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0201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包括搅拌釜和筛料装置,搅拌釜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一端设有圆盘罩,圆盘罩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筛料装置,筛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固定座和活动叶板,固定座表面设有导向槽,转动盘上设有活动槽,活动叶板位于转动盘和固定座之间,若干个活动叶板呈环形分布设置,活动叶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固定轴和连接轴,连接轴嵌入至导向槽中,固定轴嵌入至活动槽中,活动叶板的另一端呈尖角状设置并形成盖板部,盖板部上下两端与两个密封座贴合设置,活动叶板对搅拌釜内腔进行遮盖,能够将漂浮在上层的沥青料进行滞留,有效提高后续溶剂抽提质量。有效提高后续溶剂抽提质量。有效提高后续溶剂抽提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提取
,具体涉及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传统石油资源日益枯竭,能源危机不断加深,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油砂作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石油替代产品,已经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油砂亦称焦油砂,是由沥青、水、砂粒、黏土等组成的混合物。
[0003]专利号:CN201220601671.X,公开了一种从油砂中通过溶剂抽提以提取沥青的装置,该申请采用搅拌釜对天然油砂和溶剂进行搅拌混合,随后再通过筛分机、过滤机等设备对油砂混合溶液进行筛选,从而去除混合容易中的砂砾、黏土等混合物,该方法需要大量的设备依次进行筛分过滤处理,从而才能得到最后的沥青混合浆料,存在耗能大,效率低的问题,不仅增加了加工成本,而且设备在过滤砂砾、黏土等混合物容易出现堵塞造成设备故障等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现有问题对搅拌设备进行改进,并根据天然油砂特性,提高对沥青混合物筛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公开了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通过漂浮法对油砂中的沥青进行初步分离,以达到降低提取能耗的效果。
[0005]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包括搅拌釜和设置于搅拌釜中的筛料装置,搅拌釜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管,出料管上连接有三通阀,所述搅拌釜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邻一端均水平设有圆形结构的圆盘罩,两个圆盘罩之间呈相对设置,两个圆盘罩的外侧一端相连接,两个圆盘罩的内侧均设有一圈密封座,两个密封座之间呈相对设置,两个密封座的相邻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圈,两个圆盘罩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容置腔,容置腔内侧与搅拌釜内腔连通,且容置腔内设置所述筛料装置,筛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固定座和若干个活动叶板,所述固定座呈圆环状设置于容置腔底端,固定座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导向槽,导向槽呈腰形槽结构,若干个所述导向槽沿搅拌釜中心周向均匀分布,且导向槽的一端均延伸至容置腔内侧;所述转动盘转动设置于容置腔上端,转动盘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活动槽,活动槽呈腰形槽结构,且若干个所述活动槽沿搅拌釜中心周向均匀分布,转动盘上表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搅拌釜的中心呈弧形分布设置,且上壳体的圆盘罩上开设有与所述齿条位置相对应弧形通口,且上壳体的圆盘罩上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下端穿过通口并与齿条啮合连接,实现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在容置腔中转动;所述活动叶板均为水平设置并位于转动盘和固定座之间,若干个活动叶板呈环形分布设置,活动叶板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分别垂直设有固定轴和连接轴,所述固定轴和连接轴分别位于活动叶板一端的两
侧,所述连接轴嵌入至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固定轴嵌入至活动槽中,所述活动叶板的另一端呈尖角状设置并形成盖板部,所述盖板部上下两端与两个密封座贴合设置,盖板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中均嵌入设有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且相邻两个活动叶板的盖板部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相互抵压贴合设置,通过转动盘带动活动叶板进行活动,使得若干个活动叶板同时向搅拌釜中心活动,且若干个活动叶板的一端均贴合设置于搅拌轴上,实现若干个活动叶板对搅拌釜内腔进行遮盖。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的密封座外侧上设有一圈环形结构的滑轨,且所述转动盘内壁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轨上,实现转动盘与圆盘罩的转动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的宽度尺寸与活动叶板的宽度尺寸相等。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圆盘罩的外侧边缘均设有一圈法兰盘,使得两个圆盘罩之间通过所述法兰盘固定连接,并实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密封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条侧表面上横向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条的侧表面上横向开设有凸条,所述凸条嵌入设置于凹槽中。
[00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釜中设有搅拌轴,搅拌轴通过安装在搅拌釜顶端的搅拌电机驱动旋转,搅拌轴上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搅拌叶、下搅拌叶以及刮料板,所述上搅拌叶的水平位置位于容置腔的上端。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3](1)本专利技术采用漂浮法对天然油砂进行搅拌混合处理,使对沥青料与黏土和沙子进行分离,通过在搅拌釜的侧壁上设置圆盘罩,并在圆盘罩的容置腔中设置筛料装置,筛料装置通过展开和闭合,从而对搅拌釜内腔进行阻隔,从而能够将漂浮在上层的沥青料进行滞留,从而大大降低混合浆液中的黏土和沙子含量,有效提高后续溶剂抽提质量。
[0014](2)本专利技术中筛料装置中的若干个活动叶板在转动盘的带动下实现对搅拌釜内腔的阻隔,并且容置腔内通过密封座配合密封圈与活动叶板表面紧密贴合设置,实现密封作用,避免液体流入到容置腔中,保证筛料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筛料装置展开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筛料装置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0]搅拌釜1、上壳体11、弧形通口111、下壳体12、圆盘罩13、法兰盘131、容置腔14、密封座141、密封圈142、滑轨143、搅拌轴15、搅拌电机16;
[0021]筛料装置2、驱动电机21、驱动齿轮211、转动盘22、活动槽221、齿条222、滑块223、固定座23、导向槽231、活动叶板24、固定轴241、连接轴242、安装槽243、第一密封条244、凹槽2441、第二密封条245、凸条2451、盖板部246;
[0022]上搅拌叶3、下搅拌叶4、刮料板5、进料口6、出料管7、三通阀71。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均为机械领域中的通用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螺母连接以及螺钉连接均可。
[0024]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5所示,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包括搅拌釜1和设置于搅拌釜1中的筛料装置2,所述搅拌釜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6和出料管7,出料管7上连接有三通阀71,搅拌釜1中设有搅拌轴15,搅拌轴15通过安装在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天然油砂的岩沥青提取用混合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釜和设置于搅拌釜中的筛料装置,所述搅拌釜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管,出料管上连接有三通阀,所述搅拌釜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相邻一端均水平设有圆形结构的圆盘罩,两个圆盘罩之间呈相对设置,两个圆盘罩的外侧一端相连接,两个圆盘罩的内侧均设有一圈密封座,两个密封座之间呈相对设置,两个密封座的相邻一侧均设置有密封圈,两个圆盘罩之间形成环形结构的容置腔,容置腔内侧与搅拌釜内腔连通,且容置腔内设置所述筛料装置,筛料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盘、固定座和若干个活动叶板,所述固定座呈圆环状设置于容置腔底端,固定座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导向槽,导向槽呈腰形槽结构,若干个所述导向槽沿搅拌釜中心周向均匀分布,且导向槽的一端均延伸至容置腔内侧;所述转动盘转动设置于容置腔上端,转动盘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活动槽,活动槽呈腰形槽结构,且若干个所述活动槽沿搅拌釜中心周向均匀分布,转动盘上表面设有齿条,所述齿条沿搅拌釜的中心呈弧形分布设置,且上壳体的圆盘罩上开设有与所述齿条位置相对应弧形通口,且上壳体的圆盘罩上设置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下端穿过通口并与齿条啮合连接,实现驱动电机带动转动盘在容置腔中转动;所述活动叶板均为水平设置并位于转动盘和固定座之间,若干个活动叶板呈环形分布设置,活动叶板的一端顶部和底部分别垂直设有固定轴和连接轴,所述固定轴和连接轴分别位于活动叶板一端的两侧,所述连接轴嵌入至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固定轴嵌入至活动槽中,所述活动叶板的另一端呈尖角状设置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在生张建明王发根单栋浩罗石张龙李顺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云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