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68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包括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与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由多组石墨烯改性换热膜片组叠加组成,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和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高频焊接形成完全独立的空气流体通道,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上换热通道隔离带、上换热通道、下换热通道与下换热通道隔离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将A型片和B型片独特的高频焊接技术完成片间焊接,成为完全独立的空气流体通道,杜绝冷热流体的的渗漏,其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和凝水能力,导热系数高、热交换效率好、耐腐蚀、重量轻、使用寿命长;两片石墨烯换热膜片叠加成一个独立叉流换热组。热膜片叠加成一个独立叉流换热组。热膜片叠加成一个独立叉流换热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


[0001]本技术涉及开式逆流式冷却塔的消雾、节水
,特别涉及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是一种进行冷却塔循环降温的支撑设备,北方寒冷地区,炼油、化工、石油、石油化工等企业大量使用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为循环水降温,这些循环水的降温主要依靠的是冷却塔提供的气

水换热,而该气

水的换热中80%以上则又靠的是蒸发换热,在蒸发换热中,大量的水汽被蒸发掉,蒸发比率占循环水的1%~1.8%左右,这对循环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如:一台5000m3/h的开式冷却塔,每年工作时间按8000小时,蒸发率按1.5%计算,则每年的蒸发损失可达60万m3,我国目前在运行的开式冷却塔数量巨大,这就使冷却塔的蒸发损失成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再有,开式冷却塔在冬季运行时,由于蒸发换热的原因,出塔空气多为饱和的湿热空气,出塔后与塔外冷的空气混合,使得塔外空气冷却和凝缩形成含有大量细小液粒群的雾团,这在造成水蒸发损失的同时,雾团的飘散会影响周边居民区生活及道路交通安全,又造成冷却塔周围道路湿滑、低温结冰,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随着国家对水资源及环保的日益重视,机械通风冷却塔节水、及冬季消雾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近年来,各类冷却塔的消雾、节水技术逐渐被各冷却塔公司使用到工程中,冷却塔消雾、节水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0003]1、向冷却塔内引入足量的环境空气,与出填料的湿热空气混合使湿热控制在塔内进行降温并有凝结水析出,混合后的低温湿空气排出冷却塔,再与塔外的冷空气混合成为不饱和水蒸气;
[0004]2、在冷却塔内的收水器上部安装加热器,加热塔内将排出的湿热空气,由饱和水蒸气变为高温的不饱和水蒸气,然后排出塔外与塔外冷空气混合,使混合气为不饱和水蒸气;
[0005]3、向冷却塔内引入一定量的环境空气,在将空气引入塔内时,利用进塔的热水对引入空气进行加热,在加热冷空气的同时,使热水降温,再将降温后的热水淋入填料进行气

水换热,此低温水气

水换热后的出填料空气温度较低、含湿量较低,该低温、低湿的空气再与被加热的引入空气进行混合生成不饱和气,然后排出塔外再与塔外空气混合,使混合气为不饱和水蒸气;
[0006]4、向冷却塔内引入一定量的环境空气,通过间壁式换热器与出填料的湿热空气进行换热,引入塔内的环境空气换热后,温度升高,但含湿量没有增加,而湿热空气换热后,温度降低并同时有凝结水析出,降温后的湿热气与升温后的冷空气混合,成为不饱和气,排出塔外再与冷空气混合,是塔外混合气为不饱和水蒸气。
[0007]这四种消雾方法中,第1、2种方法实施较为简单,但消雾和节水效果不够理想;第3种方式消雾效果较为理想,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消雾方式,但该方法投资较高,对塔基础的承载力增加较大。第四种消雾方式投资相对较低、塔基础的承载力增加较少,安装设计
合理间壁式换热器则能获得理想的消雾、节水效果,但间壁式换热器的设计难度较高,目前市场使用较少,且消雾、节水效果也不够理想,为此,我们提出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具有良好的换热膜片作为冷

热气的热交换媒介,膜片通过石墨烯改性后亲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热流侧的凝结水由膜状凝结变为珠状凝结,热气流与壁面的换热受凝结水的影响显著降低,换热膜片合理的波形设计,使得冷

热气在膜片两侧呈紊流流态,换热效率高,消雾能力和节水效果非常突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10](二)技术方案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包括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与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由多组石墨烯改性换热膜片组叠加组成,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和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高频焊接形成完全独立的空气流体通道,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内部设置有上换热通道隔离带、上换热通道、下换热通道与下换热通道隔离带,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底部位置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上开设有导水波纹,所述下换热通道位于下换热通道隔离带的内侧,所述上换热通道位于上换热通道隔离带的内侧,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侧边定位有边缘密封件。
[0012]优选的,所述上换热通道隔离带上定位有上大波纹换热通道隔离带与上葫芦串型边缘导流槽,所述上换热通道上设置有小型人字波导流槽,所述下换热通道上设置有下大波纹换热通道隔离带与下葫芦串型边缘导流槽。
[0013]优选的,所述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侧边定位有B型边缘密封件,所述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上靠近上端的位置定位有B型换热通道隔离带与B型上换热通道,所述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上靠近下端的位置定位有B型下换热通道。
[0014]优选的,所述上换热通道隔离带与上大波纹换热通道隔离带、上葫芦串型边缘导流槽之间进行固定,所述上换热通道与小型人字波导流槽之间进行定位,所述下换热通道与下大波纹换热通道隔离带、下葫芦串型边缘导流槽之间一体定位。
[0015]优选的,所述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与B型边缘密封件之间密封定位,所述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与B型换热通道隔离带、B型上换热通道和B型下换热通道之间一体定位。
[0016]优选的,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为五边形,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与排水槽、导水波纹之间一体成型,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与上换热通道隔离带、上换热通道、下换热通道和下换热通道隔离带之间一体定位。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将A型片和B型片独特的高频焊接技术完成片间焊接,成为完全独立的空气流体通道,杜绝冷热流体的的渗漏,其具有良好的换热性能和凝水能力,导热系数高、热交换效率好、耐腐蚀、重量轻、使用寿命长;两片石墨烯换热膜片叠加成一个独立叉流换热组,具有良好的换热膜片作为冷

热气的热交换媒介,膜片通过石墨烯改性后亲水性能
得到显著提高,热流侧的凝结水由膜状凝结变为珠状凝结,热气流与壁面的换热受凝结水的影响显著降低,换热膜片合理的波形设计,使得冷

热气在膜片两侧呈紊流流态,换热效率高,消雾能力和节水效果非常突出,整个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中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中A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中B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中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包括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与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4),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由多组石墨烯改性换热膜片组叠加组成,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和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4)高频焊接形成完全独立的空气流体通道,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的内部设置有上换热通道隔离带(2)、上换热通道(3)、下换热通道(5)与下换热通道隔离带(6),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的底部位置开设有排水槽(7),所述排水槽(7)上开设有导水波纹(8),所述下换热通道(5)位于下换热通道隔离带(6)的内侧,所述上换热通道(3)位于上换热通道隔离带(2)的内侧,所述A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的侧边定位有边缘密封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通道隔离带(2)上定位有上大波纹换热通道隔离带(9)与上葫芦串型边缘导流槽(10),所述上换热通道(3)上设置有小型人字波导流槽(11),所述下换热通道(5)上设置有下大波纹换热通道隔离带(12)与下葫芦串型边缘导流槽(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叉流换热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B型叉流换热膜片单元(14)的侧边定位有B型边缘密封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军孙钜野李静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