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少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199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其结构包括底盘、加工台、升降架、钻孔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工件放置在加工台上,并通过侧向压力将其固定,随后调整钻孔架的位置,即可对工件表面进行钻孔加工,钻孔过程中,首先领固定框贴合在工件表面,过大的下压力通过内陷框配合上压弹簧和上顶住来进行吸收,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导致扭曲板和弯曲块进行变形,由此使压力块正对工件表面,在进行加压后,即可通过压力将气体从压力块排出,并导向向外排出,此时即可通过气压差来将工件进行锁定,并通过持续向下的压力露出钻头来进行钻孔加工,有效避免由于过大的单位压强而导致的工件表面产生刮痕现象,保障钻孔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的光滑度。的光滑度。的光滑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一体化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

技术介绍

[0002]钻床是一种可以对工件的表面进行钻孔加工的机床,通过动力机输出的强烈扭力来使钻头快速旋转,并通过向下挤压来对工件表面进行破坏,进而获得所需要的孔洞,同时也可以用于对原本就有的孔洞进行扩大或者攻丝等操作,加工速度快且精度高,同时操作简单方便,广泛使用在各种机械加工场所内,但是在对光滑铁球进行顶部钻孔加工的时候,由于光滑铁球表面光滑度高,因此在进行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加压,使其被牢固的固定,否则很容易在钻头接触到铁球顶部的时候,产生滑动现象而影响钻孔准确度,而铁球与固定块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在进行加压固定的时候,很容易由于增大的压力和较小的接触面积而产生过大的单位压强,进而引起铁球表面产生压痕现象,使加工后的铁球表面的光滑度下降,需要进行额外的工序进行重新打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在对光滑铁球进行顶部钻孔加工的时候,由于光滑铁球表面光滑度高,因此在进行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其结构包括底盘(Q)、加工台(W)、升降架(E)、钻孔架(R),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Q)顶面与加工台(W)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架(E)底面焊接于底盘(Q)顶面,所述钻孔架(R)左侧与升降架(E)外层活动连接;所述钻孔架(R)包括滑动套筒(S1)、移动架(S2)、动力机(S3)、钻孔柱(S4),所述滑动套筒(S1)内层与升降架(E)外层活动连接,所述动力机(S)背面与移动架(S2)正面活动连接,所述移动架(S2)左侧与滑动套筒(S1)右侧嵌固连接,所述钻孔柱(S4)顶面与动力机(S3)底面嵌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柱(S4)包括传导柱(SS1)、钻头(SS2)、固定框(SS3),所述传导柱(SS1)顶面与动力机(S3)底面嵌固连接,所述钻头(SS2)顶面与传导柱(SS1)底面嵌固连接,所述固定框(SS3)顶面与传导柱(SS1)底面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SS3)包括滑动压架(Q1)、内陷框(Q2)、上压弹簧(Q3)、贴合架(Q4),所述内陷框(Q2)顶面通过滑动压架(Q1)与传导柱(SS1)底面活动连接,所述内陷框(Q2)内层与上压弹簧(Q3)顶面焊接连接,所述内陷框(Q2)内层通过上压弹簧(Q3)与贴合架(Q4)顶部外层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调速摇臂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架(Q4)包括上顶柱(W1)、弯曲块(W2)、扭动环(W3)、贴附块(W4),所述上顶柱(W1)顶部外层通过上压弹簧(Q3)与内陷框(Q2)内层活动连接,所述弯曲块(W2)顶面与上顶柱(W1)底面嵌固连接,所述弯曲块(W2)底面通过扭动环(W3)与贴附块(W4)顶面活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变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少勇
申请(专利权)人:林少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