草格,相邻两个植草格之间具有间隙,植草格的底部设置网底,植草格内部设置轻质土层,轻质土层的中间设置草籽层,其通过在中间结构内设置稳定结构层的结构形式,其首先将供草籽发芽成活的轻质土成结构与草籽层结构限制在一个稳定的结构体内,使其在运输或者安装的过程中避免草籽渗漏出来,提高草籽的成活率,且该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其能够稳定的附着在边坡结构上,不易滑落提高草籽的成活率。不易滑落提高草籽的成活率。不易滑落提高草籽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草垫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绿化环保工程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植草垫。

技术介绍

[0002]边坡绿化是一种能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主要应用在自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的裸露坡面治理,增加生态绿化的作用。
[0003]传统的边坡治理过程中,一般是在边坡上设置土工格栅,在用大型机械设备喷覆土壤,或者采用工程构件,如多边形的种植槽,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于相对平整的边坡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土木格栅单体附着不稳定,容易脱落,且单体结构轻小,不能满足边坡种植的需求,需要经定期维护,人工成本高;喷覆种植土壤的形式,由于喷覆的材料为流体状态,在喷涂结束后上部的材料向下流动,导致很难实现整体边坡绿化再生的目的;而多边形种植槽在设置草籽是容易露出,不能很好的与土壤接触,成活率不高,也同样不适用于边坡结构的使用,现有的其他植草材料也存在泄露草籽的情况,增加二次作业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植草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的边坡修复结构或者方法不能适用于边坡修复而导致的修复困难,应用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得到一种结构稳定的且不需要定期维护就能对边坡修护的种植结构的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植草垫,包括上下设置的天然纤维层,两个所述天然纤维层结构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的稳定结构层与保湿层,所述保湿层位于稳定结构层的底部,所述稳定结构层包括稳定面板,所述稳定面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植草格,相邻两个植草格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植草格的底部设置网底,所述植草格内部设置轻质土层,所述轻质土层的中间设置草籽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网底为十字形结构,且形成向外凸起的半圆形容纳空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草籽层下部分的轻质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半圆形的网底的纵向高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植草格的高度为30mm,所述网底的高度为10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稳定面板的底部设有编织格网,所述编织格网形成若干个容置位,每个所述植草格设置在对应的容置位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编织格网卡在所述植草格之间的间隙内,所述编织格网采用麻线或者尼龙绳编制。
[0012]进一步地,所述稳定结构层包括2组以上,上下两层的所述天然纤维层的外侧通过束带将其扎紧,所述束带位于两个稳定结构层之间的位置上。
[0013]进一步地,单体的所述稳定结构层包含4
×
5个数的所述植草格。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湿层采用吸湿棉线压制而成的整体结构层,所述保湿层对应所
述植草格的位置处具有凹陷。
[0015]进一步地,所述轻质土层包含腐叶土、保水剂、粘合剂与有机成分的营养土层,有机成分由有机肥、木屑、骨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
[001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该植草垫具有如下优点:其包括上下设置的天然纤维层,两个天然纤维层结构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的稳定结构层与保湿层,保湿层位于稳定结构层的底部,稳定结构层包括稳定面板,稳定面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植草格,相邻两个植草格之间具有间隙,植草格的底部设置网底,植草格内部设置轻质土层,轻质土层的中间设置草籽层,其通过在中间结构内设置稳定结构层的结构形式,其首先将供草籽发芽成活的轻质土成结构与草籽层结构限制在一个稳定的结构体内,使其在运输或者安装的过程中避免草籽渗漏出来,提高草籽的成活率,且该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其能够稳定的附着在边坡结构上,不易滑落提高草籽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植草垫的截面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植草垫中稳定结构层的主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植草垫中稳定结构层的俯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稳定结构层填充状态下的A

A向剖视图。
[0023]图中:1、天然纤维层;2、稳定结构层;3、保湿层;4、稳定面板;5、植草格;6、间隙;7、网底;8、轻质土层;9、草籽层;10、编织格网;11、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6]如图1

图4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植草垫,包括上下设置的天然
纤维层1,两个天然纤维层1结构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的稳定结构层2与保湿层3,保湿层3位于稳定结构层2的底部,稳定结构层2包括稳定面板4,稳定面板4的底部设有若干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植草格5,相邻两个植草格5之间具有间隙6,植草格5的底部设置网底7,植草格5内部设置轻质土层8,轻质土层8的中间设置草籽层9。
[0027]该植草垫结构,其首先将供草籽发芽成活的轻质土成结构与草籽层9结构限制在一个稳定的结构体内,使其在运输或者安装的过程中避免草籽渗漏出来,提高草籽的成活率,且该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其能够稳定的附着在边坡结构上,不易滑落提高草籽的成活率,其中,天然纤维层1包含的天然纤维有黄麻、洋麻、大麻、亚麻、苎麻、椰丝等具有保温保湿、可自然降解的各种纤维,纤维层经过自然降解后,增强植物根系与土壤的结合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0028]其中为了提高保湿层3与轻质土层8的接触面积,提高草籽的成活率,网底7为十字形结构,且形成向外凸起的半圆形容纳空间,使得轻质土层8持续吸取保湿层3的水分,保障草籽的萌发生长。
[0029]为了避免槽子结构从网底7泄露,而导致草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草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天然纤维层,两个所述天然纤维层结构之间设置至少一组的稳定结构层与保湿层,所述保湿层位于稳定结构层的底部,所述稳定结构层包括稳定面板,所述稳定面板的底部设有若干的与其一体成型的植草格,相邻两个植草格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植草格的底部设置网底,所述植草格内部设置轻质土层,所述轻质土层的中间设置草籽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草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底为十字形结构,且形成向外凸起的半圆形容纳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草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草籽层下部分的轻质土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半圆形的网底的纵向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草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草格的高度为30mm,所述网底的高度为1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川军王凤霞
申请(专利权)人:孙川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