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019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在第一工作模式下,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五接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连通。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运行第一工作模式时,制冷剂能够同时利用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热量,较为节能。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例如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统可以对乘客舱内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和对电池进行热管理。
[0003]相关技术中,冷却液系统包括多通阀装置、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均能提供热量,多通装置使得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中的其中两个连通,或者三个支路相互不连通。在某一工作模式下,制冷剂系统中的制冷剂从第一支路的冷却液中吸收热量,多通装置使得第一支路仅能与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其中一个连通,因此,另一个支路的热量会被浪费。专利技术人认为具有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相关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较为节能的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一多通装置及第二多通装置,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多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及第六接口,所述第二多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连通。
[0006]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运行第一工作模式时,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五接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连通,也即通过第一多通装置和第二多通装置使得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连通,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制冷剂能够同时利用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热量,较为节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冷却液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一多通装置及第二多通装置,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多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及第六接口,所述第二多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执行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热管理系统进入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
[0008]本申请中,控制器控制热管理系统运行第一工作模式,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第一接口与第六接口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五接口连通,第三接口与第四接口连通,第一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连通,第二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连通,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连通,也即通过第一多通装置和第二多通装置使得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及第三支路连通,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制冷剂能够同时利用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的热量,较为节能。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二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三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4]图6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四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5]图7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五制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6]图8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电池加热模式的示意图;
[0017]图9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0018]图10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二制热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0019]图11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第一化霜模式的示意图;
[0020]图12是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0022]根据本申请的热管理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4,两个换热器均为液冷换热器,液冷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申请不再赘述。第二换热器3包括第三换热部31和第四换热部32,第一换热器4包括第一换热部41和第二换热部42,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4分别用于制冷剂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第二换热器3和第一换热器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23]热管理系统的各个组件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相互隔离不连通。制冷剂系统中流通制冷剂,冷却液系统流通冷却液,制冷剂可以是R134A或二氧化碳或其它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剂系统和冷却液系统,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第一多通装置及第二多通装置,所述第一支路包括所述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多通装置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及第六接口,所述第二多通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四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三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二支路及所述第三支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二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六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三工作模式,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第四连接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通装置包括第七接口、第八接口及第九接口,所述第八接口与所述第九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一分支、第二分支及第三分支,所述第二连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一分支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六接口能够与所述第二分支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七接口能够与第三分支的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分支的另一端口或所述第三分支的另一端口连通;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连通;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七接口与所述第八接口连通,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第九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三分支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二换热器和第一阀装置;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阀装置及所述第一换热部连通且流通制冷剂,所述第一阀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通,所述第一阀装置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阀装置处于节流状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三换热部和第四换热部,所述制冷剂系统包括所述第三换热部,所述冷却液系统包括第三多通装置、
第四支路和第五支路,所述第四支路包括所述第四换热部;所述第三多通装置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四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所述第五支路的一端口能够与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三分支的另一端口连通,和/或,所述第三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支路的另一端口能够与所述第五支路的另一端口连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和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第四换热部内冷却液从所述第三换热部内的制冷剂吸收热量,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五支路连通;在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四支路与所述第三分支连通。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具有第四工作模式,在所述第四工作模式下,所述第一换热部内的制冷剂从所述第二换热部内的冷却液内吸收热量,所述第四换热部内冷却液从所述第三换热部内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奇昉请求不公布姓名贾明雨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绿能新能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