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993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应用,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区、多级A/O单元和二沉池。每段A/O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缺氧区和好氧区,最后一段A/O单元的好氧区与二沉池连通。厌氧区的进水管与进水总管连通,厌氧区的出水管道分别与每段A/O单元的缺氧区的进水管连通,待处理污水先进入厌氧区释磷,再分段进入各个缺氧区脱氮,提高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二沉池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道回流至第一段A/O单元的缺氧区内先脱除硝态氮,再通过第一段A/O单元的缺氧区与厌氧区连通的第一内回流管道进入厌氧区厌氧释磷,由于回流液中没有硝态氮的干扰,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除磷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除磷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除磷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是由多个缺氧区和好氧区交替串联组成,污水分别从每一段的缺氧区进入,依次经过缺氧区、好氧区等进行处理,最终实现脱氮效果。该工艺属于后置反硝化工艺,无需设施内回流,具有脱氮效率高,池容小,碳源利用率高,能耗低的特点,近年来在工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0003]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在实践层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近年来国内多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均不同程度采用和借鉴了该工艺的设计思路。但传统的多级A/O工艺,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多级A/O工艺的主要用于脱氮,在需要脱氮除磷的场合,传统的多级AO工艺,都需要额外增加厌氧区,以提高除磷效果。目前厌氧区一般都设置在第一段缺氧区之前或之后,这样的设置虽然提升了传统A/O工艺的除磷效果,但实践证明仍然不如传统的A2/O工艺。其次,由于传统多级A/O工艺一般不设置内回流,根据传统的多级A/O设计理论,当需要满足污水的总氮去除率时,就需要通过增加分级数的方式去提高污水的总氮去除率,分段数增多,增加了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不便于操作和应用。且增加分段数对去除率的提升不是连续的,因此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差,实际设计中为满足去除率的要求往往存在一定浪费。
[0004]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应用,其能够提高传统多级A/O工艺的除磷效果和总氮去除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区、多级A/O单元和二沉池。
[0008]每段A/O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缺氧区和好氧区,因此,当多级A/O单元依次组合时,就形成了缺氧区和好氧区依次交替设置的结构。最后一段A/O单元的好氧区与二沉池连通。
[0009]厌氧区的进水管与进水总管连通,用于通入待处理污水,厌氧区的出水管道分别与每段A/O单元的缺氧区的进水管连通。因此形成了待处理污水先进入厌氧区处理,充分释磷,然后再从厌氧区流出分别进入每段A/O单元的缺氧区内,进行脱氮。由于前端释磷充分,因此之后在多级A/O单元的好氧区可以充分吸磷,提升了系统除磷效果。
[0010]二沉池的出泥口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第一段A/O单元的缺氧区连通,由于外回流的污泥是来源于最后一段A/O单元的好氧区,其中含有较多的硝态氮,若直接回流至厌氧区会破坏厌氧区厌氧环境,降低除磷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先将外回流的污泥通入第一段A/O单
元的缺氧区,在缺氧区内先脱除硝态氮,然后通过第一段A/O单元的缺氧区与厌氧区连通的第一内回流管道,将处理后的外回流污泥回流至厌氧区内,保证了厌氧区厌氧环境,进一步提升了除磷效果。
[00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系统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通过在多级A/O单元之前设置厌氧区,进水先经过厌氧过程,然后进入下游的多级A/O单元,克服了传统多级A/O工艺仅有部分污水经过厌氧区释磷的问题,通过以上改进,本系统保留了多级A/O工艺优良的脱氮性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其除磷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在宏观上将上游的厌氧单元与下游的多级A/O单元结合形成了改良UCT除磷脱氮工艺。通过将二沉池中的污泥回流到第一段A/O单元的缺氧区,再从第一段A/O单元缺氧区回流到厌氧区,有效消除了回流污泥中的硝态氮。通过以上设计,本专利技术结合了多级A/O工艺和改良UCT工艺的优点,进一步提升了脱氮除磷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标:100

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110

二沉池;111

出泥口;112

出水口;121

第一缺氧区;122

第一好氧区;123

第二缺氧区;124

第二好氧区;125

第三缺氧区;126

第三好氧区;127

第四缺氧区;128

第四好氧区;129

厌氧区;130

进水总管;131

第一阀门;132

调节阀门;141

污泥回流管道;142

第一内回流管道;143

第二内回流管道;151

曝气充氧装置;152

曝气支管;153

曝气主管;154

空气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此外,术语“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耦合改良UCT除磷脱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区、多级A/O单元和二沉池;每段所述A/O单元包括依次串联的缺氧区和好氧区,最后一段所述A/O单元的好氧区与所述二沉池连通;所述厌氧区的进水管与进水总管连通,用于输送待处理污水,所述厌氧区的出水管道分别与每段所述A/O单元的缺氧区的进水管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出泥口通过污泥回流管道与第一段所述A/O单元的缺氧区连通,所述多级A/O单元第一段的缺氧区还通过第一内回流管道与所述厌氧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缺氧区的进水流量按照所述缺氧区的排列顺序呈等比数列;优选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最后一段所述A/O单元的缺氧区的进水流量分配系数:其中,r
n

表示最后一段所述A/O单元的缺氧区的进水流量分配系数,q

表示所述等比数列的公比,n

表示A/O单元的总分段数,且n为大于0的正整数;所述等比数列的公比q为相邻两个所述缺氧区的进水流量分配系数的比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其中,r
i

表示第i段进水流量分配系数;r
i
‑1‑
表示第i

1段进水流量分配系数;i为≥2的整数;K

表示进水中BOD5与总凯氏氮的质量的比值;α

表示缺氧区中去除单位质量硝态氮所消耗的BOD5的质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总管与所述厌氧区的出水管道通过设置有第一阀门的超越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厌氧区的进水管道和每段所述A/O单元的缺氧区的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最后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国卿董洋王舜和宋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