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209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分离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它包括分离仓和导出管,导出管连通于分离仓上端,分离仓内上端固定有上滤油网,上滤油网下端设有集气斗,集气斗上端连通有往上贯穿过上滤油网的出气管,集气斗下端相接有中滤油网,中滤油网下方设有固定于分离仓内的下滤油网,分离仓内设有加热疏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滤油网,从而防止未分离干净的油气随回油管一起回油排出,利于保证回油质量,且通过设置加热疏通组件,以免油因低温凝固而造成上滤油网、中滤油网及下滤油网的过滤孔产生堵塞,因此保证了油气分离的效率,且有效保证了该油分离器对油气的分离性能。油气的分离性能。油气的分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分离器
,尤其是指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油分离器,其作用是将制冷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中的润滑油进行分离,以保证装置安全高效地运行,根据降低气流速度和改变气流方向的分油原理,使高压蒸汽中的油粒在重力作用下得以分离,通常使用的油分离器有洗涤式、离心式、填料式和过滤式四种。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1546876.2公开了一种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分离仓和设置在其下方的储油仓,分离仓的顶部设置导出管;分离仓内上部设有干燥剂填料层,干燥剂填料层的下方设有金属丝填料层;分离仓的中部设有倒立的漏斗型导气管,导气管的导气出口穿过金属丝填料层与干燥剂填料层连接,导气管的导气进口处设有内侧金属丝填料层;分离仓中部的一侧仓壁位置开设导入管,分离仓的下部设有导油管;该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能够将混合气液中的油进行有效分离。
[0004]但是该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只设置了往导出管内排气时进行油过滤的结构,而在集油过程中,会有部分未过滤的气体往下排放,从而在回油过程中,未过滤的气体可能会随回油管一起排出,容易造成回油质量欠佳的情况,而且油气过滤结构将油气分离过滤后,当温度较低时,可能会有部分油粘附在过滤机结构上产生凝固,从而造成过滤结构的过滤孔产生堵塞,导致油气分离效率较低,因此会影响油分离器对油气的分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利于对油气进行更加有效的分离,保证回油质量,且防止过滤结构被凝固的油堵塞,保证油气分离的效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分离仓和导出管,所述导出管连通于所述分离仓上端;
[0008]所述分离仓内上端固定有上滤油网,所述上滤油网下端设有集气斗,所述集气斗上端连通有往上贯穿过所述上滤油网的出气管,所述集气斗下端相接有中滤油网,所述中滤油网下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分离仓内的下滤油网,所述分离仓内设有加热疏通组件;
[0009]所述分离仓下端固定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设有旋转驱动组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分离仓右端连通有位于所述中滤油网和上滤油网之间的进气管,所述分离仓左端连通有位于所述下滤油网下方的回油管。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滤油网上端铺设有干燥剂填充层,所述中滤油网左右两侧均相接有集油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疏通组件包括固定杆、第一电热杆、第二电热杆、转动轴及第三电热杆,所述固定杆设于所述上滤油网与下滤油网之间,所述第一电热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杆右端且靠近于所述上滤油网下端,所述第二电热杆固定于所述固定杆右端且靠近于所
述下滤油网上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设于所述中滤油网下端的中部,所述第三电热杆固定于所述转动轴左端且靠近于所述中滤油网下端,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转动轴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及蓄电池,所述转动轴往下依次转动贯穿出所述下滤油网及分离仓,所述转动轴下端延伸进所述保护壳,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分离仓下端,所述主动齿轮相接于所述电机动力端,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于所述转动轴外围的下端,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蓄电池转动连接于所述保护壳内底端,所述转动轴下端与所述蓄电池上端固定。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设置下滤油网,因此有部分油气混合物往下排放时,通过下滤油网利于对往下排放的油气进行分离,从而防止未分离干净的油气随回油管一起回油排出,利于保证回油质量,而且结合上滤油网和中滤油网对进入到导出管的油气进行分离,综上,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了对油气分离的充分性,使油气分离的性能更好;
[0017]2.通过设置第一电热杆对上滤油网上的油加热,且第二电热杆对中滤油网上的油加热,再通过第三电热杆对下滤油网上的油加热,结合旋转驱动组件带动第一电热杆、第二电热杆及第三电热杆转动,利于将凝固的油全面的加热液化,从而达到疏通上滤油网、中滤油网及下滤油网的效果,以免油因低温凝固而造成上滤油网、中滤油网及下滤油网的过滤孔产生堵塞,因此保证了油气分离的效率,且有效保证了该油分离器对油气的分离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分离仓1、进气管2、上滤油网3、干燥剂填充层4、出气管5、中滤油网6、集油板7、导出管8、下滤油网9、回油管10、保护壳11、电机12、主动齿轮13、从动齿轮14、蓄电池15、固定杆16、第一电热杆17、第二电热杆18、第三电热杆19、集气斗20、转动轴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分离仓1和导出管8,所述导出管8连通于所述分离仓1上端,所述分离仓1内上端固定有上滤油网3,所述上滤油网3下端设有集气斗20,所述集气斗20上端连通有往上贯穿过所述上滤油网3的出气管5,所述集气斗20下端相接有中滤油网6,所述中滤油网6下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分离仓1内的下滤油网9,所述分离仓1右端连通有位于所述中滤油网6和上滤油网3之间的进气管2,所述分离仓1左端连通有位于所述下滤油网9下方的回油管10,所述上滤油网3上端铺设有干燥剂填充层4,所述中滤油网6左右两侧均相接有集油板7,所述分离仓1内设有加热疏通组件,所述加热疏通组件包括固定杆16、第一电热杆17、第二电热杆18、转动轴21及第三电热杆19,所述固定杆16设于所述上滤油网3与下滤油网9之间,所述第一电热杆17固定于所述固定杆16右端且靠近于所述上滤油网3下
端,所述第二电热杆18固定于所述固定杆16右端且靠近于所述下滤油网9上端,所述转动轴21设于所述中滤油网6下端的中部,所述第三电热杆19固定于所述转动轴21左端且靠近于所述中滤油网6下端,所述固定杆16与所述转动轴21固定。
[0024]当冷链系统将油气混合物通过进气管2排入分离仓1内进行油分离时,首先上滤油网3和中滤油网6对进入到导出管8的油气进行分离,而且通过设置下滤油网9,因此有部分油气混合物往下排放时,通过下滤油网9利于对往下排放的油气进行分离,从而防止未分离干净的油气随回油管10一起回油排出,利于保证回油质量,且部分油气混合物随集气斗20的壁面向下流动至集油板7,然后经过集油板7将油气混合物中的油分离出来,气体排放过程中,再结合干燥剂填充层4对气体进行干燥,最终由导出管8排出,综上,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了对油气分离的充分性,使油气分离的性能更好。
[0025]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包括分离仓(1)和导出管(8),所述导出管(8)连通于所述分离仓(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仓(1)内上端固定有上滤油网(3),所述上滤油网(3)下端设有集气斗(20),所述集气斗(20)上端连通有往上贯穿过所述上滤油网(3)的出气管(5),所述集气斗(20)下端相接有中滤油网(6),所述中滤油网(6)下方设有固定于所述分离仓(1)内的下滤油网(9),所述分离仓(1)内设有加热疏通组件;所述分离仓(1)下端固定有保护壳(11),所述保护壳(11)内设有旋转驱动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仓(1)右端连通有位于所述中滤油网(6)和上滤油网(3)之间的进气管(2),所述分离仓(1)左端连通有位于所述下滤油网(9)下方的回油管(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滤油网(3)上端铺设有干燥剂填充层(4),所述中滤油网(6)左右两侧均相接有集油板(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链系统的立式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疏通组件包括固定杆(16)、第一电热杆(17)、第二电热杆(18)、转动轴(21)及第三电热杆(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鹏骆建光王小安袁大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山绿冷链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