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83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引流球收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包括腹带本体;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腹带本体的两端,用于与所述腹带本体配合以将所述腹带本体固定于患者腹部附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在患者活动时,通过固定组件将腹带本体固定在患者腹部附近,再将引流球放置在收纳口袋的内部进行收纳存放,最后限幅组件对引流管进行限定;采用该种收纳口袋对引流球进行存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患者活动时引流球不便携带的问题;同时限幅组件对引流管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以使其在较小的摆动范围内活动,一方面能够降低引流管摆动对患者产生的痛苦,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碰拽引流管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碰拽引流管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碰拽引流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


[0001]本技术涉及引流球收纳
,具体地涉及一种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

技术介绍

[0002]部分手术的患者在做完手术后,常需要在手术位置通过引流管接入负压引流球,以排出污血或者分泌物等。但是术后患者在活动时常会在不经意间碰到或者拽动到引流管或者引流球,进而造成患者的痛苦,甚至会产生脱管的风险;同时,患者在活动走动时,该引流球需要患者自己拿取,患者无法充分的活动,进而产生很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患者在活动时容易拖拽引流球且引流球不便拿取的问题,提供一种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该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具有对引流球进行收纳的功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包括:
[0005]腹带本体;
[0006]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腹带本体的两端,用于与所述腹带本体配合以将所述腹带本体固定于患者腹部附近;
[0007]收纳口袋,所述收纳口袋设置在所述腹带本体的一侧,所述收纳口袋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口,所述收纳口袋用于存放引流球;
[0008]限幅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口附近,用于对与所述引流球连接的引流管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
[0009]可选地,所述收纳口袋包括:
[0010]第一布体,缝制在所述腹带本体上;
[0011]第二布体,缝制在所述第一布体远离所述腹带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布体和所述第一布体的顶部配合形成所述放置口。
[0012]可选地,所述限幅组件包括:
[0013]第一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布体靠近所述第二布体的一侧;
[0014]两个第一T形板,所述第一T形板的垂直部远离所述第一T形板的水平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
[0015]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布体靠近所述第一布体的一侧;
[0016]两个第二T形板,所述第二T形板的垂直部远离所述第二T形板的水平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导轨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导轨滑动连接;
[0017]两个半圆弧扣,两个所述半圆弧扣相对设置,且每个所述半圆弧扣的侧面与相对的所述第一T形板和所述第二T形板连接;
[0018]连接组件,用于在两个所述半圆弧扣的相对端贴合时固定两个所述半圆弧扣。
[0019]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0020]卡槽,开设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T形板和/或所述第二T形板的水平部靠近另一个所述第一T形板和/或所述第二T形板的一侧;
[0021]凸块,设置在另一个所述第一T形板和/或所述第二T形板的水平部靠近其中一个所述第一T形板和/或所述第二T形板的一侧,所述凸块和所述卡槽配合卡接。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或所述第二导轨包括柔性材质。
[0023]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组相互磁性吸引的磁片,两组磁片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T形板和/或所述第二T形板的相对侧。
[0024]可选地,所述收纳口袋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腹带本体的两端附近。
[0025]可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腹带本体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附近设置有相互配合粘接的粘扣带。
[0026]可选地,所述腹带还包括储物口袋,所述储物口袋设置在所述腹带本体的一侧,所述储物口袋的开口处缝制有拉链。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在患者活动时,通过固定组件将腹带本体固定在患者腹部附近,再将引流球放置在收纳口袋的内部进行收纳存放,最后限幅组件对引流管进行限定;采用该种收纳口袋对引流球进行存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患者活动时引流球不便携带的问题;同时限幅组件对引流管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以使其在较小的摆动范围内活动,一方面能够降低引流管摆动对患者产生的痛苦,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患者碰拽引流管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根据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中收纳口袋的剖视图;
[0031]图4是根据图3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腹带本体2、连接带
[0034]3、粘扣带4、第一布体
[0035]5、第二布体6、储物口袋
[0036]7、拉链8、第一导轨
[0037]9、第一T形板10、半圆弧扣
[0038]11、第二T形板12、卡槽
[0039]13、第二导轨14、凸块
[0040]15、收纳口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
[0042]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该腹带可以包括腹带本体1、固定组件、收纳口袋15以及限幅组件。具体地,该收纳口袋15可以包括放置口。
[0043]固定组件设置在腹带本体1的两端,用于与腹带本体1配合以将腹带本体1固定于患者腹部附近。收纳口袋15设置在腹带本体1的一侧,收纳口袋15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口,收纳口袋15用于存放引流球。限幅组件设置在放置口附近,用于对与引流球连接的引流管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
[0044]在患者需要活动或者走动时,通过固定组件将腹带本体1固定在患者的腹部附近,并将引流球放置在收纳口袋15的内部。在引流球放置完成之后,采用限幅组件对引流管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以使得引流管能够在较小的范围内摆动。
[0045]传统的引流球一般需要患者自己或者他人辅助拿取,但是该种方式对患者本身的活动也会产生限定,进而产生不便;同时,患者在活动时也容易碰到或者拽动到引流管或者引流球,容易造成患者的痛苦,甚至会产生脱管的风险。在本技术的该实施方式中,采用收纳口袋15对引流球存放的方式,能够提高患者对引流球携带的便捷性;同时通过限幅组件对引流管的摆动幅度的限定,一方面能够降低引流管摆动对患者产生的痛苦,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患者手臂等碰拽引流管的风险,进而该种腹带能够使得患者携带引流球既可靠又安全。
[0046]在本技术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该收纳口袋15可以包括第一布体4和第二布体5。
[0047]第一布体4缝制在腹带本体1上,第二本体5缝制在第一布体4远离腹带本体1的一侧,第二布体5和第一布体4的顶部配合形成放置口。
[0048]采用第一布体4和第二布体5的方式,能够对引流球进行防护,且不会对引流球产生挤压,进而能够避免术后污血等回流等情况出现,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术后的康复。
[0049]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引流球收纳用的腹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带本体(1);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腹带本体(1)的两端,用于与所述腹带本体(1)配合以将所述腹带本体(1)固定于患者腹部附近;收纳口袋(15),所述收纳口袋设置在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侧,所述收纳口袋(15)的顶部设置有放置口,所述收纳口袋(15)用于存放引流球;限幅组件,设置在所述放置口附近,用于对与所述引流球连接的引流管的摆动幅度进行限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口袋(15)包括:第一布体(4),缝制在所述腹带本体(1)上;第二布体(5),缝制在所述第一布体(4)远离所述腹带本体(1)的一侧,所述第二布体(5)和所述第一布体(4)的顶部配合形成所述放置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幅组件包括:第一导轨(8),设置在所述第一布体(4)靠近所述第二布体(5)的一侧;两个第一T形板(9),所述第一T形板(9)的垂直部远离所述第一T形板(9)的水平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导轨(8)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导轨(8)滑动连接;第二导轨(13),设置在所述第二布体(5)靠近所述第一布体(4)的一侧;两个第二T形板(11),所述第二T形板(11)的垂直部远离所述第二T形板(11)的水平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导轨(13)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导轨(13)滑动连接;两个半圆弧扣(10),两个所述半圆弧扣(10)相对设置,且每个所述半圆弧扣(10)的侧面与相对的所述第一T形板(9)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园唐婧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