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091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40
本申请涉及一种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应用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包括埋设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横向冷却管和纵向冷却管,横向冷却管、纵向冷却管分别位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中上部位、中下部位,横向冷却管和纵向冷却管垂直分布;还包括冷却水供给单元和温度监测单元,横向冷却管的进水端、纵向冷却管的进水端均和冷却水供给单元的出水端连接,横向冷却管的出水端、纵向冷却管的出水端均和冷却水供给单元的进水端连接;温度监测单元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冷却水供给单元、温度监测单元均和PLC连接。本申请横向冷却管和纵向冷却管在混凝土内部布置方式,可覆盖混凝土内部全域,不会存在降温死角,可提高降温效果。可提高降温效果。可提高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泥在凝固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如果不及时将热量释放出来,很容易造成混凝土膨胀开裂,因此需要对大体积混凝土做好冷却养护工作,目前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管,冷却管中循环通入冷却水,能够降低水化热、给大体积混凝土降温,防止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强度。
[0003]而冷却管一般采取蛇形布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冷却管在混凝土中的行程,使冷却水可以将更多的热量带出混凝土内部,但蛇形布置的冷却管的结构一般是平铺在一个平面上,冷却管埋设在混凝土内部、只能覆盖混凝土内部局部层面的范围,冷却管无法很好的覆盖混凝土内部全域,因此会存在降温死角、降低冷却管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在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横向冷却管(2)和纵向冷却管(3),所述横向冷却管(2)为蛇形布置,所述纵向冷却管(3)也为蛇形布置,所述横向冷却管(2)位于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中上部位,所述纵向冷却管(3)位于大体积混凝土(1)内部的中下部位,所述横向冷却管(2)和所述纵向冷却管(3)垂直分布;还包括冷却水供给单元(7)和温度监测单元(8),所述横向冷却管(2)的进水端、所述纵向冷却管(3)的进水端均和所述冷却水供给单元(7)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横向冷却管(2)的出水端、所述纵向冷却管(3)的出水端均和所述冷却水供给单元(7)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温度监测单元(8)设置在大体积混凝土(1)的内部;所述冷却水供给单元(7)、所述温度监测单元(8)均和PLC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冷却管(2)包括若干上部横向管体(21)、若干下部横向管体(22)及若干横向弯管(23),若干所述上部横向管体(21)分布在若干所述下部横向管体(22)的上方,所述上部横向管体(21)、所述下部横向管体(22)依次交错设置,所述横向弯管(23)将所述上部横向管体(21)和所述下部横向管体(22)依次连接以构成连续的为蛇形布置的所述横向冷却管(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冷却管(3)包括若干上部纵向管体(31)、若干下部纵向管体(32)及若干纵向弯管(33),若干所述上部纵向管体(31)分布在若干所述下部纵向管体(32)的上方,所述上部纵向管体(31)、所述下部纵向管体(32)依次交错设置,所述纵向弯管(33)将所述上部纵向管体(31)和所述下部纵向管体(32)依次连接以构成连续的为蛇形布置的所述纵向冷却管(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横向管体(22)和所述上部纵向管体(31)之间连接有中部冷却管(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智能冷却通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冷却管(2)的进水端、所述纵向冷却管(3)的进水端集中位于大体积混凝土(1)的一边角处,将大体积混凝土(1)的该边角处设为混凝土进水端(11),在所述混凝土进水端(11)设有分水器(5),所述横向冷却管(2)的进水端、所述纵向冷却管(3)的进水端均和所述分水器(5)连接,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杰王志海章永先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