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
,特别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生活垃圾底灰,是指城市生活垃圾在焚烧处理后所剩余的底灰物质,其成分通常包括焚烧残渣、烟尘、飞灰等,底灰的主要来源包括家庭、工业和农业等,其中家庭源占比最大,目前,国内外处理生活垃圾底灰的方法主要包括填埋和焚烧两种,填埋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容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焚烧法则可有效减少垃圾体积,但需控制烟气中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防止“二次污染”,具体处理流程包括热处理和后处理三个环节,,热处理包括焚烧和烟气处理,后处理则是对处理后的底灰进行二次建材利用或填埋,造成利用率不高;
[0003]而混凝土,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而混凝土在凝固成型时,因组成物的颗粒直径较大,混凝土容易出现干缩变形,且混凝土的耐久性无法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同时,针对与混凝土的抗压性也无法进行一个有效的提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活垃圾底灰混合物与混凝土混合物,所述生活垃圾底灰混合物由生活垃圾底灰、粉煤灰组成,所述混凝土混合物由水泥、砂子、铁粉、陶粒、氯化亚锡以及高岭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垃圾底灰为经过预处理的底灰,具体的为所述生活垃圾底灰进过筛分以及磁选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灰经过细度为0.045mm的方孔筛进行筛选,并使得粉煤灰筛选分为三个等级,具体的为,一级为细度不大于12%、需水量不大于95%,烧失量不大于5%,含水量不大于1%,三氧化硫不大于3%;二级为细度不大于20%、需水量不大于105%,烧失量不大于8%,含水量不大于1%,三氧化硫不大于3%;三级为细度不大于45%、需水量不大于115%,烧失量不大于15%,含水量不大于5%,三氧化硫不大于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砂子、铁粉、陶粒、氯化亚锡以及高岭土为复合标准的外采购制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利用运输设备将生活垃圾底灰(下称底灰)从垃圾焚烧厂运输回来存储备用,并对底灰中的杂物进行筛选分离,主要分为打散与分级。S2、打散,将底灰利用输送设备输送至打散机中对底灰进行一个打散处理,通过对底灰的打散处理,可以释放被包裹在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国刚,韩正虎,郑孝俊,聂至波,黄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