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秀玲专利>正文

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9258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属于富硒茶叶技术领域,针对了尤其在茶叶浸泡、风干的前置处理过程中,每次需要将茶叶倒入恒温水浴锅内,然后将浸泡完成后,需要人工将茶叶捞出并对茶叶放置在放置架上进行风干处理,风干完成后,再次将茶叶倒入恒温水浴锅内进行浸泡,三个加工步骤都需要人工一直辅助操作,并不能形成自动化生产,降低了加工效率的问题,所述加工工艺包括支撑座一、支撑座二、支撑座三、循环加工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处理组件,能够将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茶叶收集形成一体化设置,能够配合循环加工组件依次对收集箱内部的茶叶进行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茶叶自动收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辅助。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辅助。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辅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富硒茶叶
,具体涉及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硒能提高人体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硒对结肠癌、皮肤癌、肝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防护的作用,其在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甲基烯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硒与维生素E、大蒜素、亚油酸、锗、锌等营养素具有协同抗氧化的功效,增加抗氧化活性。同时,硒具有减轻和缓解重金属毒性的作用,富硒茶叶特指硒元素含量丰富的茶叶,通常是富硒地区出产的茶叶。中国富硒茶叶产地有四川万源、湖北恩施、陕西旬阳、紫阳、江西宜春、安徽石台、广西巴马、江苏如皋、广东蕉岭等。
[0003]富硒茶叶在采摘后,需要进行浸泡、风干、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灭菌包装等加工处理,尤其在茶叶浸泡、风干的前置处理过程中,每次需要将茶叶倒入恒温水浴锅内,然后将浸泡完成后,需要人工将茶叶捞出并对茶叶放置在放置架上进行风干处理,风干完成后,再次将茶叶倒入恒温水浴锅内进行浸泡,三个加工步骤都需要人工一直辅助操作,并不能形成自动化生产,降低了加工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支撑座一、支撑座二、支撑座三、循环加工组件、处理组件、辊式输送机为基础,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富硒茶叶放入辊式输送机表面,对富硒茶叶进行自动输送处理,使富硒茶叶自动落入循环加工组件中的收集箱内部进行收集;
[0007]步骤二:通过循环加工组件对装有富硒茶叶的收集箱进行自动旋转切换位置,使循环加工组件中的装有富硒茶叶的收集箱进入处理组件进行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处理;
[0008]步骤三:循环加工组件继续带动已经进过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处理并装有富硒茶叶的收集箱进行翻转并对加工后的茶叶进行收集,然后输送下一道加工工序中继续进行加工。
[0009]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座一的顶端侧壁固定有支撑座二,所述支撑座一与支撑座二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支撑座二的一侧侧壁顶部固定有支撑座三,所述支撑座三与支撑座一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座一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富硒茶叶处理的循环加工组件,所述循环加工组件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应各阶段加工的处理组件。
[0010]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循环加工组件包括:
[0011]旋转体,设置在支撑座一的上方;
[0012]连接体,固定在旋转体的外圆周侧壁且对称分布设置,所述连接体的顶端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通道;
[0013]放置箱,设置在连接体远离旋转体的一端上;
[0014]过滤孔,开设在放置箱多个外侧壁上且矩形分布设置;
[0015]凹槽一,开设在连接体底端侧壁上;
[0016]第一轴体,转动连接在凹槽一的一侧侧壁上,第一轴体的另一端与放置箱侧壁顶部位置固定,所述第一轴体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锥齿轮二;
[0017]第二轴体,转动连接在连接通道内侧壁,第二轴体的底端延伸至凹槽一内部固定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0018]导向齿轮,固定在第二轴体的顶端且位于连接体的上方位置。
[0019]更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处理组件包括:
[0020]浸泡箱一,固定在支撑座一上表面侧壁上;
[0021]浸泡箱二,固定在支撑座一上表面侧壁上;
[0022]风干箱,固定在支撑座一上表面侧壁上,风干箱的一侧侧壁开设有风干通道,风干通道内部安装有风机;
[0023]回收箱,放置在支撑座一的上表面侧壁上。
[002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浸泡箱一和浸泡箱二内部均设置有加热保温管,所述浸泡箱一、浸泡箱二、风干箱以及回收箱均位于收集箱的运动轨迹正下方位置。
[002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三的顶端侧壁固定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支撑座三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端侧壁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座与旋转体顶端侧壁固定。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三的底端侧壁固定有连接条一,所述连接条一的底端固定有弧形板一,所述弧形板一靠近旋转体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导向齿条一,所述导向齿条一位于导向齿轮的旋转运动轨迹上。
[002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三的一侧外壁固定有连接条二,所述连接条二的底端固定有弧形板二,所述弧形板二的底端靠近旋转体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导向齿条二,所述导向齿条二位于导向齿轮的旋转运动轨迹上。
[002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座二的一侧侧壁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支撑座二之间垂直设置,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固定有辊式输送机,辊式输送机位于其中一个所述收集箱的箱口正上方。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至少包括如下
[0030]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支撑座一、支撑座、支撑座三、循环加工组件的配合,能够将茶叶的输送、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形成一体式结构,能够使茶叶进行自动输送并收集,对收集箱内部的茶叶依次并自动进行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处理,并在二次浸泡处理完成后,自动对收集箱进行翻转,使收集箱内部的茶叶翻料下料回收,然后自动对收集箱进行再次翻转,使收集箱的箱口朝上设置,然后重新回到辊式输送机正下方进行继续收集,形成往复循环处理;
[003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处理组件,能够将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茶叶收集形成
一体化设置,能够配合循环加工组件依次对收集箱内部的茶叶进行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茶叶自动收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辅助,大幅度提高了茶叶加工效率,将该过程形成了全自动生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立体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俯立体示意图;
[0036]图4为图3中B部分放大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40]图中:1、支撑座一;2、支撑座二;3、支撑座三;
[0041]4、循环加工组件;401、旋转体;402、连接体;403、收集箱;404、过滤孔;405、凹槽一;406、第一轴体;407、第二轴体;408、锥齿轮一;409、锥齿轮二;410、导向齿轮;411、推杆电机;412、连接座;413、驱动电机;
[0042]5、处理组件;501、浸泡箱一;502、浸泡箱二;503、风干箱;504、风干通道;505、风机;5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艺包括支撑座一(1)、支撑座二(2)、支撑座三(3)、循环加工组件(4)、处理组件(5)、辊式输送机(6)为基础,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富硒茶叶放入辊式输送机(6)表面,对富硒茶叶进行自动输送处理,使富硒茶叶自动落入循环加工组件(4)中的收集箱(403)内部进行收集;步骤二:通过循环加工组件(4)对装有富硒茶叶的收集箱(403)进行自动旋转切换位置,使循环加工组件(4)中的装有富硒茶叶的收集箱(403)进入处理组件(5)进行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处理;步骤三:循环加工组件(4)继续带动已经进过一次浸泡、风干、二次浸泡处理并装有富硒茶叶的收集箱(403)进行翻转并对加工后的茶叶进行收集,然后输送下一道加工工序中继续进行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一(1)的顶端侧壁固定有支撑座二(2),所述支撑座一(1)与支撑座二(2)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支撑座二(2)的一侧侧壁顶部固定有支撑座三(3),所述支撑座三(3)与支撑座一(1)之间平行设置,所述支撑座一(1)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对富硒茶叶处理的循环加工组件(4),所述循环加工组件(4)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应各阶段加工的处理组件(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富硒茶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加工组件(4)包括:旋转体(401),设置在支撑座一(1)的上方;连接体(402),固定在旋转体(401)的外圆周侧壁且对称分布设置,所述连接体(402)的顶端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通道;放置箱,设置在连接体(402)远离旋转体(401)的一端上;过滤孔(404),开设在放置箱多个外侧壁上且矩形分布设置;凹槽一(405),开设在连接体(402)底端侧壁上;第一轴体(406),转动连接在凹槽一(405)的一侧侧壁上,第一轴体(406)的另一端与放置箱侧壁顶部位置固定,所述第一轴体(406)外侧壁紧配合固定有锥齿轮二(409);第二轴体(407),转动连接在连接通道内侧壁,第二轴体(407)的底端延伸至凹槽一(405)内部固定有锥齿轮一(408),所述锥齿轮一(408)与锥齿轮二(409)之间啮合传动连接;导向齿轮(410),固定在第二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秀玲胡鸿胡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肖秀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