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25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互动相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包括相框、屏幕、LED灯带、主控电路板以及传感器,相框设置于主控电路板的表面,主控电路板分别与屏幕、LED灯带以及传感器电性连接,屏幕设置于相框的中央开口处,LED灯带围绕屏幕设置于相框的表面,传感器设置于相框的表面,且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相框的正前方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实际需求的问题。实际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


[0001]本技术属于互动相框
,具体涉及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用照片来记录自己生活的瞬间。相框是日常家居中用来放置照片的物品,将照片放置相框中,不仅能够更好的展示照片,还能对照片起到保护作用。然而,传统相框只能放置一张照片,实用性较低,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相框的需求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相框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并且无法与用户之间产生互动,功能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差,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
[0004]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包括相框、屏幕、LED灯带、主控电路板以及传感器,相框设置于主控电路板的表面,主控电路板分别与屏幕、LED灯带以及传感器电性连接,屏幕设置于相框的中央开口处,LED灯带围绕屏幕设置于相框的表面,传感器设置于相框的表面,且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相框的正前方设置。
[0006]进一步地,主控电路板包括主控模块、SD卡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显示驱动模块,主控模块分别与LED灯带、传感器、SD卡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显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显示驱动模块与屏幕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与市电线路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地,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复位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晶振电路、扬声器电路以及时钟电路,主控芯片电路的主控芯片U1的具体型号为STM32F103C8T6;
[0008]SD卡模块设置有SD卡芯片电路,SD卡芯片电路的SD卡芯片U10的具体型号为U3C10V30,通信模块设置有通信芯片电路,通信芯片电路的通信芯片U2的具体型号为ESP8266,显示驱动模块设置有显示驱动芯片电路,显示驱动芯片电路的显示驱动芯片U3的具体型号为ILI9325,电源模块设置有电源转换电路;
[0009]主控芯片电路分别与LED灯带、传感器、通信芯片电路、SD卡芯片电路、显示驱动芯片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复位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晶振电路、扬声器电路以及时钟电路电性连接,显示驱动芯片电路与屏幕电性连接,电源转换电路与市电线路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主控芯片电路的主控芯片U1的第1、24、36以及48管脚均与节点Vcc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C4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4管脚通过电容C3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3管脚与第4管脚之间串联有晶振电路的晶振Y2,主控芯片U1的第7管脚与节点NRST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5管脚通过电容C2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6管脚通过电容C1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5管脚与晶振电路的晶振Y1的第1管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6管脚与晶振
Y1的第3管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8、23、35以及47管脚均直接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9管脚通过电感L1与节点Vcc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10至17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DB0至DB7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1、22管脚分别与节点CS、RS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5、26管脚分别与节点WR、R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7管脚与节点BL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8管脚与温度采集电路的具体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U4的第2管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9管脚与节点LE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0管脚与节点RX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1管脚与节点TX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2管脚与节点PIR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3、34、37、38、18、19以及20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SD1至SD7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41、42以及43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PB0、PB1以及PB2连接,且主控芯片U1的第44管脚通过电阻R6接地;
[0011]节点NRST与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K1的第1管脚连接,复位开关K1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1与节点Vcc连接,且复位开关K1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节点Vcc与电源转换电路连接,节点LED与LED灯带连接,节点PIR与传感器连接,节点BL与通过电阻R21与扬声器电路的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扬声器的第1端连接,且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扬声器的第2端与节点Vcc连接,温度传感器U4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20与第2管脚连接,温度传感器U4的第1管脚与节点Vcc连接,且温度传感器U4的第3管脚接地,具体型号为DS1302的时钟芯片电路的时钟芯片U5的第1和8管脚与节点Vcc连接,时钟芯片U5的第2管脚与第3管脚之间串联有晶振Y3,时钟芯片U5的第4管脚直接接地,时钟芯片U5的第5、6以及7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PB0、PB1以及PB2连接,节点DB0至DB7、NRST、CS、RS、WR以及RD均与显示驱动芯片电路连接,节点SD1至SD7均与SD卡芯片电路连接。
[0012]进一步地,通信芯片电路的通信芯片U2的第1管脚与节点Vcc连接,通信芯片U2的第2管脚与节点TXD连接,通信芯片U2的第5管脚通过电阻R301与节点Vcc连接,通信芯片U2的第7管脚与节点RXD连接,且通信芯片U2的第8管脚接地,节点RXD、TXD以及Vcc均与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路连接。
[0013]进一步地,显示驱动芯片电路的显示驱动芯片U3的第1管脚接地,显示驱动芯片U3的第2管脚与节点Vcc连接,显示驱动芯片U3的第4至18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Vcc、RS、WR、RD、DB0、DB1、DB2、DB3、DB4、DB5、DB6、DB7、NRST、CS、LCD1以及LCD2连接,节点Vcc、RS、WR、RD、DB0、DB1、DB2、DB3、DB4、DB5、DB6、DB7、NRST以及CS均与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路连接,LCD1和LCD2均与屏幕连接。
[0014]进一步地,电源转换电路的整流器VC1的第1端通过电阻R101、反向设置的二极管D1以及保险丝FU与节点AC1连接,整流器VC1的第1端通过电阻R102与第4端连接,整流器VC1的第4端与节点AC2连接,整流器VC1的第4端通过电容C5与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器VC1的第2端通过串联设置的电容CD1至CD6接地,整流器VC1的第2端与变压器T1的一次绕组N1接地,且整流器VC1的第3端直接接地,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N2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7和电感L2与节点Vcc连接,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N2的输出端通过电容CD7接地,且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N2的输入端直接接地,节点Vcc通过电容CD8接地,且节点Vcc与主控模块的主控芯片电路连接,节点AC1与AC2均与市电线路连接。
[0015]进一步地,SD卡芯片电路的SD卡芯片U10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35接地,SD卡芯片U10的第2管脚与节点SD2连接,SD卡芯片U10的第3管脚与节点SD3连接,SD卡芯片U10的第4、7以及11管脚接地,SD卡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其特征在于:包括相框(1)、屏幕(2)、LED灯带(3)、主控电路板(4)以及传感器(5),所述的相框(1)设置于主控电路板(4)的表面,所述的主控电路板(4)分别与屏幕(2)、LED灯带(3)以及传感器(5)电性连接,所述的屏幕(2)设置于相框(1)的中央开口处,所述的LED灯带(3)围绕屏幕(2)设置于相框(1)的表面,所述的传感器(5)设置于相框(1)的表面,且传感器(5)的检测端朝向相框(1)的正前方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电路板(4)包括主控模块、SD卡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显示驱动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分别与LED灯带(3)、传感器(5)、SD卡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以及显示驱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与屏幕(2)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与市电线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模块包括主控芯片电路、复位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晶振电路、扬声器电路以及时钟电路,所述的主控芯片电路的主控芯片U1的具体型号为STM32F103C8T6;所述的SD卡模块设置有SD卡芯片电路,所述的SD卡芯片电路的SD卡芯片U10的具体型号为U3C10V30,所述的通信模块设置有通信芯片电路,所述的通信芯片电路的通信芯片U2的具体型号为ESP8266,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设置有显示驱动芯片电路,所述的显示驱动芯片电路的显示驱动芯片U3的具体型号为ILI9325,所述的电源模块设置有电源转换电路;主控芯片电路分别与LED灯带(3)、传感器(5)、通信芯片电路、SD卡芯片电路、显示驱动芯片电路、电源转换电路、复位电路、温度采集电路、晶振电路、扬声器电路以及时钟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显示驱动芯片电路与屏幕(2)电性连接,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与市电线路电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有传感器和屏幕的互动相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芯片电路的主控芯片U1的第1、24、36以及48管脚均与节点Vcc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管脚通过电容C4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4管脚通过电容C3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3管脚与第4管脚之间串联有晶振电路的晶振Y2,主控芯片U1的第7管脚与节点NRST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5管脚通过电容C2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6管脚通过电容C1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5管脚与晶振电路的晶振Y1的第1管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6管脚与晶振Y1的第3管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8、23、35以及47管脚均直接接地,主控芯片U1的第9管脚通过电感L1与节点Vcc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10至17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DB0至DB7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1、22管脚分别与节点CS、RS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5、26管脚分别与节点WR、R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7管脚与节点BL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8管脚与温度采集电路的具体型号为DS18B20的温度传感器U4的第2管脚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29管脚与节点LE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0管脚与节点RX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1管脚与节点TXD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2管脚与节点PIR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33、34、37、38、18、19以及20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SD1至SD7连接,主控芯片U1的第41、42以及43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PB0、PB1以及PB2连接,且主控芯片U1的第44管脚通过电阻R6接地;所述的节点NRST与复位电路的复位开关K1的第1管脚连接,复位开关K1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1与节点Vcc连接,且复位开关K1的第1管脚通过电容C5接地,所述的节点Vcc与电源转换电路连接,所述的节点LED与LED灯带(3)连接,所述的节点PIR与传感器(5)连接,所述的节点BL与通过电阻R21与扬声器电路的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
扬声器的第1端连接,且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的扬声器的第2端与节点Vcc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U4的第1管脚通过电阻R20与第2管脚连接,温度传感器U4的第1管脚与节点Vcc连接,且温度传感器U4的第3管脚接地,所述的具体型号为DS1302的时钟芯片电路的时钟芯片U5的第1和8管脚与节点Vcc连接,时钟芯片U5的第2管脚与第3管脚之间串联有晶振Y3,时钟芯片U5的第4管脚直接接地,时钟芯片U5的第5、6以及7管脚一一对应的与节点PB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利军邓仁飞
申请(专利权)人:光巢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