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75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该手术洞巾为三层结构,包括下表层(1)和防水加强层(3)和硬性夹层(3),防水加强层(3)覆盖在手术盖巾开孔位置四周,并从开孔位置延伸至脚掌位置于手术盖巾层和防水加强层(3)之间增设有硬性夹层(2),用于在进行神经介入手术从患者双侧股动脉穿刺位点进行穿刺时导丝(5)能够平铺在手术巾上移动顺滑,以便医生更为便捷的进行介入手术,塑型条(21)可弯曲向上,防止血液或液体从侧边渗漏。渗漏。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单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介入手术导管平铺的介入手术洞巾,尤其是涉及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在进行介入手术时,确定介入手术位点后使用介入手术盖巾使介入手术位点暴露并尽可能保持干净无菌的手术洞巾,常用的介入手术盖巾为医院常规手术盖巾根据所需自行开口的手术巾或者是根据手术位点开设开孔的专用手术盖巾。中国专利CN102946819B包括病人介入手术洞巾和隔离巾的介入手术洞巾,该介入手术洞巾不仅能够使介入手术位点无菌,还提供用于手术装置的无菌罩,同时使得可以灵活使用手术装置,解决了介入手术受感染问题。
[0003]但是在进行介入手术的导丝和鞘管插入时,由于多家供应商生产的多种穿刺套件,具有不同的针头长度、导丝选项以及鞘管长度和尺寸,以及根据患者病情需选用不同长度和尺寸的鞘管和导丝,在进行手术时,需要一个医务人员专门对鞘管和导丝进行整理辅助医生进行介入手术,或者是将鞘管和导丝平铺在患者体表覆盖的手术巾上,由于人体躯干不平整,在手术中无法保证平铺在手术巾上的鞘管和导丝能够顺利沿股动脉顺利进入,容易发生卡壳需要其他医务人员辅助整理,影响医生进行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使术中导管能够平铺在手术洞巾上进行手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其为用于覆盖人体且至少具有一个开孔的手术盖巾,该手术盖巾包括下表层(1)以及用于防止血液或液体渗漏的防水加强层(3),所述防水加强层(3)设置于开孔四周的上表面,还包括:
[0006]硬性夹层(2),设置于防水加强层(3)与下表层(1)之间,设置于手术巾开孔位置至脚掌区域用于方便介入手术使用的导丝(5)移动顺滑。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开孔为穿刺孔(31),穿刺孔(31)表面覆盖有一层可撕除的易撕保护膜(4)。
[0008]进一步地,所述易撕保护膜(4)与防水加强层(3)粘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穿刺孔(31)至少开设一个,穿刺孔(31)位于大腿根部作为神经介入手术穿刺暴露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穿刺孔(31)为圆形孔和/或方形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易撕保护膜(4)的覆盖面大于穿刺孔(31)面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硬性夹层(2)包括A部和B部,A部用于覆盖在腿部上方,B部置于两个脚掌中间稳固手术巾放置并辅助确定铺单位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手术盖巾的B部上表面还设置有用于收集穿刺点流出液体的集液袋(6)。
[0014]进一步地,所述A部的上边沿安装有塑型条(21),所述塑型条(21)弯曲向上用于防止血液或液体从侧面渗漏。
[0015]进一步地,所述硬性夹层(2)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收纳的折叠痕。
[0016]工作原理:使用该手术洞巾进行神经介入手术时,首先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将本技术的介入手术洞巾展开铺于患者躯干上,内置有硬性夹层(2)的A部覆盖在患者腿部,B部置于两个脚掌之间,洞巾的穿刺孔(31)位于患者大腿根部区域,撕开覆盖在穿刺孔(31)上的易撕保护膜(4),穿刺孔(31)位于腹股沟位置,对腹股沟进行消毒后去定穿刺点,麻醉后使用穿刺针穿刺股动脉血返流后将平铺在手术单上的导丝(5)顺着穿刺针放置到血管中,过程中导丝(5)需要完全展开平铺在介入手术洞巾上,夹层为硬性结构,覆盖于患者腿部保证盖巾的表面为一个平直表面,导丝(5)能够顺利在手术巾上向前移动进入到血管内。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硬性层部分覆盖在患者腿部,便于将鞘管和导丝平铺在腿部上方的盖巾上便于导丝的推进;
[0019](2)塑型条可弯曲向上,防止血液或液体从手术洞巾的侧边渗漏;
[0020](3)节省手术室操作人员,提高医生自主操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的平铺状态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的三层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的硬性夹层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的硬性夹层的弯曲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手术床上覆盖状态图;
[0027]图7为本技术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手术的手术使用状态图;
[0028]图中,1

下表层;2

硬性夹层;21支撑条;3

防水加强层;31

穿刺孔;4

易撕保护膜;5

导丝;6

集液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0]实施例1: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尺寸200cm
×
360cm,该手术洞巾为三层结构,包括下表层1、防水加强层3和硬性夹层2,所述手术洞巾上具有用于开孔的穿刺区,穿刺区的开孔为根据患者双侧股动脉位置开设的两个穿刺孔31,且在开孔四周设置有用于防止血液或液体渗漏的防水加强层3,所述开孔为穿刺孔31,所述穿刺孔31为圆形孔,圆形孔的孔径为10

15cm,穿刺孔31的表面粘接覆盖有一层可撕除的易撕保护膜4,所述易撕保护膜4的覆盖面大于封闭孔开孔面积;如图4

5所示,所述硬性夹层2为“凸”字结构,较宽的部分为A部,用于覆盖在患者腿部,A部的上边沿安装有用于使硬性夹层2边缘与患者体部贴合的塑型条21;较窄的为B部,所述B部的上表面盖巾上还设置有用于收集穿刺点流出液体的集液袋6,且所述硬性夹层上设置有如图4所示的用于折叠收纳手术洞巾的折叠痕;硬性夹层2为可沿折叠痕折叠的硬性结构,放置在腿上用于支撑手术盖巾使介入手术导丝5能够平整铺设在手术洞巾上进行介入手术。
[0031]实施例2: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该手术洞巾为三层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其为用于覆盖人体且至少具有一个开孔的手术盖巾,该手术盖巾包括下表层(1)以及用于防止血液或液体渗漏的防水加强层(3),所述防水加强层(3)设置于开孔四周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硬性夹层(2),设置于防水加强层(3)与下表层(1)之间,设置于手术巾开孔位置至脚掌区域用于方便介入手术使用的导丝(5)移动顺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为穿刺孔(31),穿刺孔(31)表面覆盖有一层可撕除的易撕保护膜(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撕保护膜(4)与防水加强层(3)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改良介入手术洞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孔(31)至少开设一个,穿刺孔(31)位于大腿根部作为神经介入手术穿刺暴露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作为介入手术硬台面使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华曹星
申请(专利权)人: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