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098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包括进汽管、减温水管、减温器、出汽管、凝汽器、热井、出水管、凝泵和精处理装置,进汽管与减温器的进汽口连接,进汽管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一和电动调节阀一;减温水管与减温器的进水口连接,减温水管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二和电动调节阀二;热井设置在凝汽器的下方,出汽管的首端连接减温器的出汽口,出汽管穿过热井一侧的侧壁,直至接近但未穿透热井另一侧的侧壁;出汽管在热井外的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温度表一和流量表;出汽管在热井内的管道在热井的液位以下,出汽管的末端为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安全稳定、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可彻底解决机组凝结水溶氧指标不合格的问题。组凝结水溶氧指标不合格的问题。组凝结水溶氧指标不合格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属于电厂凝结水溶氧指标异常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力发电厂凝结水溶氧是火力发电机组重要监督指标之一,凝结水溶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根据火力发电机组技术监督的规定,湿冷和空冷机组对凝结水溶氧指标都有具体的严格要求。然而,国内运行的火力发电机组普遍存在凝结水溶氧超标问题,给机组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危害。
[0003]凝结水溶氧超标对机组的危害主要有以下方面:1)凝结水溶氧长期不合格,会加速凝结水管道设备腐蚀及炉前热力系统流动冲刷腐蚀,其腐蚀产物还会迁移至锅炉受热面,影响锅炉的传热效果,加速锅炉管道设备腐蚀结垢乃至爆管,严重威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2)在汽轮机回热系统采用的表面式换热器中,设备的腐蚀产物易附着其换热面上,由此形成疏松的附着层;当凝结水中含氧过高时,会使得换热面上形成一层薄膜,进而导致换热面热阻增大,降低循环的热效率。
[0004]公开日为2013年06月19日,公开号为CN20301118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内除氧装置”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内除氧装置,所述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内除氧装置,包括凝汽器和设于凝汽器下部的热井,所述凝汽器和热井相连通,所述热井侧壁下方并排设有凝结水泵进水管入口、本体疏水管道出口和轴加疏水管道出口,所述凝结水泵进水管入口周壁设有60~90
°
第一弯头,第一弯头的开口朝向远离本体疏水管道出口的一侧;所述本体疏水管道出口周壁设有60~90
°
第二弯头,第二弯头的开口朝上。虽然该专利除氧装置具有除氧效果好、装置简单等特点,但是无法应用于解决工业抽汽机组、低压缸凝抽背切缸机组、采暖抽汽供热机组及凝汽器过冷度大机组的凝结水溶氧不合格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安全稳定、能耗低,能降低机组凝结水溶氧值,满足标准指标要求的凝结水除氧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汽管、减温水管、减温器、出汽管、凝汽器、热井、出水管、凝泵和精处理装置,所述进汽管与减温器的进汽口连接,所述进汽管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一和电动调节阀一;所述减温水管与减温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减温水管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二和电动调节阀二;所述热井设置在凝汽器的下方,所述出汽管的首端连接减温器的出汽口,所述出汽管穿过热井一侧的侧壁,直至接近但未穿透热井另一侧的侧壁;所述出汽管在热井外的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温度表一和流量表;所述出汽管在热井内的管道在热井的液位以下,所述出汽管的末端为盲管;在热井内的出汽管上,垂直安装有分配管,所述分配管与热井的底面平行,
所述分配管的两端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开口方向垂直向上;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热井,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凝泵的进口,所述出水管的中部安装有温度表二;所述凝泵的出口与精处理装置的进口通过凝泵出口管相连,所述凝泵出口管上安装有溶氧表;所述精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精处理出口管。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压力表、温度表一、流量表、温度表二、溶氧表、电动调节阀一和电动调节阀二均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压力表、温度表一、流量表、温度表二、溶氧表、电动调节阀一和电动调节阀二的信号,并根据压力表、温度表一、流量表、温度表二、溶氧表的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一和电动调节阀二的开度。
[000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结构设计安全稳定、能耗低,可彻底解决机组凝结水溶氧指标不合格的问题;(2)本技术可用于解决工业抽汽机组、低压缸凝抽背切缸机组、采暖抽汽供热机组及凝汽器过冷度大机组的凝结水溶氧不合格问题,解决机组运行调整无法解决的难题;(3)本技术设置除氧装置控制器自动控制,通过控制蒸汽和减温水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达到凝泵出口水质温度和溶氧指标在标准范围内的自动化运行。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中凝结水除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进汽管1、阀门一2、电动调节阀一3、减温水管4、阀门二5、电动调节阀二6、减温器7、出汽管8、压力表9、温度表一10、流量表11、凝汽器12、热井13、分配管14、喷头15、出水管16、凝泵17、凝泵出口管18、精处理装置19、精处理出口管20、温度表二21、溶氧表22、PLC控制器23。其中,PLC控制器23采用现有产品;进汽管1来汽为辅汽联箱,辅汽联箱蒸汽参数温度为350℃、压力为2.5MPa;减温水管4来水为凝结水补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2]实施例
[0013]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包括进汽管1、减温水管4、减温器7、出汽管8、凝汽器12、热井13、出水管16、凝泵17和精处理装置19,进汽管1与减温器7的进汽口连接,进汽管1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一2和电动调节阀一3;减温水管4与减温器7的进水口连接,减温水管4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二5和电动调节阀二6;热井13设置在凝汽器12的下方,出汽管8的首端连接减温器7的出汽口,出汽管8穿过热井13一侧的侧壁,直至接近但未穿透热井13另一侧的侧壁;出汽管8在热井13外的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9、温度表一10和流量表11;出汽管8在热井13内的管道在热井13的液位以下,出汽管8的末端为盲管;在热井13内的出汽管8上,垂直安装有分配管14,分配管14与热井13的底面平行,分配管14的两端安装有喷头15,喷头15的开口方向垂直向上;出水管16的一端连接热井13,出水管16的另一端连接凝泵17的进口,出水管16的中部安装有温度表二21;凝泵17的出口与精处理装置19的进口通过凝泵出口管18相连,凝泵出口管18上安装有溶氧表22;精处理装置19的出口连接精处理出口管20。
[0014]本实施例中,还包括PLC控制器23,压力表9、温度表一10、流量表11、温度表二21、溶氧表22、电动调节阀一3和电动调节阀二6均与PLC控制器23连接,PLC控制器23接收压力表9、温度表一10、流量表11、温度表二21、溶氧表22、电动调节阀一3和电动调节阀二6的信号,并根据压力表9、温度表一10、流量表11、温度表二21、溶氧表22的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一3和电动调节阀二6的开度。
[0015]凝结水溶氧高的原因:1)电厂用水一般采用罐式或水箱储存方式,因储罐或水箱水表面密封不严密,除盐水基本处于氧饱和状态。机组在正常运行需要补水时,除盐水通过储罐或水箱直接补至热井。一般情况下补充的除盐水溶氧为6~8mg/L,温度为15~25℃,温度偏低时补充的除盐水溶氧会更高。2)供热机组对外供工业抽汽,因供热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结水除氧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进汽管(1)、减温水管(4)、减温器(7)、出汽管(8)、凝汽器(12)、热井(13)、出水管(16)、凝泵(17)和精处理装置(19),所述进汽管(1)与减温器(7)的进汽口连接,所述进汽管(1)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一(2)和电动调节阀一(3);所述减温水管(4)与减温器(7)的进水口连接,所述减温水管(4)上依次安装有阀门二(5)和电动调节阀二(6);所述热井(13)设置在凝汽器(12)的下方,所述出汽管(8)的首端连接减温器(7)的出汽口,所述出汽管(8)的末端穿入至热井(13)内;在热井(13)的外部,所述出汽管(8)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9)、温度表一(10)和流量表(11);在热井(13)的内部,所述出汽管(8)位于热井(13)的液位以下,所述出汽管(8)的末端为盲管;在热井(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洋齐晓飞陈晨刘建军高诗奇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